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1
11323900000020

第20章 原始社会(19)

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早在1917年2月,俄国爆发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了两个政权(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根据这种形势,同年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后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党举行中央全会,通过列宁提出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起义,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盘踞在冬宫的临时政府开炮猛轰,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所有重要据点。临时政府被推翻,同日,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宣布政权归苏维埃。次日,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

从1917年10月至次年2月,革命扩展到全国各地,被称为“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时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新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德、意、曰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世界战争。先后共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空前规模的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旧世界所固有的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发展得更加尖锐、更加扩大了。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又互相勾结,逐渐形成英、法、美和德、意、日两大集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力图重新瓜分世界,对弱小国家进行一系列侵略:英、法、美为了维持其世界霸权,并诱使德、意、日进攻苏联,对它们的侵略活动,加以纵容。在大战之前,日本侵略了中国东北(1931年),后又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1937年),意大利侵占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德国侵占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至1939年)。这一系列的侵略活动,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强烈反抗,用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反对法西斯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另一方面,这也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引起大战的爆发。

二战历史图片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至1941年间,德国迅速侵占西欧和巴尔干半岛,迫使法国投降(1940年6月22日),英军被迫退出西欧大陆。随后,德国加紧侵略东南欧各国,意大利夺取英、法在地中海和北非的殖民地。欧洲和非洲被占领国家人民展开了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开始了。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41年6月至1945年8月)。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并侵略太平洋各岛屿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太平洋战争爆发。

在东方战场上,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战争,肩负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重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1941年6月到1942年秋季,苏联红军采用积极的防御战,粉碎了德军的多次进攻,大量歼灭了它的有生力量,并积蓄力量准备反攻。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中,歼灭德国侵略军三十多万,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此后,苏军开始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在这期间,英、美军队在北非获胜,并在意大利登陆。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英、美军队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进攻德国。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苏军与英美盟军在柏林会师。5月8曰,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苏美英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遭日本政府拒绝。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

艺术

中世纪前期的西方音乐就是基督教音乐,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音乐史料存留下来的极少,人们通常又把中世纪作为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中世纪欧洲的各种音乐机构如编写、研究机构,以及合唱队、学校等,全部隶属于教会,由神职人员管理。在中世纪的前期,西方音乐呈现出基督教音乐一花独放的局面。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源流,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印象主义。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采用突出色彩和笔触表现力的绘画新技法,利用色光的视觉混合原理,使油画艺术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觉面貌。

其后,后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美术或以突出形体结构和色彩的表现倾向,或以强化形象的寓意、象征和符号化、装饰性特点,表达了艺术家们鲜明的主观表现性,为现代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并预示了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

五线谱

五线谱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法,差不多所有的国家都使用它。

远在10世纪的时候,法国有一个叫古罗(又译为古多)的音乐家。开始用四条横线表示音的高低,又把当时流行的一种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放在四条横线里,来记载乐曲,这便是五线谱的雏形。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震动了整个欧洲音乐界。罗马教皇听说此事,把占罗召至罗马,给了他一笔重赏,并让他把罗马教学所收藏的乐谱一律改为“古罗式谱法”,也叫“四线谱记谱法”。

到了12世纪,有人把表示音的高低的四条横线改成五条横线,但这样的五线谱仍不完善,如像小节线、拍号等符号,还没有出现。直到16世纪,五线谱才逐渐完善,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差不多。

简谱

数字简谱的雏型见于16世纪的欧洲。

17世纪时,由法国的修道十苏埃蒂加以改进后用于专门从事教徒们的教唱工作。过去没有歌谱,教徒们学唱赞美诗,是由修道士或牧师口头传授的。随着歌曲的难度增大,这种形式已不适应教徒们学唱的需要,因此,苏埃蒂在1665年写了一本书,名叫《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创立了一种数字简谱,即用阿拉伯数字的1、2、3、4、5、6、7来代表音阶中的七个音。随后又由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善。

