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藏拙的智慧
11322000000010

第10章 低调做人智慧行事

有人说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为做人,一为办事。实际上,做人就是在办事,只有做人做得明白,办事才能干净利落,左右逢源。办事的手段有多种,首先要低调做人。以情动人胜于以理服人,开口求人胜于命令他人,以利劝人胜于以势压人。让他人有优越感,有面子,把成功的结果留给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为。

低姿态才能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

高傲的人啊,放低姿态并不是一种错误。——佚名

要求得发展,首先应该保全自己,自我保护是立足于世的第一步。然而从古至今,很多人都不懂得自我保护,尤其是一些位高权重、才华横溢、富可敌国之人,被自身耀眼的光芒所迷惑,没有意识到这正是祸害的起始。纵观历史,看历代功臣,能够做到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妒,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实在是少之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懂得低调做人,不明白放低姿态才是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深谙低调行事之道的人,不管位有多高,权有多重,周围有多少妒贤嫉能的人,都能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

郭子仪是晚唐时期的重臣,他屡立战功,被封为汾阳王之后,王府建在长安。自从王府落成之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

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特地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两人正在梳妆打扮,而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手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使唤仆人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回去后,不免要把这情景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们都把这件事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来谈。

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听了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相约,一起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

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敬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出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收敛笑容,叫儿子们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

儿子们一个个都十分惊讶,忙问这其中的道理。

郭子仪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地位和声势,没有看到这声势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要懂得放低姿态以自我保护,这是一个真理。在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在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之外,还要注意处世方式,而且,低调做人还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保罗是一个工厂的老板。有一次,生产线上有一个工人喝得酩酊大醉后来上班,吐得到处都是。厂里立刻发生了骚动:一个工人跑过去拿走他的酒瓶,领班又接着把他护送出去。

保罗在外面看到这个人昏昏沉沉地靠墙坐着,便把他扶进自己的汽车送他回家。这个员工的妻子吓坏了,保罗再三向她表示什么事都没有。“不!史蒂夫不知道,”她说,“老板不许工人在工作时喝醉酒。史蒂夫要失业了。”保罗当时告诉她:“我就是老板,史蒂夫不会失业的。”

回到工厂,保罗对史蒂夫那一组的工人说:“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不愉快,你们要统统忘掉。史蒂夫明天回来,请你们好好对待他。长期以来他一直是个好工人,我们最好再给他一次机会!”

史蒂夫第二天果真上班了。他酗酒的坏习惯也从此改过来了。

一年后,地区性工会总部派人到保罗的工厂协商有关本地的各种合同时,居然提出一些令人惊讶、很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时,沉默寡言,脾气温和的史蒂夫立刻领头号召大家反对。他开始努力奔走,并提醒所有的同事说:“我们从保罗先生那里获得的待遇向来很公平,用不着那些外来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就这样,他们把那些外来的人打发走了,并且仍像往常一样和气地签订合同。

保罗的低调处理获得了成功,他给了史蒂夫一次机会,史蒂夫回馈了保罗一份事业上的“保险”。这就是低调做人的魅力。

低姿态生活,高境界做人

有时,智慧的表现不是因为高智商,而是缘于低姿态。——佚名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越是有成就的人,态度越谦虚、越低调;相反的,只有那些浅薄地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说:“当我从事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我晚上睡觉前总会拍拍自己的额角说:‘如今你的成就还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险阻,若稍一失足,就会前功尽弃,切勿让自满的意念侵吞你的脑袋,当心!当心!’”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他的竞争对手是大富翁道格拉斯。

当时,道格拉斯租用了一辆豪华富丽的竞选列车,车后安放了一门礼炮,每到一站,就鸣炮30响,加上乐队奏乐,气派不凡,声势很大。道格拉斯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我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

林肯面对这种情形,一点也不在乎,他照样买票乘车,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们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发表了这样的竞选演说:“有许多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其实我只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不过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书架上的书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读。我自己既穷又瘦,脸也很长,又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你们。”

