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荀子学院
11336000000022

第22章 人情练达皆学问——荀子(4)

羊祜平时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禄全拿来周济族人,或者赏赐给军士,家无余财。临终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柩。他的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侯爵级别殓羊祜的想法,晋武帝便下诏说:“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仍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廷陵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羊祜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德高而卑谦,位尊而端恭。

时常发怒是痛苦的引爆线

【原文】“愉快而亡者,怒也。”

【大意】逞一时快意而招致死亡,是由于愤怒。

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动怒是一种心理病毒;它同其他病毒一样,可以使你重病缠身,一蹶不振而后悔叠起。愤怒者不仅仅表现出厌烦或生气,如果这仅是一种外在表情倒也罢了,但很多情况下,时常发怒往往是滋生痛苦的引爆线,让你身陷痛苦而无可自拔。

留心四周,到处都可以找到正在生气发怒的人们。商店里,也许顾客正在和营业员吵架;出租车上,司机也许正因交通堵塞而满脸怒色;公共汽车上,也许两人正在为抢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种情形,举不胜举。那么你呢?是否动辄勃然大怒?是否让发怒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你是否知道:这种情绪根本无济于事?也许,你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大加辩护:“人嘛,总都有生气发火的时候”、“我要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死不可”。在这种借口之下,你不时地自我生气,也冲着他人生气,你似乎成了一个愤怒之人。

其实,并非人人都会不时地表露出自己的愤怒情绪,时常发生这种习惯可能连你自己也不喜欢,更不用说他人感觉如何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对它留恋不舍,它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让它跟随自己。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们是如何看待“愤怒”的。这里我们所提的愤怒是指当某人在事与愿违时做出的一种情绪反应。它的形式有勃然大怒、敌意情绪、乱摔东西甚至怒目而视、沉默不语。它不仅仅是厌烦或生气,它的核心是惰性。愤怒使人陷入痛苦,其起因往往是不切实际地期望大千世界要与自己的意愿相吻合。当事与愿违时,便会怒不可遏。

愤怒既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事实上,极端愤怒是一种精神错乱——每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你便有些精神错乱。因此,每当你气得失去自制时,你便暂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愤怒情绪对人的心理没有任何好处,它也是后悔的根源所在之一。从病理学角度来看,愤怒可导致高血压、溃疡、皮诊、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脏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愤怒可能会破坏情感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情绪。总之,它使你后悔而不愉快。你可能不相信这种观点,因为你或许听说过发火要比生闷气更有助于身心健康。是的,生气时把气发出去比把气憋在心里要好得多,但是,还有一种比发火更好的办法——根本不动怒,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这样,你便不会为决定是发火还是生闷气而自寻烦恼了。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然后,你便会作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如果你仍然决定保留自己心中愤怒的火种,你就可以通过不造成重大损害的方式来发泄愤怒。然而,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丧时以新的思维支配自己,用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你产生惰性的愤怒。世界绝不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你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失望,但无论如何,你却完全可以消除那种不利于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你或许认为,愤怒可以使你达到自己的目的,因而发怒是有道理的。关于这一说法,我们可以先看看下面这一情形:

假设你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她正在街上玩耍,而且很可能会被车子撞上,你板起脸大声叫她回来。如果你觉得这样高声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别在危险的地方玩耍,那么这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然而,如果你因此而真的生气,气得脸发红、心跳加快、乱摔东西——总之,在一段时间内陷入痛苦,那你便是处于愤怒状态了。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教育孩子,根本犯不上自寻愤怒。你可以这样想:“女儿在街上玩很危险,我要让她懂得在街上玩耍是不能允许的,我要高声叫她回来,以表明我的坚决态度,但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为此勃然大怒的。”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每当孩子淘气时,她总是大发脾气。可是,她越是发脾气,孩子们就越淘气。她惩罚他们,把他们关在屋里,大声叫骂,激怒不已。与其说她在当妈妈,带孩子,倒不如说她在带兵打仗。她光知道大声叫骂,一天下来,犹如从战场归来,累得筋疲力尽。

你看,孩子们知道他们淘气会惹妈妈生气,可他们仍然不听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愤怒就是这样捉弄人:它根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使别人更想控制动怒的人。如果要上面提到的孩子们说出他们淘气的理由,他们或许会这样告诉你:

“知道怎样让妈妈动怒吗?只要说这样一句话,做那样一件事,就可以控制她,让她气得发昏。你会在屋里给关一会儿,那是无所谓的;可是你得到的却很多:以这么低的代价就在感情上完全控制了她!既然我们能对妈妈施加这么大的影响,我们应多这样逗逗她,看看她会气成什么样。”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生活中,不管对什么人动怒,它只能使别人继续自行其是。尽管惹人生气的人有时会后怕,但他同时也知道他可随意叫对方动怒,从而在感情上控制对方。可怜的是,发怒的人往往认为可以通过愤怒来控制对方。

