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1327600000075

第75章 东坡三诗

东坡初赴惠州,过峡山寺,不值主人,故其诗云:“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既至惠州,残腊独出,至栖禅寺,亦不逢一僧,故其诗云:“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客行岂无得?施子净扫地。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后在儋耳作《观棋》诗,记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云:“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其寂寞冷落之味,可以想见,句语之妙,一至于此。(《三笔》卷十一)

“点评”

这里讲到的三首诗,都是苏轼在元祐八年(1093)以后写的。宣仁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新派得势,旧臣遭贬,苏轼先后被贬到定州(今河北定县),远放惠州、儋州,直到哲宗去世,他在岭海蛮荒之地,已寂寞地度过了七年之久。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诗,疏淡自然,形成他另一面的诗风。《峡山寺》诗,是他携幼子、侍妾赴惠州途中写的。这时他入寺中,还有闲情联想到《传奇》所记孙恪在此地遇袁氏女化为白猿的故事,说到不见僧人,心情也是平静安详的。《残腊独出》诗,是他已到惠州贬所几个月后,生活稍有安定,闲来无事,独出湖上,走到栖禅寺,见堂空无人,只发现一老者在睡着,他的心境还是平常的样子,正如纪昀所说“此首有自如之故”,虽诗尾有“风松不静”的话,却还看作是一种鼓动的力量,并未流露多少失落感。《观棋》便不同了,这首诗是他六十二三岁被贬至更远的海南岛时写的,所写又是回想他五十五岁那年赴惠州贬所,途经庐山,独游白鹤观,“闻棋声于古松流水间,意欣然喜之”(诗序语)的情景。那天他独自漫步到白鹤观遗址,风和日丽,松荫掩映,庭院一片宁静,没有遇到一个人,只见门外摆着鞋两双,只听棋子落下的啪啪声。意境真是精妙至极。洪迈说这诗中传出了苏轼寂落的心境,我倒觉得这是一种达观的境界,惟有这样一种精神境界的支撑,才使他走完遥远而漫长的贬放之路,且写出风格如此平淡自然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