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用电子管、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复杂机器,能对输入的数据或信息非常迅速、准确地进行运算和处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它使生产自动化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计算机的诞生
1941年,为了破译德国的军事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第一台名为“巨人”的电动机械式计算机,开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河。
1942年,美国的莫奇勒博士提出了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设想和方案。1943年,研制小组成立。1944年,冯·诺伊曼参加了这个工作小组。
他们制定了一个新的存贮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这个方案最重大的改进是采用了二进位制和存贮程序,前者为充分发挥电子元件的高速度开辟了道路,而后者则使全部运算成为真正的自动过程。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功率174千瓦,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
混合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是指可以进行数字信息和模拟物理量处理的计算机系统。通过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混合计算机系统。混合计算机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导弹系统等实时性的复杂大系统中。
混合计算机一般由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接口三部分组成,其中模拟计算机部分承担快速计算的工作,而数字计算机部分则承担高精度运算和数据处理工作。混合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逻辑和存储能力强、存储容量大和仿真能力强。混合计算机除了进行计算变量的转换和传送外,还进行逻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送。
光学计算机
光学计算机是一种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贮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其基本组成部件是集成光路,包括激光器、透镜和核镜。
1990年初,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光子计算机。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超高速的光学计算机,有望在10年后推向市场。光学计算机将一改电子计算机中通过金属电子传输信息的做法,充分利用经过人造有机分子折射出的光波进行信息处理。在速度上,光学计算机的威力将使今天的电子计算机看上去慢得像从前的算盘。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身手不凡的神经计算机
1990年,美国科学家霍普费尔德提出了神经网络模型,就是使计算机仿效人类的神经系统进行工作,使计算机具有类似人的学习的能力,既能像人的神经元那样并行处理数据,又具有联想能力,甚至还有自我组织能力,也就是说,在多次处理同类问题后,能将各种神经元连接成最适合处理这种问题的网络。
德国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成功地将动物神经细胞与芯片进行了连接,并实现了网络神经与芯片之间的信息传递。目前,神经计算机还处在研制和改进阶段。
计算机杀手——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可以很快地蔓延,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使机器瘫痪。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是防病毒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完美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过于强调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将使系统多数时间用于病毒检查,失去可用性、实用性和易用性。另一方面,信息保密的要求让人们在泄密和抓住病毒之间无法选择。病毒与反病毒将作为一种技术对抗长期存在,两种技术都将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长期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又称因特网、网际网,即由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继电报、电话、无线电、电子计算机之后的又一个伟大发明。它使全世界的电脑联系起来,进行通讯和分享信息资源,使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互联网的形成及其迅速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对全球军事、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性信息系统——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
1969年,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在美国研制成功,这是互联网的最初起源。
1982年,美国军方实验网从ARPANET中抽离,剩下的部分称为互联网,其主要的用途是将学术机构的电脑连接起来,使科学家能够借此分享数据、收发电子邮件等。
1985年,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组建了一个名为NSFNET的计算机网络,它完全免费,且可以方便地将使用不同技术标准的网络连接起来。
1986年,N S F N E T取代ARPANET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即当今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使在网页中包含超文本链接成为可能,互联网迅速普及。
新型出版物——网页
网络是传媒,而网页就是出版物。互联网是一个无穷联系的网状知识结构体系。根据统计,50%的用户阅读在线杂志,48%的用户阅读在线报纸。网页具有印刷出版物所具有的几乎所有功能。网页有很多优点,一方面,它是一种电子出版物,不需要纸张,而且可以随时修改;另一方面,网页的读者面广。好的网页要比好的书报传播面广得多。一个吸引人的网页一天会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次光顾。
网页的传播和更新速度也是印刷出版物不能比拟的。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新闻网页都是每小时更新一次内容。读者可以随时追踪事件的发展。由于网页使用的是超文本文件格式,因此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查看互联网上所有与该网页相关的内容。
新型商务——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等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电子商务也有其潜在的风险。由于实行电子商务后用户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资金调运,政府可能对此完全失去监控。因此,周期性的经济动荡有可能因为电子商务活动增加而发作得更为频繁,程度将进一步加重。
最优秀的医生——网络会诊
网络会诊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互联功能,在互联网上针对一种病症展开讨论和研究,征求多方意见,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实际上,它是把全球的医生联系起来,使一个患者得到全球众多优秀医生的治疗。
其实,现在的“网上会诊”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的人们,遇到什么样的技术难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求帮助,网络往往是最快速、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信息阳关道——宽带
