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荀子学院
11336000000032

第32章 人不可貌相——荀子(2)

毛泽东十分强调知人,首先在于他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重视人才,因而能够吸引五湖四海的俊才。其次他不要求“完人”和“全人”,他善于抓住人的品质个性的优点,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干部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许多有用之才总是脱颖而出。

毛泽东在选才用人中,还提倡毛遂自荐,反对惟文凭选才,反对论资排辈,而主张不拘一格,这同他本人自学成才、积极进取、奋斗成功的经历不无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与他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识人重其朴实无华

【原文】“修饰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守职修业,不敢损益,可传世也,而不可使侵夺,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

【大意】修养美好,端直正派,尊崇法令,注重等级名分,而且没有不正的思想;忠于职守能做好自己的事业,不敢任意增减,可使这些制度、职务世代相传,而不让它受到损害,这些是士大夫官长的素质。

军队中选用将才,要特别注重那种朴实勇敢的人,同时要看他们的气概,怕的是有些人不全是发自内心的忠义之气,这些人轻浮、骄气,没有真正的气概。

一般说来,轻浮与骄气的人成就不了大事。因此选用人才的时候务必注意朴实无华之人。

古往今来由骄傲而奢侈,而淫逸,而放荡,以至于无恶不作,终致败家的事例数不胜数,其中许多是父兄骄,子弟也骄,也有父兄并不骄,而是疏于管教子弟,致使其因骄横而倒行逆施而丧身灭族。

西汉的上官桀,年轻时只是个小小的羽林侍郎。由于接近皇帝,一次偶然机会使他逐步发了迹。一天,他跟随武帝到甘泉宫,路上恰遇大风雨,辇车无法前进,车盖也被刮得东倒西歪,使武帝的车驾无法避风雨。上官桀把车盖解下来双手擎着以护驾,大风大雨持续了好长时间,他始终尽力用车盖挡住风雨以护驾。

事后,武帝对他的臂力感到很惊奇,升迁他做了未央厩令,负责喂养马匹,仍是个不大的官职。但他善于阿谀逢迎、巧言令色。有一次,武帝生了一场病,病好后见许多马匹都很瘦弱,就对他大发脾气道:“你以为我再也不能来看我的马了吗?”打算把他交付审判。上官桀磕着头说:“我听说圣体不安,日日夜夜都在忧伤着,确实没有心思再去喂马了。”边说边涕泪交流。武帝大为感动,认为他很忠诚,从此便格外亲近、宠幸他,封官赐爵累至太仆,位在霍光之上。武帝临终遗诏命霍光任大将军辅少主,以上官桀为副手。自此之后,上官桀的骄横日甚一日,仗着孙女儿是皇后,开始与霍光争权。此人正是得运乘时、幸致显宦而自骄自满者。

其子上官安由于家庭中的耳濡目染,加上因为是皇后之父而封侯升官,于是由骄横而淫乱而作恶多端。在宫殿上受到赏赐,出来后便骄示于人:“刚才和我的女婿一起喝酒呢,好开心哟。他还常常喝醉了酒,光着身子在内室走进走出,淫乱无度,连他父亲身边的妻妾也不放过。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由极骄极满终至要杀害霍光,废皇帝而自立,最后被朝廷灭族。

此乃父骄而子做,终于败家的典型一例。

东汉大恶人梁冀的父亲粱商,虽然是皇后的父亲,又被封为大将军,皇亲兼据高位,但为人较为谦恭和顺,且又能荐举贤才,每逢民间闹饥荒,他总要拿出自己封地的租谷赈济灾民。因此,东汉顺帝很倚重他,旁人也大加称赞。可惜的是,梁商谨慎懦弱有余,而果敢威严不足,虽然对亲属子弟也时有告诫,但终究没有约束教导好自己的儿子梁冀,致使其骄逐渐发展,最后招致灭族的惨祸。

梁冀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就非常暴戾骄横,干了许多违法事情。洛阳令吕放曾经向梁商检举过梁冀,因而使他受到梁商的责备,梁冀便派人刺杀了吕放。事后还施放烟幕,嫁祸吕放的仇家,以遮蔽其父的耳目。

梁商死后,梁冀任大将军。东汉顺帝去世后,无论冲帝或质帝在位时都由梁太后临朝,太后即梁冀的妹妹,这样实际上是梁冀专权。质帝虽然年仅八岁,但很聪明,眼睛瞧着梁冀,对朝臣们说:“这是一位跋扈将军。”梁冀听后,当天便把他毒死了。桓帝初年,梁冀和他的家族成员一个个都加官晋爵,这就使其更加骄奢淫侈。

