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红旗漫卷:画桥革命根据地斗争风云录
11345800000012

第12章 欢乐的敬老院

杨西海

具有光荣历史的老区鹰潭市余江县画桥镇,有一个“中心敬老院”,它的前身就是江西全省闻名遐迩的“光荣敬老院”。院内住着125位老人,其中近30人都是从1928年7月,黄道受弋(阳)、横(峰)两县党组织派遣,深入贵(溪)、余(江)、万(年)三县边境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起,到1934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苏区完全失陷止,余江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黄道、方志敏、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建立红色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长达6年之久的殊死搏斗,为中国革命献身的无产阶级英雄们的父母、妻子、丈夫、儿女,或者是亲自参军参战,或者是解放全中国及抗美援朝时荣立了战功的老同志。

大山,是敬老院坚实的靠背,田地,是敬老院忠诚的卫士。靠背山上的杜鹃花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满山遍岭,如火如霞,艳丽壮观。

清清的泉水从山上潺潺而下,绕着红石筑成的红色院墙,涓涓流进敬老院的稻田中。田里的新苗壮了,一方方,一片片,似毡毯如翡翠,铺在块块山坳中,嵌在条条山垄里。

涓涓泉水流到山地间,地里的油菜熟了,一株株、一串串,饱满的籽儿压弯了枝杆腰。

涓涓泉水流到敬老院管辖的山林里,山上的嫩松幼杉毛笋翠竹拔地而起,郁郁葱葱,蒸蒸日上。

涓涓泉水流进老人们聚居的幢幢新屋内,新屋内哗哗淙淙响起了舒心的歌唱。

书记牵着我的手,要我先把猪群来看:猪群啊,雪白滚壮,肥头大耳,吃饱了料,饮足了水,象一团团白云卧在洁净的圈栏里。呼噜呼噜熟睡着猛把膘来长。

院长拍着我的肩膀,要我把粮仓来看:啊,金灿灿的余粮堆成一座座山。

八十七岁的英烈之妻程老妈妈,争着要我把她刚进院时,亲手栽的梨树来望,啊,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

院里的农工小张小王,又一把将我拉进院墙去,要我看看他俩为老人们种的麦子,养的鱼虾,啊,麦浪滚滚待收获,鱼肥虾跳惹人爱!

八十四岁的杨大伯,坚持要我把他料理的院园来参观:一开门,啊!一院的春草茵茵,一院的万紫千红,一院的芳香扑鼻。绽出郁郁新绿叶儿的桔树和喷吐粉红花蕾的蜜桃树,荫护着长椅一排排,几张青石板砌成的方桌旁,坐着三三两两的男女老者,他们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正在神采奕奕地下棋、打牌或谈天说地,古今中外,聊得开怀,笑得开心。

红石青瓦的楼房,是老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地方,里面全然用紫红板石铺地,纯白石灰刷墙。彩电、家俱应有尽有;宽敞光亮的会议室四壁上,整齐地挂贴满了省、市、县各级颁发的嘉奖牌匾和奖状。室内的三用机,正传出娓娓的歌声。

是谁又把我往餐厅里引进,光滑的地板上,洁净的餐桌列队成行。厨房内煮煎炒烤,热气腾腾,饭菜的香味四溢而来。

这当儿,鹅群鸭群在厨房外吵吵嚷嚷,我们一脚踏出厨房门,它们拍翅一跃,跳进门前一口莲塘。尖尖小荷,在涟漪碧波中风长,金色的鲤鱼在塘水上欢畅地跳舞。

九十一高龄的苏区老干部吴奶奶又向我们招手了,她笑眯眯地站在门口。贴在门两旁那“春光播九州,党恩泽万民”的对联,格外耀眼。她那宽敞洁净的卧房内,软床上铺着天蓝色的毛毯,摆着又大又厚的被褥。深褐色的塑料布盖着的圆桌面上,摆着盛满各色糕点糖果的盘子。显然,这些都是好客的老人专为我们准备的。壁上挂着她在省政协会议期间的彩照,老人和首长们,一个个躬手互祝福禄康寿,一个个笑容和霁,喜气洋洋。