宽带是相对于传统的窄带电信网而言的,其本身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主要是指在同一传输介质上,使用特殊的技术或者设备,利用不同的频道进行多重并行传输,并且速率在256Kbps以上。
宽带能有效地保证图像、声音、数据传送的清晰度和连贯性,无论是通过电子邮件收发大型文件,还是下载图像或软件均可很快完成。各种多媒体服务,包括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电视会议、视频电话等,都能通过宽带传输得以进行。而且,宽带的费用相对较低,不受时间限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并且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扩展性强。
晶体管的诞生
晶体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对电信号有放大和开关等作用,应用十分广泛。晶体管被认为是现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代替了体积庞大的电子管,使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它的广泛应用对电视机、音响设备、助听器、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装置以及其他需要更强信号的器械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之树上的奇葩——晶体管的诞生
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以肖克利为首的半导体研究小组,成员有巴丁、布拉顿等人。布拉顿发现,在锗片的底面接上电极,在另一面插上细针并通上电流,然后让另一根通有微弱电流的细针尽量靠近它,就会使原来的电流产生很大的变化。而微弱电流很小的变化,就会对原来的电流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放大”作用。
1947年12月,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半导体器件问世了,取名为转换电阻,中文译名就是晶体管。
1950年,威廉·邵克雷开发出双极晶体管,成为现在通行的标准晶体管。
晶体管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晶体管有着电子管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晶体管的构件是没有消耗的,寿命比电子管长100到1000倍,称得上永久性器件。而且,晶体管消耗电子极少,仅为电子管的十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它也不需预热,一开机就能投入工作。另外,晶体管的体积只有电子管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放热很少,可用于设计小型、复杂、可靠的电路。
晶体管的用武之地
晶体管是所有现代电器的关键活动元件。从1967年以来,电子测量装置或者电视摄像机如果不是“晶体管化”
的,就一件也卖不出去。晶体管还特别适合用作开关,它也是第二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
人们还常用硅晶体管制造红外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这种小型简便的半导体元件为缝纫机、电钻和荧光灯开拓了电子控制的途径。
集成电路的诞生
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隧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的完整电子电路。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可能,对航空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
浓缩的精华——集成电路的诞生
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半导体实验室的基尔提出了不要电线的大胆设想。他意识到电路的所有基本元件都能够用同一种材料——硅制成,并能把所有元件刻在一片单独的材料上,这意味着可以把大量的元件压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将整个计算机电路放在如婴儿指甲般大小的芯片上。
1958年7月24日,基尔制成一个叫相位转换振荡器的简易电路,这是世界上的第一块集成电路。
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批平面集成电路制成,电子学的新时代自此诞生。
集成电路的家族成员
集成电路主要有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模拟集成电路又称线性集成电路,主要包括振荡器、定时器以及数据转换器等许多非线性电路,数字和线性功能相结合的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信号,也就是幅度随时间变化的信号。
数字集成电路是将元器件和连线集成于同一半导体芯片上而制成的数字逻辑电路或系统。它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信号,也就是那些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离散取值的信号。
集成电路的用武之地
随着电子元件的变革,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计算机、医疗、能源等各个方面。
微型计算机的诞生,是集成电路发展的最高成就,操纵火箭的计算机电路,就是典型的集成电路。
音乐集成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利用音乐集成电路的音响效果,可以使电子玩具及各种报警装置的电路大大简化。电子门铃是音乐集成电路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应用。而由磁控、光控、温控、红外遥控等不同的电路方式来触发音乐集成电路的装置,更是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
GPS的建立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卫星及通讯发展结合的技术,它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革新了以往的定位与导航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内都有着重大意义,被称为继“阿波罗”飞船登月和航天飞机升空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工程。
车载GPSGPS系统的建立
GPS系统的前身,是1958年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用由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进行定位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次,定位时无法给出高度,在精度方面不尽人意。
1973年,美国开始筹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1989年开始发射正式的工作卫星,并于1994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它由平均分布在围绕地球的6个圆形轨道上的24颗人造导航卫星组成,采用“时间同步、单程测距”的原理来实现定位,其定位误差不大于10米,是具有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整个工程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车载GPS
车载GPS是指可以放置在汽车上,完成GPS导航、定位或监控的汽车定位系统。它是全球定位系统在民事应用中的典型代表,不但能提高交通交率,带来更智能、更科学、更高效的交通管理休系,缓解部分交通压力,还能结合电子地图,让司机能够及时地把握路况变化。此外,智能导航还能通过语音播报功能告诉司机下一个转弯路口、立交桥、急转方向等,减少交通违规的概率。
“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
“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是欧洲旨在建立独立于美国GPS之外的一项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
它的总投资预计为36亿欧元,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颗卫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