那时候,全国各地凡向朝廷进贡,都得先送梁冀,皇帝还在其次。官吏和百姓带着礼物和金钱去向梁冀求官或求情的,一批又一批地接连不断。就连梁冀的监奴秦宫,由于得到他和妻子孙寿的内外兼宠,以致威权大到连刺史和二千石等高官也得去巴结。梁冀由骄而淫乱,竟和自己父亲的美人私通。在人行大路上,谁家的妇女长得漂亮一点,只要被梁家的爪牙们见到了,随时都有被抢掠去的危险。

梁冀夫妻二人,在同一条街道的两旁兴建宅第,互相竞赛,看谁把房子盖得更为豪华,更为宏伟。梁家的林苑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到鲁阳,北逾黄河,宽广近千里。随着荣宠和权力的增加,梁冀的骄横更变本加厉,穷凶极恶。他掠夺良家妇女充作奴婢,多达数千人,毒杀向他辞行的荆州刺史,暗地笞杀上书朝廷指斥其罪行的郎中。最后,恶贯满盈,祸及三族,终遭来灭顶之灾。

从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荀子把“朴实无华”,看作是识人的一个依据是十分有道理的。

识才先识德

【原文】“故士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

【大意】对于士人,不能揣度其长短,不能计量其大小,不能称量其轻重,而只能看他有没有志向。一个人志向的远大,关乎其德行的好坏。

无才有德者本质好,虽不能委以重任,但仍有其可用之处,这种人勤恳、诚实,能够知恩必报,尽心尽力,任劳任怨。而多才缺德的人本质坏,犹如传染病,不仅使自己烂掉,而且会使周围的人也烂掉。其实,后一种的才多用在歪路上,在没有驾驭这种人的把握的情况下,还是避而远之为好。

陈先生的公司来了两位女士,一位张某,一位李某。张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给人一种愚蠢的感觉。而李某,美貌出众,活泼可爱,让人看上去就觉得她才华横溢。

通过两个月的工作实践,李某初绽头角,以出色的公关才能,给单位带来不少利润。于是她得到同事的羡慕以及老板的赏识。老板多次在会上表扬她,并在第二季度给她颁发了头等奖。可是慢慢地,她的原来的德性就开始暴露出来。她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说东道西,挑拨离间,无事生非,有些同事在她的挑拨下反目为仇;也有些年轻的男同事在她的挑唆下,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好端端的单位变得乱如一团麻,打架的、闹情绪的,还有一位青年因追求李某未遂,并受到李某的严词侮辱而对爱情丧失信心,心灰意冷离家出走。

老板对这些事非常重视,经过详细调查,终于弄明白是李某一手造成的。于是公司开大会,会上点名批评了她。李某不思悔改,两个月后,她煽动老乡合伙贪污公款,公司为此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在批评后的第一个月里,她表现还不错。一来闲话已没人听,人们都躲她躲得远远的,二来刚挨批评,她不敢再贸然活动。但到了第二个月,她的恶习又暴露出来,连续贪污三次公款,先后煽动三个同乡潜逃。公司经理对她彻底绝望,断然把她开除。

同来的张某虽没有李某的公关才能,但她勤恳老实,任劳任怨,在同事中享有较高的威信。部门主管把她安排在办公室内做勤杂工,她不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很好,而且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单位人员提起张某的为人,无不伸出拇指大加赞赏。后来老板认为她大公无私,坦诚可靠,就把她提升为会计,她上任后将工作干得井井有条。

所以,用人时先看其德,后观其才。否则纵有精明头脑,超人才能,也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任用这样的人,只能得不偿失。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非常有力地揭示出了“才德”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也可以作为领导选取人才时的一个警示。

识别不当之才

【原文】“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善择之者王,不善择之者亡。”

