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卦山
11345000000012

第12章 卦山书院——佛儒教育紧密结合的产物

书院是我国古代所特有的一种非正式的教育机构。由私人、官吏或宗教寺观创办、管理。一般选址在山林名胜之地,请名流学者、地方官吏讲学。我国著名的古书院有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睢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等。书院采用自习、相互讨论、聘师讲解相结合等较自由的学习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亦议论政治、时事。对学术思想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山长或由地方官礼聘,也有由地方公众推举的,往往要求有较高的学识和较好的德行,其待遇一般也很高。

卦山书院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但早在明代时已有书院活动的事迹。它建在天宁寺前的卧龙岗上,四周翠柏环绕,十分幽静。晚唐时期,这里曾是李商隐岳父、忠武军节度使王茂元的别墅。院落略向西南,院分三进。院前有二柱一楼式牌楼,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上书“卦山书院”四个金色大字,字迹端庄,系清嘉庆间交城知县岭南王鸿文所书。牌楼前为“回音阶”37步,游人拾级而上,则步履铿锵,宛作金玉之声。前院作庭园式格局,三面花栏短墙,右有月门、左有六角攒尖碑亭,亭柱各用整块巨石凿就,十分古朴。亭内立《卦山书院记》碑,碑石晶莹光润,选材精良。碑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提督山西等处学政,翰林院侍读,西陵邹士璁”撰文,邑人白振新书丹,碑文大意讲书院创建始末及知县洪璟治交德政。

中院前有门楼,有清代文人李配兰题额“浮岚”。中院两翼为斋舍,旧时是学员自习场所,也作食宿、生活用房。左右各三间,硬山顶。讲堂是整个书院的中心建筑,处于中后院之间的中轴线上,面阔五间,歇山顶,正面檐下悬“圣协时中”横匾,是道光皇帝于道光元年(182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学术思想协和万邦,凡事处置得体,恰如其分。

讲堂明间前后开门,做成“过厅”式样,直通后院藏书室。

1938年2月26日,日本侵略军对卦山名胜古迹进行疯狂“扫荡”,卦山书院后院部分被纵火焚毁。1989年后陆续重建,恢复清代古建原状,至2000年全部完工。

清咸丰七年(1857年)左右,山西定襄人梁述孔担任卦山书院院长(乾隆三十年前称山长)。梁述孔,字彭孙,道光十六年(1836年)中进士,以分发贵州即用知县改任蒲州府教授,其后受聘卦山书院多年,作品有《如婴斋文抄》一卷。梁述孔任院长其间,当时主讲平遥超山书院的我国近代著名地理学家、鸦片战争中爱国主义者徐继畲来游卦山,造访乡亲梁述孔,宿卦山书院,并留下珍贵诗篇。

徐继畲(1795—1873年),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乡试第四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及第,朝考第一名。历官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福建汀漳龙道台、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咸丰六年(1856年),应聘在山西平遥超山书院主讲,时间长达10年。此间,他游历卦山,并与梁述孔有唱和诗作。他的巨著《瀛环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状况,较客观地评介外部世界,因而在晚清社会中影响较广,国内多次重版,日本国也再三翻印,对中日近代维新思想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魏晋南北朝,读书山林的风气很浓,“竹林七贤”便是典型。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常在山中徜徉、宴集、咏唱,“或闭门读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终日忘归”(《晋书·阮籍传》)。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更盛。唐耕望先生曾详细考证了终南山、华山、嵩山、中条山、太行山、泰山、庐山、衡山、罗浮山、九华山、慧山及长安、蜀中、淮南、浙东、浙西、会稽、敦煌等地读书山林的状况,论证了“书院制度乃由士人读书山林之风尚演进而来”(《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的观点。

山林的优美宁静还有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立朝为讲官谏臣,退处则乡党自好”,这是古代大多数士人的理想,理想于功成身退,退隐山林。古代士人酷爱山水,追求人性与自然的统一,对山水美的感受与愉悦常表现在精神上的感应与共鸣。在卦山天宁寺,为明代官吏胡体乾的读书处;在离石安国寺,有清朝名臣于成龙的“读书楼”等。交城知县赵吉士曾在《卢川书院记》中说:交城县“地僻而俗朴,士子徒守经书章句,少见闻讲习”。他每年都要带领县学诸生到玄中寺、天宁寺等佛教圣地、名胜古迹“课艺讲学”,强调学习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