每当你以愤怒来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馈时,你会在心里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样呢?这样我就不会动怒,而且会喜欢你。”然而,别人不会永远像你希望的那样说话、办事。实际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世界就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期望别人永远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一现实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每当你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你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而让自己经受感情的折磨。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物自寻烦恼真是太愚蠢了。其实,你大可不必动怒,只要你想想,别人有权以不同于你所希望的方式说话、行事,你就会对世事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别人的言行,你或许不喜欢,但决不应动怒。动怒只会使别人继续气你,并会导致上述种种生理与心理病症。真的,你完全可以做出选择——要么动怒,要么以新的态度对待世事,从而最终消除愤怒这一误区。

也许你认为自己属于其中一类人,即对某人某事有许多愤愤不平之处,但从不敢有所表示。你积怨在胸,敢怒不敢言,成天忧心忡忡,最后积怨成疾。但是,这并不是那些咆哮大怒的人的反面。在你心里,同样有这样一句话:“要是你跟我一样就好了。”你以为,别人要是和你一样,你就不会动怒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只有消除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忿。虽然有怒便发比积怨在胸好得多,但你会慢慢懂得,以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动怒,这才是最为可取的。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

“他要是想捣乱,就随他去。我可不会为此自寻烦恼。对他这种愚蠢行为负责的,是他不是我。”你也可以这样想:

“我尽管真不喜欢这件事,却不会因此陷入痛苦。”

总之,你只要自尊自重,拒绝受别人控制,便不会再用愤怒折磨自己,没有了愤怒,当然你也会少了后悔。

如何消除你心中的怒气?

发怒,完全是一种可以消除与避免的行为,只要好好地把握自己,你就可以让自己走出这种坏习惯。当然,你需要选择很多新的思维方式,并且需要逐步实现。每当你遇到使你愤怒的人或事时,要意识到你对自己说的话,然后努力以新的思维控制自己,从而使自己对这些人或事有新的看法,并做出积极的反应。下面是消除愤怒情绪的若干具体方法。

1.在打算愤怒的时候,在心中默数1、2、3……先使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在冷静的状态下,才能正确思考,才能每一次提醒自己:不能因为过去一直消极地看待事物,现在也必须如此,自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2.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如果你以前总是一遇事就开始发火,那么下一次你不妨先推迟15秒钟,然后再照常发火;再下一次推迟30秒,然后不断延长间隔时间。一旦你意识到可以推迟动怒,你便学会了自我控制。推迟愤怒也就是控制愤怒,经过多次练习之后,你会最终完全消除愤怒。

3.当你确实想动怒时,不妨通过一些外在形式的转化,比如提高嗓门或板起面孔,但千万不要真的动怒,不要以愤怒所带来的生理与心理痛苦来折磨自己。

4.你可以讨厌某件事,但你仍不必因此而生气。要知道,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而生气是完全不值得的。

5.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如果一味禁止别人这样做,只会延长你的愤怒。你要学会允许别人选择其言行,就像你坚持自己选择言行一样。

6.请你身边的朋友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动怒时,便提醒你。你接到信号之后,可以想想看你在干什么,然后努力推迟动怒。

7.写“动怒日记”,记下你动怒的确切时间、地点和事件。强制自己诚实地记录所有动怒行为。只要持之以恒,你很快会发现,记录动怒的行为本身将促使你少动怒。

8.在大发脾气之后,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大声宣布,现在你决心采取新的思维方式,今后不再动怒。这一声明会使你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表明你是真心实意地改正这一错误。

9.当你要动怒时,尽量靠近你所爱的人。一个人是不会对自己真正所爱的人发火的,当你靠近他并试图握着他的手,那么你会感到有股力量注入你的体内。即使你不情愿也要握住他的手,一直到你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感情并平息了愤怒情绪之后,再松开手。

10.当你不生气时,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互相指出对方最容易使人动怒的那些言行,然后商量一种办法,平心静气地交流看法。比如可以写信、由中间人传话或一起去散散步等,这样你们便不会以愤怒相待。其实,只要在一起多散几次步,你便会懂得发怒的荒谬了。荀子说,君子一定要善于言谈。一句话,退三军;一句话,抵九鼎;一句话,救人命。语言的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就是情感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就是智慧的力量。人每天总是要说很多话,而且越是能办事,越是办事多的人,越是会说的人。因此,一味奉行“沉默是金”,乃是一种消极的人生状态,善于说话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