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1327600000100

第100章 醉翁亭记酒经

欧阳公《醉翁亭记》、东坡公《酒经》皆以“也”字为绝句。欧用二十一“也”字,坡用十六“也”字。欧《记》人人能读,至于《酒经》,知之者盖无几。坡公尝云:“欧阳作此《记》,其词玩易,盖戏云耳,不自以为奇特也。而妄庸者作欧语云:‘平生为此文最得意。’又云:‘吾不能为退之《画记》,退之不能为吾《醉翁亭记》。’此又大妄也。”坡《酒经》每一“也”字上必押韵,暗寓于赋,而读之者不觉。其激昂渊妙,殊非世间笔墨所能形容。今尽载于此,以示后生辈。

其词云:“南方之氓,以糯与粳杂以卉药而为饼。嗅之香,嚼之辣,揣之枵然而轻,此饼之良者也。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蒸之使十裂,绳穿而风戾之,愈久而益悍,此曲之精者也。米五斗为率,而五分之,为三斗者一,为五升者四。三斗者以酿,五升者以投,三投而止,尚有五升之赢也。始酿,以四两之饼,而每投以二两之曲,皆泽以少水,足以散解而匀停也。

酿者必瓮按而井泓之,三日而井溢,此吾酒之萌也。酒之始萌也,甚烈而微苦,盖三投而后平也。凡饼烈而曲和,投者必屡尝而增损之,以舌为权衡也。既溢之,三日乃投,九日三投,通十有五日而后定也。既定,乃注以斗水。凡水必熟而冷者也。凡酿与投,必寒之而后下,此炎州之令也。既水,五日乃笔篘,得二斗有半,此吾酒之正也。先篘半日,取听谓赢者为粥,米一而水三之,揉以饼曲,凡四两,二物并也。投之糟中,熟撋而再酿之,五日压得斗有半,此吾酒之少劲者也。劲、正合为四斗,又五日而饮,则和而力、严而不猛也。篘绝不旋踵而粥投之,少留则糟枯中风而酒病也。酿久者酒醇而丰,速者反是,故吾酒三十日而成也。”

斗:古代量器,十升为一斗。

投:指作为添加的投料。

瓮按而井泓之:指将缸中做酒之物压紧,随时尚可淋水,三天后缸中酒水上溢出酒。

炎州:泛指南方。

五日乃篘(chōu):五天就得用漉酒具篘过,将酒与渣分离。篘,用竹篾编的漉酒器。

此文如太牢八珍,咀嚼不嫌于致力,则真味愈隽永,然未易为俊快者言也。(《五笔》卷八)

太牢八珍:指宴会或祭祀时用的精制美食。

“点评”

洪迈全文引出苏轼的《东坡酒经》,意在说明此文的写法如同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都在句尾用一个“也”字断句,而苏文还在“也”字之前必用一个押韵的字,以显示他是用赋体写的。

这两点在过去读时不曾注意,因为读苏轼这篇370多字的文章,完全被他讲述的造酒术所吸引,从选料、配料,使之发酵制成酒曲饼风干,到整个制作过程中应掌握的时间、投料、加水、尝味、出渣等,一切环节中应注意影响酒质优劣的要求和大小事项,逐一交代明白,甚至酒渣再酿造的意义、用途,也讲得一清二楚,最后点出酿造时间越久,酒味越醇,急功好利是造不出好酒的。

文章易读,道理深妙,意味深长,教人不禁想到好事多磨的丰富内涵,这绝不是一般笔墨所能写出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