选举结果大出道格拉斯所料,竟然是林肯获胜,当选为美国总统。

聪明人总是把谦虚与恰当的自我标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而走上通向成功的大道。大智若愚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受猜忌和伤害,又可以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使自己一鸣惊人。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这尊跪射俑,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陶俑1000多尊,除这尊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这尊跪射俑保存得最完整,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这尊跪射俑为什么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呢?导游解释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或者说是它的“低调”。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这尊跪射俑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自己当成泥土,如果老是将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这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保持谦虚态度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处处受人欢迎,做起事来别人也愿意帮忙。因为在人际交往的世界里,人们大多喜欢聪明、谦让而豁达的人,讨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这些愚蠢的人最终会使自己在交往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当然,我们提倡低调做人,并非要你做“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相反,要求我们在原则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摒弃庸俗的作风,成为一名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大写的人。提倡低调做人,也绝不意味着低沉,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工作。自豪而不自满,低调而不低沉,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人格境界如何,是判断一个人如何的重要标准。一个人在物质方面追求太多,追求享受超出了自己所需,必然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境界;而有较高人格境界的人,一般不会对物质生活过分讲究。虽然并不是说有较高人生境界,但在物质匮乏情况下,能不能做到超然物外,却能看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如何。也许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怎样,与他的人格境界关系不大,至少可以说没有必然联系,人格境界也不决定于物质生活是否豪奢。我们看到的却是:由于降低了人格,貌似聪明,实际上十分愚蠢。如果想使自己有较高的人格境界,首先要从对物质生活上的“低姿态”做起。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

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常者皆尽,高者必堕。合会有离,生者皆死。——《贤愚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总是向上的,这是人们的认识,也是人生的理念,更是众生的普遍心理。

然而事实上,就是这个“人往高处走”的理念,毁了许多人,坑了许多人。客观地讲,人生一世,是不可能总往高处走的,沉浮起落,坎坷挫折,走下坡路的时候是很多的,我们不能不走。这正如《贤愚经》中所说的“常者总要消灭,高者必然堕落。合会终有离别,有生一定有死。”

有钱人变为没钱人,局长降为处长,老板变成小工,昨天的名人沦为今天的无名鼠辈……诸事不如前的现象每个人都经历过。每当这时,往日的标准都会被大打折扣。由此看来,人生不可能总是守在一个高标准上。高标准本身就是一种完美主义的化身,其中包含着对周围事物的苛求和对自己的苛求,结果是自己累垮了,周围人也受不了。

更何况,人生总有不顺的时候,诸如单位不景气,事业陷入困境,家庭遭受变故……跟随而来的便是内在和外界的标准一同降低。如果这时谁还保持一种高标准的心理期待,还是一味地人往高处走,就会遭遇打击,饱尝痛苦,陷入烦恼的境地。于是,这时降低标准,便成为唯一而正确的人生选择。尤其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高标准”往往是靠不住的,极易被动摇。学会降低标准,反而成了人们解决人生难题的一把钥匙。

我们所说的降低标准,并不是要你退缩,更不是要你消极,而是一种心理调适和应对。“人生是不确定的”,外在的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好与坏,顺与不顺,都会接踵而来。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客观上,过高的标准都会使人时时处处面临着一种高度的威胁。有时候,甚至使人变得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

一味地高标准,不但会伤害自己,同时也会伤害别人。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之所以不适应新的环境,之所以会痛苦烦恼,就是因为守着一个高标准不放。他们认为自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高标准在很多时候反而成了极端片面的害人理念。

某公司被兼并了,几百名员工一同下岗,他们一蹶不振,而老李却挽起袖子,到一家小餐馆,做了一名跑堂儿。某企业倒闭了,人们丧气到了极点,老张却在第二天下楼修起了鞋子。老黄是某事业单位的领导,单位解散后,不但官职没了,吃饭也成了问题,他什么也没说,到一家公司做了一个看大门的。

降低标准,不仅要降低生活的标准,还要降低位置,放下架子,不顾面子,甚至还要放弃内心的追求与以往美好的向往。

在人生的许多大逆转中,许多人之所以败下阵来,甚至从此被打败,都是因为不肯降低标准。而那些就此降低标准,降下身份的人,很快又会快乐起来。

由此可见,降低标准,是人生的一种快乐良方。只是这种快乐良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悟得到的。但纵观我们的一生,不管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降低标准却是随时存在着的。降低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名誉,降低自己的头衔……正像佛家所说的“放下”二字。我们是否能够放下,同样需要英雄般的气概。

