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历史文化
11333100000012

第12章 魏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敦煌地区的民族分割和民族融合(3)

李软,字士业,在他统治西凉时期繁刑峻法,宫室是务人力凋残,百姓愁悴”,丧失民心,加之沮渠蒙逊的不断进攻,益衰败。当时西凉近邻劲敌兵力很强,西凉已远非其敌手。公元420年,李歆听说北凉主沮渠栽逊出兵东伐西秦乞伏炽磐,便想乘虚偷袭沮渠蒙逊的根据地张掖。沮渠蒙逊有意布置疑阵,实际上并没有引兵东去,而是把军队埋伏在李歆进军的道路上,以便进行伏击。李歆率步骑兵三万东出,中伏大败,不肯退兵,率众与沮渠蒙逊决战于寥泉(今甘肃高台县西),结果全军覆没。李歆被俘虏后死于沮渠蒙逊之手,蒙逊随之入据酒泉,西凉亡。

齿泉失守后,李歆弟李恂,带领残部,西奔敦煌,婴城拒守,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沮渠蒙逊亲自率兵二万督战攻敦煌城,一连数月不下。最后,沮渠蒙逊利用党河水,“三面起堤,引水灌城”,结果城陷,李恂自杀,蒙逊纵兵屠城。西凉残部李杲之孙李宝、唐契被俘,解送武威,后伺机逃到伊吾,依附于柔然,后降北魏。敦煌一时成为城圮人亡之地,满目疮痍。

五、北凉时期的敦煌地区

北凉主沮渠蒙逊,临松(今甘肃张掖南)卢水胡。卢水即今天的黑河,沮渠是匈奴的官名,据说沮渠蒙逊的祖先做过匈奴左沮渠这个官,所以以官名为氏。蒙逊祖上世居于卢水,是这里部落的酋帅,蒙逊的祖父沮渠祁复延,封狄地王,蒙逊的父亲法弘,被苻秦任为中田护军。“蒙逊代父领部曲……为诸胡所推服卢水胡虽然很早就居住在河西走廊的黑河流域,但由于他们还是过着游牧的生活,所以一直到十六国时期,还维持其部落组织,沮渠氏就是这个部落组织的酋长。从卢水胡的姓名来看,如晖仲归、祁复延、罗仇、蒙逊、日蹄、颇罗、牧健这些字音,他们应该保存着自己的部落语言,可是既然长期和汉族人错居,必定又娴习汉语,像沮渠蒙逊不仅通晓汉文,而且“博涉群史”。卢水胡沮渠部落的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经济文化生活和汉化程度,仅次于氐苻氏、羌姚氏,而要远远高出于鲜卑乞伏氏、秃发氏。卢水胡的分布地区虽然很广,安定、杏城都有他们的足迹,但河西走廊的张掖郡一带,是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最终为了保卫自己的部落,经过武装过程,逐渐形成为一支武装力量。割据河西地区的吕光、段业都想支配这支武装力量。

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后凉吕光命沮渠蒙逊伯父罗仇、麴粥从征乞伏乾归,吕光弟吕延战死,前军大败。吕光归罪于罗仇、麴粥,并处死了他俩。沮渠蒙逊是罗仇侄儿,他那时在姑臧“自领营人配厢直”,担任宿卫工作。罗仇和麴粥被杀后归葬临松,卢水胡诸前来送葬者有一万多人。蒙逊遂与诸部结盟起兵,攻下凉临松郡,屯据金山(今甘肃山丹县西南)。这时沮渠蒙逊的堂兄沮渠男成也聚众数千反凉。他们共推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建元神玺元年,以沮渠蒙逊为镇西将军张掖太守、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酒泉太守,委以军国大政。

第二年(公元398年),段业攻取张汝即进据之,自称凉王,改元天玺。

段业本京兆汉人,博涉史传,有尽牍之才,先任吕光部下杜进记室,从征西域,后逐渐升官,为沮氏拥立。但他是个儒者,没有威武权略,又爱讲迷信,喜听谗言,“无鉴断之明”。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沮渠蒙逊诱使段业以谋叛之名杀沮渠男成,却又借口段业妄杀无辜,集众一万人攻破张掖,杀死段业,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这就是正式的北凉政权的建立。

此时孟敏担任敦煌太守,李悬为效谷县令。不久孟敏去世,敦煌护军敦谦、沙州治中索仙等人,认为李晶“温毅有惠政”,公推为敦煌太守,于是李杲正式称藩于北凉政权。

沮渠蒙逊既据张掖,屡败西凉李氏。秃发得檀取得姑臧城以后,遭到夏主赫连勃勃的攻击,实力大损。沮渠蒙逊又屡败秃发溽檀,多次进兵包围姑臧。最后秃发傅檀只好放弃姑臧城,退回乐都。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沮渠蒙逊终于据有姑臧城,次年迁都于此,改称河西王,改元玄始,置百官,建筑宫殿,史称北凉。