卢梭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还是位音乐学家。20岁的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做音乐教师时,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音乐理论,使他对音乐有了很高的造诣。1741年,卢梭来到巴黎,把他长期钻研而完善的音乐简谱交给法兰西学士院,希望能得到普遍推广。但当时学士院被保守迂腐的学究先生们所控制,完全否定了他的创造。卢梭并不因此灰心,于1742年8月22日,又在法国科学院讲台上宣读了关于音乐记谱法的论文。

之后,他结识了《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狄德罗特邀他为刊物撰写音乐方面的稿子,使他能对有关简谱论作透彻阐述。以后,又有数学教师加兰、律师巴里、医生舍威等人加以改进,简谱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878年到1882年间,美国有一个名叫麦森的音乐教师,受聘到日本讲学,将简谱传剑日本。清代术年,简谱由日本传入我国。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麦森教师所讲学的一种简谱。

提琴独奏曲

各类提琴,都是以运弓按弦为主要演奏条件的弓弦乐器。欧洲中世纪就出现了古提琴,比现代的中提琴人些,是当时具有一定表现力的乐器,多用于歌唱和舞蹈的伴奏。文艺复兴时期,器乐作为独立的演奏形式的倾向渐趋明显,乐器的种类、结构、性能都随之有了变化。到了17世纪,古提琴类逐渐为现代提琴类所代替。由于琴身、弓马、指板等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加了音柱后,在音质、音色和表现性能上均较前大为优越。当时意人利克雷蒙纳城制造了一批工艺精美、音响悦耳的小提琴,极大地促进了小提琴艺术的蓬勃发展。

近四百年来,欧洲的提琴(尤其中小提琴)音乐无论在体裁、形式还是演奏技巧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17世纪意人利作曲家韦塔里(1644—1692)所作五乐章的小提琴奏鸣曲,以及他的儿了托玛索·安得列亚·韦塔里写的《B小调恰空舞曲》,对后世影响颇大。托莱里(1658—1709)和科莱里(1653—1713)在奏鸣曲和协奏曲的形成方面有着很大功绩,后者的第十二首《佛里亚变奏曲》较为著名。维瓦尔地(1675—1741)对“快——慢——快”的三乐章协奏曲形式和小提琴协奏曲体裁的形成,也起过重要作用。而塔蒂尼(1692—1770)的《B小调奏呜曲》(一称“魔鬼的颤音”),则极大地丰富了小提琴的演奏手法。

此后,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提琴艺术也蓬勃发展起来。尤其足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大提琴组曲各六首,对发展提琴的复调技巧作出了重大贡献。亨德尔的小提琴奏鸣曲也是提琴音乐史上的珍宝。

自18世纪后半期起,独奏的提琴音乐,尤其是奏鸣曲、协奏曲有了更大的发展,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独奏小品。莫扎特作有四十余首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写了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五首大提琴奏鸣曲,以及若干浪漫曲等其他独奏小品。贝多芬的作品较之过去作曲家的音乐,更接近社会,更具有戏剧性的对比,更讲究提琴与钢琴二者之间的均衡、和谐,对于浪漫主义的提琴音乐创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世纪以来,提琴音乐在体裁、音调、结构、技巧等方面都展现出更为多彩的风貌。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采用了双音、拨弦、跳弓、泛音等多种艰深的手法,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性能。舒们特、门德尔松、舒曼、弗兰克、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格里格、柴可夫斯基、圣桑、维尼亚夫斯基等的幻想曲、奏鸣曲、协奏曲以及萨拉萨蒂、克莱斯勒等的独奏小品,都为世界提琴音乐史增添了光辉。

钢琴独奏曲

1710年前后,意人利人克利斯托弗利(1655—1731),在佛罗伦萨制成了音乐史上最早的钢琴。在此之前,自15世纪起,欧洲各国广泛使用的则是古钢琴。古钢琴声虽然有其微妙温馨的风味,但它的“后代”钢琴(pianoforte)不仅打开了新的音响天地,且又在力度对比和表现力等方面超过了它。