肯不肯降低标准,有时反而成了一个人能否生活下去的必要条件。说严重点,很多人都是病在、倒在、败在了这个环节上。

许多伟人,许多大人物,其实都不是一味守着高标准不放的人,而是能在降低标准中完善自己,从头再来的人。为了能够活得好一些,并时时快乐着,降低标准,有时会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中国式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它把人教育成了“天天向上”的奴隶,反而让天下很多勇者和才子无所适从。就生活而言,那些懂得降低标准,肯降低标准的人,有时反而成了生活中的真英雄!不但能渡过难关,还能自得其乐。

“无心恋权”,穷奢极欲也平安

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韬晦术》

郭子仪是再造大唐的功勋,而且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数十年,历史上少有其比,然而郭子仪却也有另外的一面:穷奢极欲。

唐朝官员的俸禄是很高的,郭子仪数十年出将入相,身居高位,俸禄的收入就已相当可观,而家中子弟也都因他之故得做大官,安享富贵,郭子仪门生部将遍及海内,每年收的礼物就难以计数了,所以当时朝廷因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皇上也常常愁没有钱用,郭子仪家中却是珍宝堆积如山,府中奴仆就有一千多人,个个穿绸着缎,光彩赫赫,私家之富不单比拟王侯,而且超过天子了。

郭子仪的幕僚中有人见此景象,为郭子仪担心,便劝他说:“现在正当艰难之时,国家财用匮乏,军费常常筹措不出,士兵们常常因缺饷而闹哗变,皇上自奉也很俭薄,您却厚自奉养,敛财积货,恐怕有污您的美名,不如把多余的钱财上交国库,或者充作军费,你的功德就更高了。”

郭子仪却笑着摇着头说:“这你就不懂了,安禄山、史思明祸乱天下,朝臣中有识之士就归咎于朝廷没有及时给二人封爵,试想假若安禄山有王公爵位,他就会爱惜它,想把这富贵传给子孙,还会轻易铤而走险吗?我以一点微薄的功劳被封王爵,本来是不相当的,我却居之不疑,不是没有自知之明,而是向朝廷表明我是既贪恋富贵而又安于富贵的人。朝廷所担心的不是大将钱多,而是功名太盛,跋扈不服朝命,甚至造反。我现在功名已至极处,无可复加,如果像你所教我的那样做,皇上反而要疑心我有所图谋了。”

幕僚听了郭子仪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惭愧无语。郭子仪功高盖世,历史上或许只有曾国藩再造大清堪与之相比,然而与郭子仪同时有功名的将帅很多,如仆固怀恩、李光弼等,但都因皇上猜疑,宦官嫉贤妒功,功高不仅不赏,反遭杀身之祸,诸将为求自保,或起兵造反如仆固怀恩,或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如李光弼,都不能以功名相始终,唯有郭子仪一人同样屡遭陷害,却从未对皇上有过二心,终于成为唐朝中兴的社稷之臣,仆固怀恩和李光弼与之相比,真当愧死。

郭子仪一生手握重兵,然而一旦朝廷下令解除兵权,闻命即起身还朝,绝不留恋推搪,以此来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猜疑。有一次被将士们强行挽留在营内,不能回京,郭子仪诡称要出外打猎,连行装也不带,从小道逃回京师复命,硬是以这种恭谨从命的精神打消了朝廷的疑忌。

鱼朝恩恃权仗势,嫉妒郭子仪的功名,有一次竟掘了郭子仪的祖坟。事后自己也知道祸闯大了,担心郭子仪会起兵造反,杀回京城找自己报仇,恐惧不已。郭子仪却单身回朝,在皇上面前痛哭流涕,归咎自己在外带兵无方,将士们多掘他人的坟茔,以致遭此报应,根本不提及追查元凶之事,皇上和鱼朝恩始则忧惧,继之羞愧,也都感服于郭子仪的德量。

郭子仪正是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了自己的威名,朝廷倚之为长城,士兵依之为父母,叛将强臣听说郭子仪之名,也无不肃然起敬,躬身下拜,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内侵,郭子仪手中无兵,竟单身直闯敌营;回纥原是听说郭子仪已死,才敢侵略中原,一见到郭子仪,悚然大惊,和郭子仪签订盟约,撤出中原。一人可挡百万雄师,即便曾国藩也要自叹不如,千古一人而已。

