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11336600000009

第9章 工具书、文体、术语、并称(8)

《牡丹亭》主要描绘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因梦生情,却不幸伤情而亡,在化身为鬼后,寻得真爱与柳梦梅上演了一出痴恨缠绵的人鬼之恋,最终起死回生与爱人结百年之好。

《邯郸记》主要讲述主人公卢生在梦中大喜大悲的人生际遇。卢生在梦中大考登科,不但娶获贤妻,更高中状元,建功于朝廷,人生格外风光得意。然而突如其来的浩劫,却令其陷入绝境。无端遭受贼人的诬陷,身陷囹圄,所有的友人都成了陌路,一下跌入人生的最谷底。待后来再度返朝高居宰相之位,尽享富贵荣华。直至死后醒来,才得知一切悲喜竟只是黄粱一梦,却因此而得以悟道醒觉。

《南柯记》主要讲述主人公淳于棼在梦中的人生际遇,并从中悟道皈依佛门的故事。书生淳于棼在梦中成为大槐安国的驸马,并担任南柯太守,一时间门庭若市,荣华富贵无限风光。谁料一切竟是梦境一场,由此看破世事,皈依佛门。

《紫钗记》主要讲述霍小玉与李益的悲喜离合。女主人公霍小玉与书生李益一见倾心,并结为良缘。奈何却被卢太尉设局陷害,心生嫌隙产生误会。后来,得到豪侠黄衫客的帮助,夫妻二人终将猜疑解开,消除了因误会而产生的离合幻梦。

四史

四史,其实就是前四史的简称,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巨著。

《史记》由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编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记录了自黄帝时起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计一百三十篇,126500余字。主要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所组成。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由东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所编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自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实。全书内容共计100篇,80余万字。主要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所组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史书典籍。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晔所编撰。它是一部记录了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位列二十四史之一。记录了自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实。书中十纪、八十列传部分为范晔所著,另外的八志部分由司马彪续作。《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由个人所编撰的重要史籍。

《三国志》由西晋时期的陈寿所编撰。它是一部关于魏、蜀、吴三国的纪传体国别史,记录了自公元220年直到公元280年共六十年间的史实。全书共计65卷,其中魏书部分30卷,蜀书部分15卷,吴书部分20卷。

四家诗

四家诗主要是韩诗、鲁诗、齐诗与毛诗的合称。

韩诗是“诗”的文学派别之一。它是由汉代初期的燕人韩婴所传。直至汉文帝时期,将其设立为官学。

鲁诗是“诗”的文学派别之一。它是由汉代初期的鲁人申公所传。尤其是在西汉时期流传甚广,直到西晋时期逐渐亡佚。

齐诗是“诗”的文学派别之一。它是由汉代初期的齐人辕固(辕固生)所传。直至汉景帝时期,将其设立为官学。

毛诗是“诗”的文学派别之一。是指西汉时期,由鲁国的毛亨与赵国的毛苌所辑与注的古文诗。

四大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与《红楼梦》并称为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四部著作在我国文学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代表作品。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对后代小说的体裁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志》、《后汉书》、《三国志平话》及民间故事,主要描绘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文章浅显易懂,情节荡气回肠,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三国之间的矛盾与转化,将这一时期的历史巨变强有力地纵横于纸张之上,给人震撼与回味。《三国演义》的问世,不但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更是该领域的最高成就,为小说的创作开辟了新的洪流。

《西游记》又被称为《西游释厄传》,全书共计100回,60余万字,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著而成。《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方成正果的传奇故事。作者以幻想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阶级矛盾。其中,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极具反叛精神,同时他也是全书最为重要的人物,一次次救助师父唐僧于危难之中,化解一路的重重危机,将忠与义很好地进行了诠释。由于作者的创作年代正值明王朝中期,虽经济环境良好,可统治集团却已出现衰败之象,百姓生活困苦艰难。作为一个有志之士,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抒发对朝廷的不满。

