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巨人神话:史玉柱
11349400000008

第8章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看你抓哪头

史玉柱传奇的创业经历和知识背景,是他有别于一般消失的“富豪”的特征。这位曾经的数字英雄,身后所代表的符号意义现在还影响着许多创业者。

现实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媒体一直是史玉柱头上悬着的一把利剑。

对有些媒体的报道,史玉柱一直耿耿于怀:保健品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有效,关键问题在于,只要大多数的消费者觉得有效果,这就是一种好产品。一种好的产品,最大的市场动力来自于人们的口碑相传,而大多数媒体往往热衷于炒作没有效果的个案,这样对企业的伤害很大。对于史玉柱来说,媒体一直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当今社会,媒体的力量之强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仅为了商业利益而不加限制这种力量,让媒体向大众对自己的产品做种种的心理暗示,做“洗脑”,你设想过结果吗?

有很多的人会陷入媒体的暗示中。尤其是如果针对对象是还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们,那后果更是不可想象。

所以,作为产品的制造者,我们必须对媒体的操作有所警觉。媒体的力量是把双刃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定要抓住对你没有伤害的那一头。

枪打出头鸟,这个枪就是媒体

史玉柱对媒体所抱的心态更多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些年隐姓埋名相当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也是史玉柱在开展新的事业时,一直躲开媒体,藏身幕后的深层动机。

当一个行业面临整体性的信用危机的时候,如何重建新的信用,不管是对企业的领导人史玉柱,还是对他所苦心经营的产品脑白金来说,都是一种负重。但是在国内,史玉柱本人的经历和身份,使他在重操旧业时难免会受到格外的关注。换成别人,未必就会这样的“幸运”。

史玉柱说,在健特所面临的危险中,舆论的风险最让他痛苦。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自己主动示弱。“求求你们别再骂我们的产品了,我们的命根子在脑白金,我只想早点解决巨人的遗留问题,把钱还了,尽我的一份社会责任,这个过程越快越好。对我本人怎么骂都可以,我内心绝对一点怨言都没有。”

“巨人危机”的披露首先见于《投资导报》的一篇《“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的报道,当时是1997年1月19日。该报道透露,“巨人集团资产已被法院查封”,“集团本部职工三个月未发工资”,“巨人集团一名副总裁、七名分公司经理携款携物失踪”,“巨人集团在保健品开发上交了上亿元的学费”。

当天,史玉柱正率领集团20多位核心成员在安徽黄山脚下的太平镇,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部会议,为珠海巨人集团面临的危机寻找良方。

等到下午4点多,多年来一直追随史玉柱的程晨接到珠海的电话称,一个重要文件要马上转给史玉柱。当传真机吐出第一页纸时,“‘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几个大字就冲入程晨眼帘。这就是是深圳《投资导报》的报道,巨人危机终被媒体捅破。

史玉柱大惊失色。

后来的描述说,当时窗外大雪纷纷,正是黄山一年之中温度最低的时候,敏感的史玉柱知道本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巨人”在劫难逃了。

之所以组织手下在黄山开会,就是希望和大家商量出如何融资,以解珠海巨人集团的燃眉之急。办法没找到,却出了这样的大事,所有的情况被媒体一捅而破。

于是,原定三天的会议提前结束,1月20日,史玉柱一行人黯然奔赴杭州道歉。而就在这短短的24小时里,珠海巨人集团濒临危机的消息已经被高效的现代传媒传遍了大江南北,各种版本的珠海巨人集团内幕、公众质疑、专家评论开始蔓延。

因为史玉柱曾经在媒体和公众中大放异彩,现在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困境,有很多人持幸灾乐祸的责骂态度。一个昨天还被奉为创业英雄、年轻人偶像的企业家,一夜之间就被千夫所指,说他是罪人、笨蛋。

史玉柱和他领导的珠海巨人集团所做过的任何好事都被人们忽略不计,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有史玉柱和珠海巨人集团的缺点,而且都是致命的缺点。

有人说史玉柱该老实地坐在办公室搞他的研发,去搞什么房地产、保健品,完全是在扯淡;还有人说他那么大力气地做广告,就是为了吹肥皂泡。居然还有更毒的,说史玉柱失败都是性格缺陷惹的祸。更好笑的是这样的观点——知识分子怎么可能把商业搞好呢?