所以有郭子仪可与日月相比的忠心,才能久握重兵而朝廷不疑,位极人臣而无人嫉妒,穷奢极欲而人不非议。

低头不是倒下和毁灭

天下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去甚远也。——苏轼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柘、柏、女贞等树木,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人不明所以,试图找出原因,却一直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揭开这个谜的是一对夫妇。

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当年的爱就继续一起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当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正下着鹅毛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下去。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依然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如那些柘树,因为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长出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柘、柏和女贞之类的树木。

于是妻子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很多杂树,只是由于它们的枝条不会弯曲,所以它们才都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称是。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低头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西方一些企业提拔主管的时候会考虑一个人的婚姻状况。因为企业一般认为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有责任感。而事实上,是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懂得低头。想一想,工作不是和婚姻有很类似的地方吗?一桩婚姻要持久,难道能不学会自己给自己搬梯子,找台阶?要不,真僵住了,一个说“离婚”,另一个说:“离就离”,真闹到离了婚,日子就一定好过了吗?工作也是这样,除非是你不想干了,否则老板说你几句,你脖子一拧,“老子不干了。”然后呢?就是“光荣”地下岗、失业。所以,做人不能图一时痛快。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低头不仅是为了“安定团结”、“家和万事兴”,而且潜藏着一种坚持,这种坚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坚定的决心——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事情做成;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日子过好。我可以低头,直到实现目标。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低头,像贝多芬那样,像布鲁诺那样,像许许多多的英雄那样,即使被五马分尸、被绑在火刑架上也不低头,但是那和好日子没有多大关系。生活讲究的是适当地低头,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生要历经千门万坎,洞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躯体,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讲“骨气”,到头来,不但被拒之门外,而且还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学会低头,该低头时就低头,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它既是人生进步的一种策略和智慧,也是人生立身处世不可缺少的风度和修养。

苏东坡曾说过:“天下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去甚远也。”这也算得上是对学会低头的另一种注解吧。

虚怀若谷,谦虚做人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

真正懂得搏击的武士,凭借的是智慧不是武力;真正懂得打仗的将领,凭借的是冷静沉着不是冲动暴躁;常常战胜敌人者,往往不需打仗就胜了;很会运用别人优点的人,对待别人都很谦恭,尊重对方。

谦恭有度,讲的是君子的情操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君子待人要谦虚,对待长辈更要恭谦有礼,但也不可谦虚过度,过谦则使人感觉到虚伪狡诈。只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才能给人尊敬的印象,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们也会对谦虚者抱以尊敬。谦虚是高尚者的情操,修养深厚的表现,圣人君子的操守。

一个人如果太骄傲太自满,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最终灾祸临头悔之晚矣。反之,如果太谦虚太礼让,矫揉造作,虚伪狡诈,也会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因此谦让要有度,要恰恰当当的。

有一位年轻的学者,为了了解人生的奥妙,不远千里去拜访一位作家。作家在桌上准备了两只斟满茶水的杯子,然后坐下,开始讲解人生的意义。

这位学者听着听着,觉得其中某些话似曾相识,好像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于是认为这位作家不过是浪得虚名,骗骗一般凡夫俗子而已。

学者越想越觉得心浮气躁,坐立不安,不但在作家的讲道中不停地插话,甚至轻蔑地说:“哦,这个我早就知道了。”

作家并没有出言指责学者的不逊,他只是停了下来,拿起茶壶再次替这位学者斟茶,尽管茶杯里的茶还剩下八分满,作家却没有把杯子里的茶倒出,只是不断往茶杯中注入温热的茶水,直到茶水不停地从杯中溢出,流得满地都是。

这位学者见状,连忙提醒作家说:“别倒了,根本装不下了。”

作家听了放下茶壶,不温不火地说:“是啊!如果你不先把原来的茶杯倒干净,又怎么能品尝我现在倒给你的茶呢?”