《水浒传》又被称为《忠义水浒传》,是明代初期小说家施耐庵的代表作品。《水浒传》取材于《宣和遗事》及其相关的故事、话本。全书主要描述了北宋末年,梁山一百零八位绿林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重现了封建时代下,农民起义的兴衰过程。全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浅显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风月宝鉴》或《金陵十二钗》等,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鸿篇力作。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对文学领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红楼梦》全书共计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其余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全文主要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为故事背景,着重描述了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全部过程。细致全面地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理想与现实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势力的愚昧罪恶。可以说,《红楼梦》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它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细致地描绘了社会历史。除了主角贾宝玉与林黛玉以外,正式出场的人物多达700余人,而每个人的命运走向都是一个故事话本。作者塑造了很多立体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王熙凤、尤三姐等。她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与白蛇传四个民间传说,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最早出自唐代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书中简单记录了梁、祝二人一同就学的事迹。直到晚唐时期,张读的《宣宝志》中对这一故事又有了比较详细的描写。后来,由明代的冯梦龙将这一故事进行了细致的编写,并增加了祝英台衣不解带,梁山伯从中生疑与最后双双化蝶的经典桥段。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最早起源于《左传》中,关于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经过文人的编排加上了《檀弓》中对杞梁妻抱柩一路涕泣的描写,逐渐形成了故事的雏形。后来,在汉代刘向所著的《列女传》中,对这一故事又进行了适当的夸张,改为杞梁战死,其妻在城下哀哭,十日后城崩。直至到了唐代《琱玉集》中,故事得以进一步完善,将杞梁设定为修建秦长城时被官吏杀害,其妻哀痛不已,在长城下啼哭,直至将长城哭倒。但人物孟仲姿与杞梁,在之后的传说中被改名为孟姜女与范喜良。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最早出现于《诗经·大东》,文中“跂彼织女”等诗句是故事最初的原型。直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才正式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后来,在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中,对这一故事进行了细致的编写,并适时地与乞巧节相结合。

白蛇报恩是四个传说中成形最晚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传奇故事《白蛇记》,也有说法是源于故事《西湖三塔记》。直至明朝时期,由冯梦龙进行重新编排创作《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后经文人传颂,得以流传至今。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与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后人合称为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的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列女传》中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全剧为四折一楔子。主要讲述的是蔡家童养媳窦娥被无赖诬陷,惨遭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之作,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元朝封建统治下,黑暗、残酷、混乱的社会现实。主人公窦娥的形象,则正是被压迫、剥削、残害的妇女的典型。她虽然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却善良、坚强,敢于向不公的黑暗势力抗争。从窦娥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与争取独立生存的迫切需求。

《梧桐雨》的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代杂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陈鸿的《长恨歌传》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梧桐雨》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讲述的是唐明皇与贵妃杨玉环凄美的爱情故事,共四折一楔子。全剧的结构层次严整分明,诗意浓厚。全本剧目以浓郁的抒情性与华美的辞藻著称。

《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剧目。这是一部历史剧,讲述的是西汉时期,汉元帝受到匈奴的威胁,被迫之下送自己的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悲剧故事。剧目为四折一楔子。作品以汉元帝为主角,通过他对大臣的谴责与自我叹息来对和亲事件进行剖析,抒发了汉元帝身为一国之主,却无法守护自己爱妃的心酸之感,以至于与心爱之人永世分离。

《赵氏孤儿》的全名为《冤报冤赵氏孤儿》,又被称为《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代表剧。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后来在司马迁的《史记·赵氏世家》中逐渐成形。经过文人墨客的不断整理,直到刘向的《新序》与《说苑》才有了清晰详细的记载。《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讲述的是赵氏孤儿为家族复仇的故事。剧目为四折一楔子。作品揭露了权奸屠岸贾邪恶凶残的本质,歌颂了程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整个剧目气势悲壮,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西厢记》、《拜月亭》、《倩女离魂》与《墙头马上》,被后人并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西厢记》的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剧目。故事取材自晚唐诗人元稹的《会真记》,主要描绘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的相遇相恋,并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禁锢相知相守的爱情故事。整部剧目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与反抗,对美好情感的憧憬追求。

