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巨人神话:史玉柱
11349400000007

第7章 产品绝不能对不起消费者

史玉柱说:“我相信福祸相倚的老话,不过从前还是太顺。我很感激这一跤。上次我和刘永行谈,他实际上也不断地在摔跤,不过他属于感冒,一个又一个感冒让他免疫力增强,身体强壮了。虽然增长不是很快,但是时间一长总量就很大了。我是从创业那天到我摔跤那天,中间就没感冒过,结果一摔就是很大一跤。不过摔跤这一课是肯定要补的,否则还是不能长大。不管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李嘉诚还要跳楼呢,共产党没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也总结不出十大军事原则。”

所有优秀的企业家都知道,如果想要成功,就永远都不能轻言放弃。有时我们可能会有错觉,似乎不可能再坚持下去了,但这恰恰是最重要的时刻,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开始摸索到成功的关键门道,成功指日可待。

朝着目标迈进的时候,我们必须充满热情,也必须十分耐心。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十分现实。我们总会遇到障碍,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障碍利用起来。如果把它们当作挑战,而不是障碍,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克服它们。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坚忍不拔,永远不要放弃。因为失败的教训才更有价值;要勇往直前,保持明确的目标,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影子。

对史玉柱来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虚名、骂名总是与他形影不离。

对于脑白金的成功,有人说那是靠广告,靠忽悠;对于《征途》游戏,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喝彩,但是喝的是倒彩,说别人都在做3D了,你还搞2D,完全是骗人的吧!史玉柱对这些言论已经习以为常,他只说了一句话:“骗消费者一年,有可能。骗消费者十年,不可能。”

在史玉柱眼里,口碑宣传是最重要的,时间最能说明问题。

每一个成功的人士在面对自己成功的理由时,都会说:“产品质量是我们的诚信,而正是优秀的产品才促使我们走向了成功,铸就了我们今日的辉煌和荣誉。”

缺乏产品质量的企业等于失去诚信,没有产品质量的企业等于走向失败!产品质量是荣誉的奠基,失去质量等于失去成功的机会……

产品是什么?成功又是什么?如果说成功是大海,那么产品质量就是每天给予大海活力的小溪,没有了小溪的保障,又怎会有源源不断的海水?

一个做企业的人,如果没有了产品质量的保障,又怎么可能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每一个投保人面对自己买保险的理由时,大都会说:“现在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一会儿是这个新买的房子由于质量问题而出事情,一会儿是那个工程也由于质量酿成重大险情,一会儿是某个保健品吃出了人命,所以我们现在最想的还是质量好的产品,这样我们也就等于买了保险……”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原因是他们关爱自己的生命、生活,而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使他们不必买保险。没有了质量,生命、生活将受到威胁,一切将都不再那么美好……

试问:没有了生命的人又何来希望?没有了质量的世界又何来幸福的生活?史玉柱凭什么这么牛?他的凭借有许多,但是离开产品的质量,这些凭借都会无所依托。

一定要靠口碑

在史玉柱跻身保健品行业之前,中国的保健品巨头比比皆是,但是无不因为产品本身的问题而轰然倒地。

曾经被史玉柱奉为老师的三株因为一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位老汉”的意外官司而导致一个保健品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它的瓦解更大的后果是把一个千辛万苦培育出来的肠胃保健品市场缩小到了极限。

同样,和三株一样曾经风光无限的沈阳飞龙的老板姜伟,再次出山时希望以拳头产品开泰胶囊快速崛起,结果,开泰胶囊却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劣药”。

自然,姜伟也只能是无功而返。

正是这些前车之鉴,让史玉柱深刻体会到了前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王虎所言的本质。王虎说:“保健品关键看质量、看科技、看效果!概念只是附加值,保健品光有概念是不行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概念可在短期内成就一个企业,成就一个品牌,但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新兴产业。概念驾驭不好,就可能遭到‘杀身之祸’!”