古往今来,凡是能够建立功业成就功勋的全都是谦虚圆融的人士,那些执拗固执、骄傲自满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

文王谦虚,渭河之滨访太公,最终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刘备谦虚,三顾茅庐请卧龙,最终天下三分一分归刘。

谦虚的人懂得怎样尊敬别人,包容别人,比如山谷。山谷因为胸怀空阔而罗纳万物,万物生长其间,不受排斥,不受拘禁,自由生长,得到了长久的来自于山谷的给养和尊重,同时山谷间的万物也装饰和点缀了山谷,使山谷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所谓谦虚礼让,敬人敬己就是这个道理。

做人大忌,就是得意忘形。纵观历史,凡得意忘形者,必没有好下场。

三国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虽然是败军之将,却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百般嘲笑,结果全都落入孔明套中,这时才羞惭万分,要不是关羽为报答恩情放他一马,恐怕曹操要死于赤壁的硝烟中。

还有,汉武帝刚刚即位的时候,舅父田蚡掌握大权,不把朝臣放在眼中,忘乎所以,最后连武帝也难以容忍,落了一个疯癫的下场。

有的时候,人们冲破了艰难险阻,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把黑暗踩在脚下,迎来了光明的曙光,但却因为得意忘形,又重新跌入黑暗的深渊。得意忘形,会使人丧失最起码的谦虚,更会使人头脑发热,做事情往往没有章法,只凭一时的感觉。

得意忘形是摧毁心智的一把利器。纵使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要是得意忘形了,也会遭遇不好的下场。古话说得好:“得意者终必失意。”人生在世,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内敛,学会谦虚。只有谦虚的胸怀,才能有海纳百川的吞吐之势。得意忘形就像海上扬起的风波,即使风波滔天,但在风平浪静之后,大海也要复归沉静。故而,人不能得意,更不能忘乎所以,得意忘形。

玩弄机巧,不如向平实处努力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曾经流行一个词语叫“包装”,就是把自我宣传好,把缺点掩饰起来,把优点放大。在一个流行社交应酬,盛行宣传、广告、包装的商品时代,“笨人”无疑是可笑的。但实际上人际关系最根本在真,在诚,无论交际的技巧如何熟练,若无善心,过于心计,其处世不会久长,交友不会长久。

宋儒吕本中在《童蒙训》中说,“每事无不端正,则心自正焉”。有了诚心方能办成事。交友、处世首先不是技巧问题,而是诚心问题。所以他认为“凡人为事,须是由衷方可,若矫饰为之,恐不免有变时。任诚而已,虽时有失,亦不复藏使人不知,便改之而已。”这就是说,待人处事不必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低调做人,首先是要学“笨”些,而不是学“精”。就是说多保持一些诚实的东西,少来些虚假的东西,按此法必有大成就。若顺着只重交际技巧,矫揉造作的路子发展,不会有大作为。

人生处世要放远眼光,大智若愚,这是中国大儒们所努力追求的。曾国藩给其弟的信就说明了这点:弟来信自认为属于忠厚老实一类人,我也相信自己是老实人。但只因为世事沧桑看得多了,饱经世故,有时多少用一点机巧诈变,使自己变坏了。实际上因这些机巧诈变之术总不如人家得心应手,徒然让人笑话。使人怀恨,有什么好处呢?这几天静思猛省,不如一心向平实处努力,让自己忠厚老实的本质还我以真实的一面,回复我的本性。贤弟此刻在外,也要尽早回复忠厚老实的本性,千万不要走入机巧诈变那条路,那会越走越卑下。即使别人以巧诈我,我仍旧以淳朴厚实待他,以真诚耿直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见也会消解;如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让,那么,冤冤相报就不会有终止的时候了。

曾国藩是最反对人傲气的,他的家书中,指出傲气是人生一大祸害,切要根除。他说,古来谈到因恶德坏事的大致有两条:一是恃才傲物,二是多言。丹朱(尧帝的儿子)不好的地方,就是骄傲和奸巧好讼,也就是多言。遍观历代名公巨卿,很多是德中的一种傲气吧;不太多言,但笔端多少有些近乎巧诈。静时暗中检讨自己的过失,我之处处被人怪罪,其根源亦不外乎这两条。温弟性格大致与我相似,而言辞更为尖刻。凡以傲气凌人,不一定非以言语相加,有以神气凌人的,有以脸色凌人的……大抵心中不能总记着自己的长处,否则就一定会从面容神态上表现出来。从门第看,我的声望大增,正担心会影响到家中子弟;从个人才识看,现今军伍中锻炼出很多人才,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超过人家的地方。都不可倚仗。只有兢兢业业,放下架子。把忠信笃敬贯彻到一切言行中,才多少能弥补一些旧时的过失,整顿出新的气象。不然,人人都会讨厌和小看我们了。

