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再苦也要笑一笑全集
11324900000212

第212章 消空自己的心灵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有一个人,性格内向,喜好安静,可妻子生性活泼,一天到晚有说不完的话。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孩子的性格与他们的母亲一样,好说好动,一刻也不安宁。再后来,儿子又有了儿子,个个随祖母的脾气,叽叽喳喳,他真是烦死了。

无比烦恼的他来到了教堂,祈求上帝帮他解决这一问题。上帝正面对着墙上自己的像祈祷着。他非常纳闷:“亲爱的主啊,你是万能的,为什么你也在祈祷呢?”

“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你看,我还在祈求自己呢,你还是回去吧!”上帝在自己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回头对他说。

他没有回去,而是和上帝讨价还价:“万能的主啊,快救救我吧,你不知道,全家上下20口,每人嘴里都念叨不停,要是再呆上一刻,恐怕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唉!”上帝叹了口气,“除人之外,你家还有没有其他东西?”

“有。”他回答,“有1条狗、10只鸡、20只鸭。”

“听我的话,孩子,把这些东西全关到你的屋里,一周后再来找我。”上帝说。

为了表示对主的虔诚,他照办了。一周后再次来到上帝的面前。

“怎么样?”上帝问。

“更吵了!”他说,“人言,兽语,禽鸣,人兽人禽嬉戏的声音,兽禽鸡鸭打斗的声音……真是烦死了,恐怕地狱都不会这样吧?”

“孩子,回去把禽兽都赶出去,打扫一下房间,一周后你再来见我。”

不到一周,他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上帝的身边,问:“万能的主啊,我十分虔诚地向你表示感谢,现在一切都好了,我感觉世间原来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

“请不要感谢我,孩子。”上帝说,“每个人的上帝只能是自己,你应该感谢自己才对呀!”

他的眼里无比的怀疑。上帝继续说:“到我这里之前,你住在那样的环境,现在,你所处的环境依然没变呀!你能感到安宁和幸福,得益于你心态的改变和心灵的觉悟。”

人都有这样一种习惯,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会觉得很痛苦,当更大的痛苦降临时,他就会觉得与现在的痛苦相比,以前的痛苦根本称不上是痛苦。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人,是有高度修养的人,也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他能冷静地应对世间的千变万化,永远不迷失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个“台”,就是宁静的心灵。

有两位著名的画家,一时兴起,相约用同一个题目一起作画,两人想一决高下,在彼此认真地脑力激荡之下,会有什么样的杰作产生。他们抽中的题目只有一个字——“静”。两位画家用心冥想了片刻,便开始提笔在画纸上着墨。

过了不久,两人的作品几乎同时完成。第一位画家自豪地将他的画作摊开来,只见长长的画轴上,一片碧绿动人的湖水无尽地延伸开来,湖面不见一丝波澜,岸边的垂柳,婆娑摇曳的倩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湖水当中,又似乎留有无尽的低回之意,整个湖畔的画面看来。当真只有一个“静”字得以形容。

第二位画家由衷地夸赞了几句,缓缓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那是一道雨后山中的雄伟瀑布,湍急的水流猛烈地冲向陡峭的山石,颇有万马奔腾的架势;令观看者的耳中,依稀可以听到瀑布不断地传来轰然巨响的隆隆声。

在气势壮阔的瀑布半腰处,有着一处突兀横生的枯枝,正随着水波的冲击,不断地晃动着。而在摇曳不停的枯枝树梢,凌空悬着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当中正有一双幼小的雏鸟,安详地闭着双眼,沉沉地睡着。对于瀑布巨雷般的声响,雏鸟仿若不觉。

第一位画家呆呆地看着这幅画,不知经过了多少时间,方似大梦初醒一般,轻轻地摇着头,口中讷讷地道:“我只能描绘情景,你却能诠释出情境,的确是你高明得多了。”

人生感悟

所谓“静”,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是不沉寂的。人生亦是如此,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一定能领会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一定得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间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这就是忙中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