当然,所有的评论中,还不乏人身攻击,说史玉柱纯粹是个骗子,应该把他抓起来。在这样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里,史玉柱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一样到处“做检查”,同时四处奔走向人请教,寻找东山再起之策。

几乎就是一夜之间,史玉柱被打入了地狱。

多年以后,在回忆起为什么运作脑白金时不敢用自己的名义去注册的时候,史玉柱说出了心里话——怕债主,怕媒体。史玉柱说,枪打出头鸟,这句中国古话,太有道理了。“只要你出头,就会有枪对着你。”

而这个枪就是媒体。“当年是媒体把我搞死了,搞休克了。1997年初,我们的净资产还有两个多亿,媒体突然说巨人破产了,其实我到现在也没破产。然后再造几个谣说,史玉柱的护照已经给扣押了,又说,巨人大厦已经停工了。”

“在这以后一个月中,铺天盖地的新闻围剿开始了,国内外骂巨人的文章有好几百篇,香港媒体还专门开出了‘巨人专版’,连美国、日本、澳洲、新加坡的报纸也有加入。”史玉柱后来说。

媒体一报道,情况马上变了。

一方面,拖欠史玉柱钱的人们,一看巨人破产了,高兴极了,觉得可以不还钱了。另一方面,史玉柱的债主们,一听说巨人不行了,全部涌到珠海来,拼命抢资产,能抢多少抢多少,就连财务部里的电脑也被抢光了,整个公司一下子陷入瘫痪状态。

史玉柱后来说:“巨人走下坡路是我的错,我的责任。我如果不走下坡路,你这么搞也搞不死我。可突然休克了,是媒体的错。我本来身体虚弱,你突然一下子把我的鼻子和嘴巴给捂住了,我就彻底休克掉了。”

在接受外界采访时,重新站起来的史玉柱说:“如果媒体晚搞我们两三个月,我们不会死。”因为在史玉柱看来,当时的经营上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过了春节我们的产品马上就进入销售旺季了,本来也是有机会的。”

像出土文物一样被挖了出来

2000年5月,一篇《南京街头雄心勃勃的神秘客》的新闻专访出现在互联网上,并被高速传播,访问的对象竟是“失踪”了将近三年的史玉柱。

有人发表文章说:“史玉柱像是出土文物一样被挖了出来。”此后,他又两度走进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接受访问,阔谈巨人能否再站起来,以及什么时候还钱的问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史玉柱曾这样描述他的生活状况:“我现在的办公室就是一个手提箱,我就拎着我的办公室四处去跑吧。”“现在我到书店只买两种书,一是基因的书,再就是毛主席的书。一个政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深层次上的问题是一样的。”

史玉柱的再度出现,让很多人欣喜。

有记录说,当时有一位史玉柱的老部下,名叫江红,他在电视机前默默地看完了电视台王利芬对史玉柱进行的的访谈,忍不住给杂志写了一篇短短的感想,他说:“今天在电视上见到了久违的史玉柱,他气色大好,看上去比当我们老板时还大气了一些。一个男人成熟的风韵正在呈现,这也许跟他攀登了珠穆朗玛峰有关吧。我感到可笑的同时,对人类博大而盲目的同情心和英雄崇拜的情结俯首无语。作为当年巨人指挥部的成员,被史玉柱发动的三大战役的硝烟熏过,近距离看过史总从狂妄到焦炙到崩溃的交替表情,我不可能像中国广大的民众那样对巨人有多少神秘感和多余的敬意。见到中央电视台的《对话》,王利芬对史玉柱仍然以‘天才’相称,我不禁感到悲哀。毁掉史玉柱的正是他的‘营销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