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静升古韵
11344900000053

第53章 惜才爱民翟凤翱

翟凤翱,清霍州直隶州灵石县苏溪村(今静升镇苏溪村)人,号桐墅。

翟凤翱的父亲英年早逝,母子四人谨遵“莫占便宜学吃亏”之遗嘱,艰难清苦度日。母亲针织女红,兄弟艰苦劳作,供养翟凤翱攻读圣贤之书,终于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之后,翟凤翱先后主讲山西霍州霍山书院与陕西关中书院,家境以此有所改观。

嘉庆七年(1802年),凤翱进士及第,赴陕西任三原县知县。当时,西安驻防八旗官兵,“拨地招佃”,而地多贫瘠,收成无几。官府为虎作伥,将交不起租赋的佃农“囚系累累”。翟知县看到狱中“鹄首鸠面,衣不遮体”的百姓的悲惨状况时,心中恻然不忍。于是想方设法筹措银两四千有余,代交全部所欠,佃户得释,民心安妥。与之同时,他又于全县选出优秀生员12名,“月考日课,奖励资给”,全县文风大振。数年间,8人乡试中举,2人名列进士。三原县的庶民士子,人人感翟知县的恩德,合议共建生祠,“瓣香祀之”。后调任咸宁(今属陕西西安市)知县,亦“善政甚多”。在陕西任职期间,他“两预乡试”,协助主考总阅应试人试卷,分别录取,核定名次,奏报朝廷。一时间“分校得士称盛”。

嘉庆十六年(1811年)打箭炉(今四川康定)等地地震,汉、彝百姓死亡数百,他奉命以四川江北厅打箭炉同知的身份前往赈灾,安抚百姓。随之,升新疆宁远府知府。伊犁地区商民多居于宁远,时遭沙俄、“生番”的侵扰与掳掠,百姓不能安居,商贾徘徊犹豫,民心甚是不稳。翟凤翱到任后,微服私访,深入了解,知沙俄入侵,“生番”不法,是因有汉奸报信,“熟番”通风。于是他向伊犁将军汇报,一面会兵巡逻严查,一面与营员设法将境内奸细逐一抓捕,肃清内患。沙俄“生番”,情报不通,消息失灵,边关巡查且紧,再不敢滋事,“民心以安”。

翟凤翱从穷学子到进士,由七品县令累官至兵备道,其自励奋发,惜才爱民,抚边拒敌,历尽千辛万苦,以致积劳成疾。在从新疆赴四川途中风霜雨雪,坎坷跋涉。到建昌后,病情加重,未能再展宏图,便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