1931年8月的一天,驻大田反姜家的敌55师一个营和三四百梭镖队、挨户团、带着武器和抢劫粮食财产的车子、谷箩等,像一群疯狗一样向画桥苏区扑来,准备毁坏庄稼,抢割早稻,企图造成粮荒,把苏区人民活活饿死。

区委和红十军早掌握敌人的罪恶企图,在敌人“围剿”苏区的当天早晨,红十军派了两个团从贵溪周坊赶到画桥。部队一到,即召开了营以上军事人员和县、区委领导人员的联席会议,根据画桥的地形,经过研究,决定红军和游击队在离画桥不到500米前面的老寨岭山头上,部队分两路行动。红十军第一团从画桥背后的山上攻打敌人的左翼,第二团沿着佛岭上脊,插入画桥对面的山上,攻打敌人的右翼;另外抽调一个排埋伏在画桥胡家对面的山上,截断敌人的退路,堵死敌军与万年匪军联系的通道。

为了引诱敌人,关起门来打狗,红军和游击队抽出十几人化装成老百姓,带着短枪,埋伏在画桥桥边的社公庙背后,监视敌人的行动。过了一会儿,敌人的前锋四五个人快到桥边,埋伏在桥边的游击队员打了几枪,击毙了几个敌兵就往画桥村里撤退。大部队敌兵以为只是少数游击队,边放枪边追赶进来。

为了进一步蒙蔽敌军,以便集中歼灭。红军游击队发动了多次佯攻。敌军不知道红军究竟有多少兵力,始终认为就是几个游击队,便聚集在画桥桥头和桥下的小溪旁边,集中火力围攻追赶红军游击队。敌军已进入红军埋伏圈,红军司号员立即发号,号声响彻山谷,在得到各地已做好战斗准备的回号声后,战斗全线打响,埋伏在山头的红军直向山下敌军阵地扫射,敌军听到号声四起,又看到前后山上都是红军,知道中了埋伏计,惊恐万状;但还是做垂死挣扎,用机枪乱扫,迫击炮瞎打。红军巧妙地避开敌人火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一会,敌人的机枪哑火了,迫击炮也不响了,红军立即发起总攻击,山谷里一片喊杀声,子弹象雨点般的射向敌阵,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四散逃命。但是,八方都被红军封锁了。敌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死的死,伤的伤,剩下100多个敌人只得乖乖地举起手来,当了俘虏。跟在敌军后面的地主、豪绅梭镖队和挨户团,在听到红军冲锋号时,早已逃之夭夭,战斗只进行2个多小时便胜利结束。这一仗共消灭敌军一个营,击毙敌连副2名,缴获长、短枪160余支,迫击炮1门,水机关枪1挺,其他弹药不计其数。

画桥保卫战,是红十军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这次战斗,给了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给苏区人员以极大的鼓舞,保护了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苏区人民的秋收。

听罢老人讲完有关“画桥大捷”的故事,她又孜孜不倦地教我们唱起一支动听的苏区红军歌谣:

苏区红军发展革命,

革命已高潮。

加紧领导青年群众,

工作青年化。

同志们要明了,

勇敢起来武装前线。

齐努力向前进,

粉碎敌人五次“围剿”。

瞄了枪,放,放,放!

努力冲锋,冲,冲,冲!

勇敢杀敌,杀,杀,杀!

最后胜利喜洋洋。

当我们在她的幸福中沉醉的时候,霍然间,不知把院外的什么东西惊动了。推门一看,嗬!却原来是一群鸡姆,飞到专为老人们购买物品用的机动车上,跳到专为残疾老人出外游玩坐的带棚三轮摩托上,“咯咯咯”在觅寻下蛋的窝……

整个“画桥中心敬老院”,里里外外,喜气和谐安祥幸福。这正如院大门和院厅堂老人们自己写的、亲手贴的几幅对联:“天降甘露滋五谷,党施恩情泽万民”,“太平盛世”,“福星高照满庭喜庆,寿诞生辉合院欢乐”,“国泰民安”;“天寿国寿人增寿,福旺财旺院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