在另一封信中他又讲到这个问题,告诫其弟一定要戒牢骚。他说,在几个弟弟中,温弟先天资质是最好的,只是牢骚太多,性情太懒。以前在京城就不爱读书,又不爱作文。当时我就很担心这一点。最近听说回家以后,还是像过去那样牢骚满腹,有时几个月不提笔作文。我们家如果没有人一个一个相继做出大的成就,其他几个弟弟还可以不过分追究责任。温弟就实在是自暴自弃,不应把责任完全推脱给命运。我曾见过我朋友中那些爱发牢骚的人,以后一定有很多的挫折……这是因为无故而埋怨上天,上天就不会给他好运;无故而埋怨别人,别人也决不会心服。因果报应的道理,自然随之应验。温弟现在的处境,是读书人中最顺畅的境地,却动不动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一百个不如愿,实在叫我不可理解。以后一定要努力戒除这个毛病……只要遇到想发牢骚的时候,就反躬自问:“我是不是真有什么毛病以致心中这样的不平静?”下狠心自我反省,下决心戒除不足。心平气和谦虚恭谨,不只是可以早得功名,而且始终保持这种平和的心境,还可以消灾减病。

盛气凌人也罢,牢骚太盛也罢,都是自傲的一种表现。自傲是人生一大误区。有人认为老实人吃亏,其实都是短视。做人自谦,从个人来说这是最老实的态度,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个人无论如何神通,也不过宇宙间一粒尘埃而已。更何况山外青山楼外楼,水平高的人多得是,只是你未看见而已。从外人来说,自谦也是最实际的。有些时候夹着尾巴做人不是虚伪而是诚心。

朱熹在给其长子家信中说:“凡事谦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这就是说自谦招福,自傲招害。《三国演义》中的马谡,纸上谈兵,盛气凌人,结果兵败人亡。所以《颜氏家训》中说:“满招损,谦受益”,真是为人之真言。就此而言,尾巴不是夹起来,而是应永远放下来。不是迫于外界而是感于内心。这样做似乎弱些,似乎软些,一时还会让小人得志,其实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你。低调人生的高明之处正在于着眼于大处,着眼于长远。一个懂得吃亏的人才能占到真便宜!

高步立身退而处世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菜根谭》

立身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就如同在灰尘中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脚一样,怎么能够做到超凡脱俗呢?为人处世如果不退一步着想,就像飞蛾投入烛火中,公羊用角去抵藩篱一样,怎么会有安乐的生活呢?

卓茂是西汉时宛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当过郡守一级的地方官,自幼他就生活在书香门第中。汉元帝时,卓茂来到首都长安求学,拜在朝廷任博士的江生为师。在老师指点下,他熟读《诗经》、《礼记》和各种历法、数学著作,对人文、地理、天文、历算都很精通。此后,他又对老师江生的思想细加揣摩,在微言大义上下苦功,终于成为一位儒雅的学者。在他所熟悉的师友学弟中,他的性情仁厚是出了名的。他对师长,礼让恭谦;对同乡同窗好友,不论其品行能力如何,都能和睦相处,敬待如宾。卓茂的学识和人品备受称赞,丞相府得知后,特来征召,让他侍奉身居高位的孔光,可见其影响之大。

有一次卓茂赶马出门,迎面走来一人,那人指着卓茂的马说,这就是他丢失的。卓茂问道:“你的马是何时丢失的?”那人答道:“有一个多月了。”卓茂心想,这马跟着我已好几年了,那人一定搞错了。尽管如此,卓茂还是笑着解开缰绳把马给了那人,自己拉着车走了。走了几步,又回头对那人说:“如果这不是你的马,希望到丞相府把马还给我。”

过了几天,那人从别的地方找到了他丢失的马,便到丞相府,把卓茂的马还给他,并叩头道歉。

一个人要做到像卓茂那样,的确是不容易的。这种胸怀,不是一时一事就能造就的,它是在长期的熏陶、磨炼中逐渐形成的。俗话说,退一步不为低。能够退得起的人,才能做到不计个人得失,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才能与人和睦相处。

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在历史上,以聪明人自居而招灾惹祸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曾帮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官封淮阴侯,不久就落下了杀身之祸,原因就在于这人自恃有才而锋芒毕露,再加上其功高震主,所以一抓住其“谋反”的借口,刘邦就迫不及待地把他给杀了。另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杨修被曹操所杀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一点。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经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孔老夫子也说:“人不如,而不恨,不亦君子!”

