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1327600000101

第101章 何恙不已

公孙弘为丞相,以病归印。上报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颜师古注:“恙,忧也。何忧于疾不止也。”《礼部韵略》训“恙”字亦曰“忧也”,初无训“病”之义。盖既云罹疾矣,不应复云病,师古之说甚为明白。而世俗相承,至问人病为“贵恙”,谓轻者为“微恙”,心疾为“心恙”,风疾为“风恙”,根著已深,无由可改。(《五笔》卷九)

“点评”

这一则讲到文字训诂,所引见于《汉书·公孙弘列传》,《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亦记此事,司马贞索隐“恙”亦作“忧”解。又《史记·刺客列传》:“为老母幸无恙。”司马贞索隐引《易传》:“上古之时,草居露宿。恙,啮虫也,善食人心,俗悉患之,故相劳云‘无恙’。恙非病也。”特别指出“恙非病”。

但近世编纂之字书、辞书,对“恙”字已有多解,作“忧”解以外,或“疾病”,或“祸患”,或啮虫,多有所据,如《玉篇·心部》云“恙,啮虫,善食人心”之类。

对文字的解释或使用,不论错还是对,约定俗成的力量是无法抵御的,比如:“身分”二字本是对的,但自从“身份证”出现以后,再写成“身分”,便常被指为错误;又比如“说(shuì)服”,我们已经读为“说(shuō)服”,如今出版的词典上已加以肯定,这样便使华人群体中原本统一的文字反而不一致了,特别是在与海外的炎黄子孙交往时,常会发现由于我们的改变而不一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