史玉柱后来说:“我在最低谷时曾经研究过医药保健品市场,我分析中国保健品企业十个里有九个是不赚钱的。为什么?产品功效不明显,过分依赖广告。过分依赖广告的产品必死,保健品一定要靠口碑。”

口碑是人们对所用之产品、所接受之服务发表的个人见解的汇集,当多数人对某一产品、某一服务的见解基本相同时,就会形成一种舆论力量,从而影响其他消费者乃至政府对该产品、该服务的看法、立场,最终影响该产品、该服务的市场销售量。

可见,口碑也是一种能够左右公司命运的力量,它直接触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因此,为了避免不利口碑对自己公司产品的影响,在推广产品时事先一定要考虑到口碑的作用,要尽量避免负面的口碑出现,宣扬好的口碑。

有个成语叫做以讹传讹,也难怪,因为我们听说的总是比看到的要多,而且据说人的可视范围不及可听范围,于是,见者远非听者众,没有哪国人能像中国人一样容易成群结派,人云亦云,于是众口一词,所谓的“真理”就出来了。

消费者有知情权,大家喊着不要盲目从众,但又都不相信会空穴来风,相信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最后真假难辨,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重视市场调查

在“巨人”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巨人没有固定资产,所有的钱全部投入无形资产的宣传上。”巨人每推出一款新产品,总是伴随着大手笔的巨额广告投入。而广告的每一次出色发挥都令巨人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以至于经济学家和新闻界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巨人模式”。

巨人广告所引发的这种商业营销现象,既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教训。

经验之处在于,“一家靠高科技发展的企业,在它步入市场时,不可能不去借助广告手段”,从而强调视觉冲击与震撼力。强调“密集轰炸”的巨人广告并没有错。如果说一定要在广告中找失误的原因,用巨人公司北京区经理的话来说,巨人广告错便错在“此次广告的创意有一种强加于人的感觉”。

至于史玉柱为什么那么重视市场调查,忠实于消费者,当然也是交了学费的。继1995年发动的“三大战役”失败之后,史玉柱为了挽救当时的珠海巨人集团和完成“百亿计划”,启动了“巨不肥之战”。

史玉柱在总结“三大战役”的失败原因时,谈到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产品的效果不明显,不能吸引消费者持续消费。在实际运作中,虽然打出了旗号,号称动用了1亿元收购好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效果如何,我们认为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对消费者不重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巨人大厦的运作中,对消费者的不重视,更是史玉柱交学费交得最多的一次。

1996年8月16日,三年前开始销售的第一批巨人大厦的楼花到期。人们开始翻阅珠海巨人集团从前的宣传手册,上面有着这样的介绍:“巨人年增长率为百分之三百,1994年产值5亿元人民币,利润5500万元人民币,价值45亿元的巨人大厦将在1996年封顶,同时,巨人斥资5亿元启动健康、医药产业……”

人们期待着自己三年前的投入会马上兑现回报。

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期待兑现承诺的一方史玉柱和他领导的珠海巨人集团此时已经深陷经济危机,他们根本没有钱去补给曾经承诺的100%回报的楼花购买者们,甚至连本金都无法交还给人家。

史玉柱是聪明人,面对危机,珠海巨人集团开始化被动为主动——努力加大珠海巨人集团的正面宣传。

在这期间,各大媒体开始发表关于珠海巨人集团及史玉柱的报告文学和长篇通讯,还带着专访和言论,所有的宣传都在向公众展示珠海巨人集团和巨人大厦的光明前景。

其中1996年7月在《珠海特区报》上发表的《巨人大厦树丰碑》文章颇具典型性。据说,此长篇报告文学曾经六易其稿,文章气势恢弘,分为三个部分:树起丰碑、走向地心和托起太阳。

不仅如此,在楼花到期之时,珠海巨人集团还主动在《珠海巨人报》头版刊登了《关于楼花兑付的通告》,通告中称,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巨人大厦的楼花将按照下述几种方式返还,购楼者可自行选择其中任一方式:

方法一:楼花到期时,经预约,可于3个月返还预付款,之后6~12个月内分期返还契约中所约定的补偿金;

