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16

第16章 和合生成论的当代价值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对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理性解释。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表现越来越丰富、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使原来理论解释的影响力递减,决定了任何理论都要随着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发展变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对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作出新的理论解释。而任何理论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原发理论的阶级基础和新的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工人阶级革命理论的创新发展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中国传统哲学精髓的“和合生成性”思维和马克思的生成观、生活世界观一脉相承,对化解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诸多危机,具有强大的魅力;对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化解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具有内在的驱动力。

当代社会历史活动的现实,迫切需要继承超越中国传统哲学的“和合生成性”思维。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创新理论,化解危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和合生生”指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化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老子以宇宙万物的相互依存,相应相求,相互联系的运动规律审视自然界是一个环环相扣,“疏而不失”无形的生态网。人类索取自然物质的行为不能独立于自然界之外,不能违背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同上第42章),“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同上第77章)。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确保自然界延续生生的良性循环。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一个“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同上第51章)的发展过程。“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同上第16章)。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同上第59章)老子“和合生成论”的生态智慧是化解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超时代妙方。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于1968年就指出:“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的缺陷。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同上第70章)

当今世界人类同住一个地球村,化解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是每一个地球村村民,不分种族、国界和区域之分的头等大事,都应该知之而行之,自觉的从自我做起。“返朴归真”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升华人的理想人性,指导人与人和谐相处,化解人类面临的道德危机,推动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道家生成性哲学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物的组成部分,具有无私奉献的自然属性。但是,人的道德观念又受人与社会交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个体性、群体性社会属性的制约。人的道德观念既有自然结构可塑性,又有其所处社会环境形成差异的固本性。特别是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服务的社会性与谋利合理性的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复归人的自然属性,制约趋利无度的行为,针对人我同类,引导推已及人,启发同心同德,知行合一的自律,与法律约束的他律并行,达到“返朴归真”的意境,实现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人际和谐相处的道德建设目标,化解道德危机,改善社会秩序,走社会主义创业之路,实现谋利性与服务性的统一,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悟本达道”化解人类精神危机,建设精神家园。“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把握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规律,致力于化解冲突和危机,拒斥挑起和加剧冲突的行为,限制纵欲无度的生活方式,保持自我和谐精神状态,引导区域协调发展。促使不同国家的均衡过渡,引导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

“融合超越创新”,迎接不同文化撞击,回应西方文化挑战,坚持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互动,合理吸纳不同文明成果,不要食西不化,也不要一概排外,融合超越创新,化解不同文明的价值危机,建设世界文明多样化,推动不同文明国家的现代化转型。

“真善美求一”,推动不同社会制度改革发展,缓解世界两大群体对立情绪,架通共同发展桥梁,化解社会信仰危机,迎接全球一体化时代,建立一个经济全球化责任,分担好处共享的社会新秩序,探求人类理想社会形态,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