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41

第41章 东西方人文传统的差异,导致西强东弱的隔阂

“科学”与“人文”是两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文化现象。由于东西方人文传统的差异和“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导致的严重后果,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引起人们对“科学”与“人文”整合的关注。如何架通契合东西文化的桥梁,走向“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是本文所要探讨并提请有关方面反思的问题。

关于“人文”一词,无论是西方或是东方都包含着“人”与“文”两方面含义。即理想的人性和培育理想人性的文化。而东方和西方对理想的人性和培育理想人性的主张都存在着差异,即人文文化传统的差异。整个西方理想的人性是“自由”的理念。理想的人真正的人就是“自由”的人。培育理想人性的人文传统是唯人主义的精神。东方人之为人的理想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人文传统,把理想的人性规定为“仁”,把培育理想人性的人文传统规定为“礼”。在孔子那里,“人”者“仁”也,“克己复礼”为“仁”。

被湮设的道家学派理想的人性是“和”,是天道人道的相合,培育理想人性的人文传统是“自然”。老子认为天道运行“利而不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通行本第51章)人道运行应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通行本25章)遵循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而儒家学派是中国人的成功者的哲学或希望成功的人的哲学,占中国人文传统的支配地位,支配着中国人文精神发展的轨迹,阻碍了中国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

西方“自由”的人文传统促进了西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14~16世纪以来,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神学的束缚,倡导尊重个人首创精神,全面发挥个人谮能,把理性主义推崇为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从资产阶级变革的现实出发建立了开明专制制度和民主政体,为近代科学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是西方世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点。

随着西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实现,深刻而全面地影响西方世界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有目共睹的福祉。从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300年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相当于人类社会以来创造社会财富的总和。而17~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明代万历和清代嘉庆年间,虽然也经历了“康乾盛世”,但由于这种没有先进文化指导无源之水的“盛世”尤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特别是此后的百余年间,清王朝仍以尊孔读经的儒家顽固派为支柱,实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妄自尊大,以天国自居,并且盲目遵循祖宗家法不可违的遗训,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导致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备受西方世界凌辱。由两种人文传统的差异,导致西强东弱两个世界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