方法二:经预约,楼花到期之日9个月一次性偿还预付款和补偿金,并按契约规定的补偿率,对预付款增加支付9个月的补偿金;

方法三:经预约后,15天~30天返还预付款和利息,利息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

方法四:预付款和补偿金总额达到购房款的20%或以上者,即可转为其购房款,购楼时可享受八折优惠,其余的购房款在交楼时支付或由银行提供按揭。

但是,稍微理性的人都能从这个兑付方案中看出些问题来。这个给付方案并没有重视消费者的利益,从法律的角度看,消费者的利益仅有第三条的补偿方案能受到法院的保护。这让举棋不定的消费者们面临着进退两难的选择。

当然,如此不重视消费者的利益,自然就遭到了消费者的攻击。

我是被消费者打倒的

随着巨人集团的衰败,曾经的承诺都不能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愤怒了。

1996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几个东北大汉就直接闯进了珠海巨人集团总部办公楼,他们一边破口大骂史玉柱和珠海巨人集团,一边又大打出手,就连保安人员也被他们打得鼻青脸肿。原因何在?这几个人三年前在珠海做生意,因为经不住珠海巨人集团销售的巨人大厦的楼花的诱惑,购买了巨人大厦的楼花。就在好不容易等到了要兑现承诺的时候,结果却等来了珠海巨人集团对他们的伤害,这实在让他们憋气,于是“冲动就变成了行动”。

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在1997年1月12日。

当天,史玉柱从上海回到珠海,在一家叫“海南东山羊”的地方吃完饭回公司的时候,碰到十余名从深圳赶来的债主登门讨债。

据说,当时史玉柱是在员工和律师的帮助下,才成功地从围追堵截的债主中“逃”出来的。当时史玉柱对债主承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还,只是晚些。”随后,史玉柱和债主们约定第二天谈判。

在第二天谈判时,债主方承诺不让媒体参加,同时不准拍照。珠海巨人集团把公司的困难和内部实情告诉了债主。

然而,情绪激动的债主们并没有遵守承诺,整个谈话被他们秘密录音并通报给了媒体。随后,巨人集团的实际苦难被好事的媒体大做文章,如此这般,更多的债主蜂拥而至,事情立即就闹大了。

更凑巧的是,当闻风而来的香港记者在探访珠海巨人集团时,恰逢员工休假,集团总部大楼大门紧闭,于是新一轮的新闻冲击波又起来了,香港媒介大呼:“巨人破产了!”

珠海巨人集团出现异常状况后,让很多小债主叫苦不迭。公开的资料显示,巨人集团当年在深圳、珠海征求到的消费者及债权人超过千位,他们中虽不乏真正的有钱人,但也有不少“打工妹”、“打工仔”,他们的钱一下子全没了,自然会情绪不稳,干出过激的事情来。

在香港,有超过200名小投资人投入了8000多万港币的楼款。但是,随着“巨人集团”神话的破灭,他们的钱很可能会化为乌有。

面对这样的情况,史玉柱自己也无能为力。他曾经在一次会见小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时候说,珠海巨人集团已经没有什么可被查封的资产了。此时,珠海巨人集团的总部大楼已经抵押给了银行,银行里也没有了流动资金,公司总部只剩下一些桌椅板凳。

另一方面,因为珠海巨人集团都是委托生产,他们根本就没有生产设备,自然也没有厂房。

唯一让小投资人安慰的是,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史玉柱依然承诺自己会寻找买家出售巨人大厦的权益还债。

于是小投资者们联合起来寻找途径来进行自我保护。

1997年,珠海巨人集团危机暴发,史玉柱去请教同样做保健品的三株集团的吴炳新,但同样陷入危机的吴炳新只能表示有心无力。

结果,不出几天,三株集团自己就破产了。看到如此情景,史玉柱是否会想起过去的一年,为在各大报刊媒体推出的颇有些蛊惑人心的“巨不肥”广告语感到滑稽呢?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认为,史玉柱领导的珠海巨人集团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不重视消费者的利益,他是被消费者打倒的。

这自然也成了为什么史玉柱后来那么重视消费者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