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骂人的艺术
11340200000034

第34章 乘电梯想起的

在中国大城市的百货商店里,第一部装上步行式电梯的,我想,大概要算现在的上海南京路的国营第一百货商店了。也许我缺乏调查研究,这个吉尼斯纪录是不是应该归这家全国不数一、也数二的商店保持?还待有识者指教。但他们装的这种步行式电梯,确实颇有年头了,至少在我童年时代,五十年或六十年前就出现了。那时,这家商店叫“大新公司”,是南京路上四大公司之一,是唯一装有这种步行电梯的公司。我估计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那当然是很新鲜的事物,尤其对于孩子,即使现在,在城市里的这种电梯,已经很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了,但儿童们仍喜欢一趟一趟、不厌其烦地上下尝试。

我好久没去上海了,不知该公司里的这部电梯是否仍是单向运转,只上不下?为了乘坐这种电梯,我记得小时候,和那些顽皮孩子一起,上了楼,再从楼梯转下来,再跑到电梯口排队,乐此不疲。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新建的大型百货商店,大都设有这种方便顾客的上下楼的步行电梯。至于客流量远小于商店的宾馆、饭店,也多装上这种电梯,而且是非常富丽堂皇的,整日运转不息。

但是,许多大百货商店,虽然并排装着上下两部电梯,通常只开一部。和几十年前的上海“大新公司”一样,只上不下。有时我到商店购物,常常纳闷,既然如此,盖这个商店的时候,干嘛花双份钱添置两套设备,而让一套闲着呢?也不会因为预防万一运行发生故障,多准备一套备用的吧?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未雨绸缪者。

其实,很明显,在建造时装备两部并排的电梯,就是为了一上一下用的。只不过由于中国人的节俭观,能省一分钱是一分钱的思想指导下,就开一部停一部了。我可以拉你上楼,对不起,下楼就是顾客您自己的事了。可是凡爬过山的人都知道,上山很吃力,下山也同样不轻松,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不比上省多少劲。

再说,一般顾客进商店购物,总是空着手进店,然后买了东西满载而归。因此,在商店里,上楼倒是空空荡荡的,下楼时,手里拎的,怀中抱的那些商品,倒是需要电梯来减轻他的负担。所以我怀疑,成天挂在嘴边的“顾客即上帝”的口号,可能也就是说说而已。如果真是上帝的话,下行的电梯会停或者敢停吗?

我一点也没有怪罪商店负责人的意思,因为我国数千年来,是个农业社会,而农业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小生产唯其小生产,只能自给自足,只能保证人的最低生活水准。所以必须低消费,或者不消费,东西能省则省,金钱能不花则不花,欲望能克服则克服。譬如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条谚语,表明穿衣服只是为了遮体御寒,其它并不在考虑之列。一件衣服穿9年的话,生产自然要停滞不前,正是由于抑制消费的做法,也是造成旧时中国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的一个原因。

这种中国式节俭观,是建立在“消费即罪恶”的基础之上的,不认为进行与物质生产发展同步的消费,是人的正常行为。这种节俭教育从孩提开始,就进行了。小时候,大人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朱柏庐《治家格言》当作必修课,灌输给你。至今我还模糊记住其中一些谆谆教诲,什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什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进餐时掉个饭粒在桌上,立刻有唐诗“粒粒皆辛苦”,送进你的耳朵里来。这些话当然是至理名言,但什么事情都不宜极端化、绝对化,像《儒林外史》里那位严监生临死之时,伸出两个指头,死也不肯瞑目,就因为油灯里两茎灯草,不放心,怕费油,只到他老婆挑灭了一根,他才撒手西去,那未免节俭得太过份了。

商店里停掉一部电梯,只上不下,就是这种节俭思想的产物。其实,谁都明白,在给出售商店定价时,是把另一台电梯的成本和耗能费用,也打进去了的。商店已经从所获利润中,取走了顾客上下电梯应交的钱,那就没有理由停掉一部。再说,商店里发生的霉烂变质、破碎损坏、积压浪费、丢失盗窃的事情少么?堵住以上任何一个漏洞,其挽回的经济价值,也会超过上下行电梯并开的费用,这就是西瓜和芝麻的道理了。

其实,哪怕两部电梯都停开,中国人是有忍耐力的民族,决不会抗议的。但不知为什么,大城市里有的商店,例如友谊商店,例如华侨商店,例如新近相继开张的出售高档高价商品的豪华级百货公司,上下行电梯却是从早开到晚的。我想这大概是商业文明,尊重顾客,并提供一切方便。决不是因为接待外国人,接待有钱的人,才不会或者不敢停的吧?

因此有的商店停开一部电梯,也不光是为了拣芝麻,也许由于顾客是普通老百姓,是可怜巴巴的工资阶层,因为鼻子不高,眼珠不蓝,钱袋里也掏不出信用卡。对不起,开一部电梯就是莫大的赏脸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人看不起自己的同胞,这种自以为是高等华人的想法,是最不足为训的了。

我小时候,曾亲眼见过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贴,对此,中国人视为奇耻大辱。但过去多少年后,有的中国人仍把自己的同胞不当人,岂不是更加悲哀和可怜吗?

乘电梯,不过小事一桩。但更需要的,是人对人的最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