《拜月亭》的全名为《闺怨佳人拜月亭》,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剧目。全剧共四折一楔子,主要讲述了战乱逃亡中,与母亲失散的王瑞兰与书生蒋世隆相遇相知,在逃难的过程中产生了真挚的情感,并私下缔结秦晋之好的故事。

《倩女离魂》的全名为《迷青琐倩女离魂》,是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剧目,全剧共四折一楔子。故事取材自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郑光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充实,使故事整体更为生动,艺术表现力更为突出。《倩女离魂》主要讲述了张倩女和王文举的爱情故事。由于张母的门第观念,倩女为了追寻自己的所爱,离魂而去连夜追赶王文举。整篇文章突出表现了张倩女对封建门第观念的反抗,及对婚姻自主的憧憬与追求。

《墙头马上》是元代杂剧作家白朴的代表剧目,被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故事取材自唐朝白居易的诗文《井底引银瓶》,主要讲述了尚书之子裴少俊与总管之女李千金的爱情故事。其中,主人公李千金的形象最为鲜明突出,她不仅渴望爱情,也更加看重人格的尊严。虽然为了追求爱情,李千金毅然离家出走,但为了自身的尊严,她却不惜与裴家父子抗衡。女主人公的这一特点是其他小说作品所不具备的,因此也有人说虽然《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但它的实质却蕴藏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与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后人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创作的小说,全书共五篇60回。它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巨大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并由此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先河。全书由三十余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组成,涉及满清政府上至太后皇帝、下至大小官吏的种种丑恶罪行。小说在仿效《儒林外史》的同时,充分运用了夸张、借喻等讽刺手法,将笔下的人物描绘得细致传神,极具艺术表现张力。

《孽海花》是曾朴创作的小说,全书共35回。它是一部同时兼具谴责性、政治性、历史性的长篇小说。全文以金雯青与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从同治至光绪时期,三十年间的历史文化推移与政治格局的变迁。作者严肃批判了封建统治的腐朽,讽刺了达官名士贪婪丑陋的生活状态,并真挚地表达了对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另外,在小说的情节创作中,作者采用了传统网状小说结构与近代块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整体紧密围绕故事主线,结构更加井然有序。

《老残游记》是刘鹗创作的小说,全书共20回。它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是刘鹗晚年时期的作品。故事以江湖医生老残为主人公,主要讲述了他在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小说对清朝政府腐朽黑暗的统治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讽刺,并对那些自诩为“清官”的酷吏进行了强有力的抨击。全文以游历为线索,以主人公老残为中心人物,用散文的写作手法,对一路的见闻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得小说整体更为鲜明独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沃尧创作的小说,全书共108回。它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叙事小说。故事以主人公为父奔丧作为全文的开场,一直到经商失败为终止,其间经历了200余个离奇的小故事,深刻地反映出中法战争后一直到20世纪初期,二十年间晚清社会腐朽离奇的政坛怪相。整部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这在中国小说史上开创了先河。小说成功地运用了插叙、倒叙等写作方法,使全书繁简适宜得当,风格自成一派。

五经

五经是《诗》、《书》、《礼》、《易》与《春秋》的合称。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简称为《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期一直到春秋中叶500余年的诗歌,共计305篇。西汉时期,被儒家学派奉为经典。

《书经》又被称为《尚书》,简称为《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全书共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所组成。战国时期,被人们总称为《书》。一直到了汉代,才改称为《尚书》,其寓意为上古之书。后被儒家学派奉为经典,称为《书经》。

《礼经》又被称为《仪礼》,简称为《礼》,是一部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著作。它与《礼记》、《周礼》,被世人合称为“三礼”。后被儒家学派奉为经典,称为《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