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39

第39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历史的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规律的有机结合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领域的推广和运用的总开关。马克思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页)人类要创造历史,首先要生活,而且要有意义的生活。人类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不仅要面对来自自然界的挑战,更多地是要面对来自社会和文化的挑战。马克思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理论化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又把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抽象化为历史唯物主义,概括为唯物史观。马克思揭示这些基本原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所谓普遍规律即在所有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而起作用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唯物史观,不单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即指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形态,或只存在于—类社会形态所独有的发展规律。但是,不论哪种性质的社会发展规律都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社会规律,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是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的方法。

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尺度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变化的自然过程。而社会历史的发展又是有意志、有目的、有激情的人自觉创造的。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矛盾中进行的。虽然当代资本主义为了缓解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实行福利政策和职工参股分红,由绝对私有制向相对私有制转换的自我改良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是在向社会主义让步,这种让步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与社会主义还有本质的区别。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与提高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性相统一的方法,即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方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代替阶级对立、主客体对立状况的将是个人自由自觉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

唯物史观,不但承认了人类历史发展是由普遍性规律支配的,而且承认这种普遍规律是通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历史主体特殊的实践活动发生作用的,这就决定了历史辩证法的使命,在于从历史的特殊性中探索历史普遍性规律,又从普遍性规律认识中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特殊性规律。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是把历史普遍性规律与历史特殊性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世界历史潮流的客观理解。唯物史观的根本使命,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的世界。所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仅是批判性的,而且是建构性的。马克思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否定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同时,找到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一致的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使命。他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远合理性神话的同时,揭示了世界经济体系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趋势。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根据它的基本精神和实践准则,不仅封建制度要被推翻,就是取而代之的资本主义也不合乎理性和正义,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蓝图等待人们去描绘和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