公元420元,沮渠蒙逊灭西凉,取酒泉、敦煌,河西走廊完全为沮渠蒙逊所占领。北凉全盛时,拥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郡治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金城、西平、乐都等郡地。并且交通西域诸城邦鄯善(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西南)王比龙经敦煌等地亲自到姑臧访问,其它很多城邦同北凉有友好往来,西域三十六国,都向沮渠蒙逊称臣。

另则沮渠蒙逊又向东晋、刘宋称藩臣,互派使者往来,晋、宋都曾封其为凉州剌史。沮渠蒙逊虽为张掖卢水胡人,却“雄杰有英略”,汉语程度很高。他治理北凉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政治、经济、军事政策,鼓励人民努力耕作,发展农业生产,秣马厉兵,继续向各地进军,消除后凉的威胁。这对稳定北凉统治,巩固北凉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约束部下执法甚严,其伯父中田护军纵容亲信临松太守孔笃骄奢淫逸,侵害百姓,称霸一方,他闻知后遂责令伯父和孔笃自杀,并称乱吾国者,二伯父也。”其法不避亲的所为,深得人心。

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沮渠蒙逊病死,第三子沮渠牧犍继立,亦称河西王(《晋书》、《宋书》、《太平御览》等作茂乾,《魏书》等作牧犍)。晋元嘉十六年(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攻北凉,占领姑臧,擒牧犍,北凉灭亡。北凉自沮渠蒙逊至沮渠牧健二世,计39年(公元401-439年)。段业称凉州牧、凉王四年,一般不计在内。沮渠牧犍虽被俘,但牧犍弟沮渠无讳、沮渠安周还称王于高昌多年,后终为柔然所灭。

鲜卑族自东汉、三国以来,经常和汉人接触据有匈奴故地,东起辽东,西到陇西、河西,都有鲜卑族各部居住。其中徒河慕容氏、陇西乞伏氏、河西秃发氏在十六国时都已在中原、陇西、河西建立政权。

拓跋氏这支鲜卑部落,《通典边防典》说是“别部鲜卑”。原居于“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到拓跋力微的父亲圣武皇帝诘汾时,经历了“山谷高深,九难八阻”,“始居匈奴故地”。到拓跋力微以前,拓跋部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时期。自拓跋力微至拓跋珪时,为原始社会解体、进入阶级社会和形成国家的过渡时期。由于汉族封建社会的巨大影响,通过拓跋部内部的转化因素,拓跋部进入阶级社会时,奴隶制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发展,就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但还残存着大量的家长奴隶制。

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即位为代王,随后,改称魏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北魏。拓跋珪先行统一大漠诸部,东破库莫奚,西破高车,又灭匈奴别部刘卫辰,获得名马30余万匹,牛羊400余万头。皇始二年(公元397年)前后,拓跋珪尽取黄河以北与东晋相峙。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琏迁都平城,进称魏帝,即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死后,其子太宗明元帝拓跋嗣继立。嗣死,子世袓太武帝拓跋焘立。

公元439年,北魏灭建都张掖的北凉,原北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西奔敦煌,继续与北魏对抗。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太武帝拓跋焘,派兵攻打西逃敦煌的北凉残余沮渠无讳?“无讳自率万余家,弃敦煌,西就安周”,逃到鄯善,归于吐谷浑。此肘西凉李是的孙子李宝乘敦煌空虚之时从伊吾打回敦煌,奉表归降于北魏。

李宝,字怀素,其父李翻曾任西凉祁连、酒泉、晋昌三郡太守。西凉灭亡后,李宝被俘囚于武威。后伺机西逃伊吾,臣于柔然,同时随去的还有敦煌民众2000余人。李宝在伊吾听到北魏进军河西各地,酒泉城中“粮尽兵疲,饿死万余口”,敦德朝夕难保的消息后,率众从伊吾东奔敦煌。此时的敦煌城人去城空,一片狼藉。面对残墙颓壁、满目疮痍的敦煌,李宝迅速进行安集居民,“修鄯城府,规复先业”的工作,敦煌开始逐渐恢复5是李宝遣使奉表降于北魏,北魏封李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同时封其弟李怀达为敦煌太守,共镇敦煌9三年后,李宝奉命入朝,遂留于京师平城,后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