【大意】善于选择的人就可以制服别人,不善于选择的人就将被别人制服,善于选择的人可以称王,不善于选择的人就将被灭亡。

荀子说,做人轻率恶劣,做事迟疑不决,用人则选拔花言巧语的人,用巧取豪夺对待臣下和百姓,君主如果这样做,国家将处于危险之中。做人骄横凶暴,做事反复无常,用人选拔阴险奸诈的人,对待臣子及百姓方面,则喜欢他们拼死卖力、却轻视他们的功劳,还喜欢利用他们搜刮民财,却忘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本业,君主如果这样做,国家就会遭到灭亡。这五等,君主不可不好好选择,这些都是王者、霸者、国家安存、危殆、灭亡所具备的条件。可见,如何选拔合适的人才对国家的安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历代军事家非常重视对军事人才的考核。在历史上有“考绩”、“考察”、“考课”、“考成”等记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就强调要通过考核来“罢无能”,“废无用”,即罢免无能和不称职的官吏。“捐不急之官”即除掉那些无关紧要的官。管仲更明确地提出:“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意思是说,即使有才干的人,不经过考核和试用,也不能轻率地录用。我国三国时期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把考核作为军事人才官职的升降、赏罚的根据。如曹操说的:“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同时他还强调要做到公平合理地进行赏罚,就得进行有效的考核,没有正确的考核。就谈不上正确的赏罚,因而就不利于人们改错立功。这种考核观念发展到魏明帝的时候,逐渐形成了“考课之法七十二条”制度。

“自古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然后百度修,庶绩凝,方夏安,奸宄消伏,戎狄不敢轻侮中国,百王由之,若出一轨。

贤者任之,奸邪者不任之,则任贤之道尽矣。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有功者进,有过者黜,无功无过者职其旧——如是可以劝而惩过。”

千古流传的古训我们当然要记住!对于身处要职的领导们,必定要炼就火眼金睛,及时识出不当之人,否则,就会导致“用人不当天下大乱”的结局。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秦始皇出游到沙丘病死,其幼子胡亥在赵高教唆、李斯支持下,矫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杀害秦始皇遗诏要立的长子扶苏。胡亥登上皇位后,想的不是如何治国安民,而是如何才能享尽人间的富贵。他和赵高的一段对话,显示了这位“二世祖”的本色。

胡亥对赵高说:“夫人生居世间也,壁犹骋六驻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可乎广”。意思是说,人生苦短,既为皇帝,如何才能享尽人间富贵?赵高大为赞扬说:“此贤主之所能行也。”

赵高是个很阴险而有心计的宦官,他深知胡亥这个“花花公子”所想的是如何能安坐帝位以尽情快活,便一切顺着他,使他沉迷于享乐,以达到孤立而控制之目的。

赵高先是向胡亥提出“高枕肆意宠乐”的办法是:“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殊,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危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胡亥果听赵高之谋,尽除先帝旧臣,杀其兄弟十二人姊妹十人。

在达到孤立胡亥的目的后,便阴谋将胡亥控制在手里,他对胡亥说:“先帝临朝制天下久,朝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春秋,初即位,奈何与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下称朕,固不闻声。”这是说,胡亥年轻,缺乏理政经验,上朝与君臣一起决事,错了会被群臣轻视。胡亥只想享乐,要他不上朝,当然乐得听从,于是处理朝政,只在禁宫中独与赵高商议决定。而胡亥这个“花花公子”没有理政才能,实际上朝政大权都操纵在赵高手里。赵高利用手中权力诬以谋反罪杀李斯后,被任为丞相。

赵高阴谋为乱,取而代之,恐群臣不听。便先试之:他献鹿给胡亥,说:“马也”。胡亥笑说:“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大都默然,有的说是马以顺赵高,有的直说是鹿,赵高则把那些直言说鹿者杀了。从此群臣都害怕赵高,赵高更是在朝中指鹿为马,而群臣大都不敢吭声,说明他的权力已超过了胡亥。

胡亥穷奢极欲,尽情享乐。为满足其私欲听任赵高用严刑峻法,横征暴敛,致激起人民造反,天下大乱。赵高却对胡亥说:“关东盗毋能为也。”及秦军主力于巨鹿被项羽军消灭,胡亥知情责备赵高,赵高怕被杀,便先动手杀胡亥。赵高恐被群臣反对,不敢自立,便立子婴为秦王。旋为子婴所杀。不久,刘邦攻入关,子婴投降,秦亡。

完成天下大一统的秦朝,并未完全统治天下,在短短经历两朝后就灭亡了,这都是由于用人不当,误信奸臣而导致的。后世对秦朝的评价是“兴亡一太监”。

评价他人不能感情用事

【原文】“不恤亲疏,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

【大意】不论亲疏,不顾贵贱,只求真正有能力就任用。

明智的领导重理智和策略,不感情用事。昏庸的领导往往感情用事,丧失理智。如果感情胜过了理智,就会偏私;如果骄气胜过了策略,就会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