意大利古钢琴艺术曾在欧洲产生过很大影响。如威尼斯乐派的韦拉尔特(1490—1562)等人,采用各类舞曲写过不少古钢琴组曲,为许多作曲家所效仿;罗马乐派的弗莱斯科巴尔地(1583—1643),在和声和旅律上力求清新悦耳,并促进了托卡塔等多种体裁的独立发展;多美尼科·斯卡拉蒂(1685—1767)写过五百余首单乐章两段式的奏鸣曲,推进了钢琴曲的主要体裁曲组曲向奏鸣曲的过渡。而法国古钏琴乐派的中心人物库泊兰(1668—1733)的四卷《古钢琴》则以繁缛的装饰音为其罗可可风格的重要特点;另一位作曲家拉摩(1683—1764)不仅发展了这种罗可可风格,而且确立了功能和声的某些重要原则。

德国古典音乐大师巴赫、亨德尔为管风琴、古钢琴写了大量不朽名作。巴赫的两卷《丙均律钢琴曲集》,15首古钢琴二部、三部《创意曲》,古钢琴《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各六套,《托卡塔与赋格》等作品,是钢琴复调音乐的典范;亨德尔的两策拨弦古钢琴组曲、6首赋格曲等作品也是后人研究的文献。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钢琴创作,是钢琴艺术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海顿写有52首古钢琴奏鸣曲;莫扎特写有17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作品;贝多芬则以32首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21首变奏曲以及其他小品,为近代钢琴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那时,钢琴已经以其飒爽英姿登上了乐坛,虽然它的音域尚不及后来那样宽广,贝多芬却在琴键上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戏剧性画面,并且在奏鸣曲式的自由处理,节奏、调性、力度的变换,以及织体的布局等方面,将钢琴音乐导向了浪漫主义的新境地。

19世纪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更趋于情感的自由奔放,形式的灵活运用,语言的民族特色。钢琴不仅用于独奏,而且作为艺术歌曲的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伴奏。古典时期特别发展的奏鸣曲,到了这个时期却日益减少,而代之以多种多样的音乐体裁;即使是练习曲也赋予音乐会节日的特点。舒伯特不仅写了奏鸣曲,还以“即兴曲”、“音乐瞬间”等特性小品发挥他的揉情风格;门德尔松写了由他首创的钢琴“无言歌”49首;舒曼写了大量表现诗情画意的独奏曲;勃拉姆斯以古典的形式、多样的体裁,抒发他的浪漫主义心潮,如钢琴叙事曲、随想曲等,显示出他艺术上的创造性。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中倾注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他写有八首‘波兰舞曲、60首玛祖卡舞曲、4首叙事曲、27首练习曲、12首前奏曲、18首夜曲、16首圆舞曲、两部协奏曲以及其他体裁的作品;李斯特写有13首匈牙利狂想曲、两部协奏曲以及《高级练习曲集》、《帕格尼尼大人练习曲》等大量作品,丰富和革新了钢琴的演奏技术。为19世纪钢琴艺术增添光彩的还有弗兰克、福列、格里格、巴拉基列夫、柴可夫斯基、鲁宾斯坦兄弟等许多音乐家。

19世纪未、20世纪初以来,钢琴音乐出现了流派众多、主义纷繁的局商。如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亨德密特的新古典主义,拉赫玛尼诺夫的晚期浪漫主义,勋伯格的12音乐体系以及“前卫”派的钢琴音乐等等。

室内乐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意是指在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的音乐,后来引伸为在比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

在14世纪欧洲音乐中,室内乐是和演唱、演奏形式正规、声音宏人的宗教音乐相对而言的,到后来却是和交响音乐、歌剧、舞剧音乐相对而言。大约到18世纪时,室内乐的概念多半和家庭生活中娱乐性的音乐有关。后来,维也纳古典派的大师们逐步完善了室内乐中的各种体裁形式并赋予新的活力。而后的浪漫派音乐家们又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室内乐的形式和内容。在浪漫派以后的室内乐作品中,更加注重了情感的抒发,同时具有某种“标题”的性质,有时则直接加以标题。例如柴可夫斯基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怀念一位艺术大师》就表现了作者对密友、钢琴家鲁宾斯坦的怀念之情。在近现代各种流派的音乐中,室内乐更是作曲家们喜用的形式之一,这大概主要是因为各种探索性、实验性的作曲技术,通过室内乐能够更方便地被演奏和介绍给听众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