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就是你即使真的很聪明,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做人处世中,不要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世上有一种人很喜欢卖弄自己,他们掌握一点本事,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无论在什么人面前都想“露两手”。这种人爱出风头,总想表现自己,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在做人处世中,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那么,在做人处世中应该如何做,才是不卖弄自己的聪明呢?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注意:

第一、要在生活枝节问题上学会“随众”,萧规曹随,跟着他人的步履前进。

这种随众附和的做人方法,至少有两大实际意义:其一,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彼此之间的合作。其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你该如何是好呢?当然是仿效别人的行为和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第二、不要让人感觉你比他聪明。

假如说他人有什么过错,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不方式指出他人的过错: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蔑视的眼神儿、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会给你带来难堪的后果。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威胁……”

第三、贵办法不贵主张。换言之,就是多一点具体措施,少一些高谈阔论。

比如,企业领导和职员或者朋友,希望你能帮助他办某件事情,你可以拿出一套又一套的方案,第一套方案、第二套方案,总之,你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这比发表“高见”,不是有意思得多吗?不说空话,而又能干得成实事,你将给人以一种沉稳的成熟者的形象。

在做人处世过程中,不要把他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与你一样,都各有自己的主张。但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他人尤其是不认识人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假如我们把他人都看成是庸才,只有我自己有真知灼见,于是在一个团体内,多发主张,结果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并且很有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聪明”是相对而言的,是对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人来说的。你在这个人面前很聪明,而在另一个人面前,很有可能就不怎么样。因此,聪明还是不“聪明”并不是什么做人的资本,根本不值得你去卖弄。

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聪明与优越;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自己更聪明优越。——罗西法古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聪明与优越;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自己更聪明优越。”罗西法古毕竟是大哲学家,简单的一句话就精确地道破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也掌握住了人们在面对别人的优势与能力时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当自己表现得比朋友更聪明和优越时,朋友就会感到自卑和压抑,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收敛与谦虚一点,让朋友感觉到自己比较重要时,他就会对你和颜悦色,也不会对你嫉妒了。

亨莉小姐现在是纽约人事局最有人缘的介绍顾问,但是,她也曾经是一个同事们羡慕、嫉妒甚至讨厌的人。原因是,她刚到公司的时候,最喜欢吹嘘自己以前在工作方面的成绩,以及自己的每一个成功的地方。同事们对她的自我吹嘘非常讨厌,尽管她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为此,亨莉小姐很是烦恼了一段时间。

最后,亨莉小姐甚至无法在公司里继续工作了。所以,她不得不向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请教。拿破仑·希尔在听了她的讲述之后,认真地说:“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隐藏自己的聪明,以及所有优越的地方。”

拿破仑·希尔继而说道:“他们之所以不喜欢你,仅仅就是因为你比他们更聪明,或者说你常常拿自己的聪明向他们展示。在他们的眼中,你的行为就是故意炫耀,他们心里难以接受。”亨莉小姐恍然大悟。

她回去后就严格按照拿破仑·希尔的话要求自己,在公司几乎不谈自己的聪明以及那些曾经的成功,相反,她非常认真地倾听公司其他人口若悬河的谈论。很快,公司同事们就改变了对她的态度,慢慢地,她成了公司最有人缘的人。

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比他更聪明,这样,你就能得到更多的朋友,还会减少竞争对手,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争斗。

比如,他人和你有一样的某种特长,对方和你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他人的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获得胜利。但是,并不是一味地退让,一味退让便表现不出你的真实本领,或许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轻重的心理。

因此,你和对方比赛时,应该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得知你并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予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很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相当轻松,对你也有敬佩之心。

不过安排破绽,必须要自然得当,千万不要让对方看出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感觉你这个人非常的虚伪。所面临的难题,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也是经常会出现的事。或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神情上、语气上、举止上,不免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反之,有一部分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常常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如果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常常为一些非原则问题、鸡毛蒜皮的问题争得不亦乐乎,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肯罢休。越是这样的人越对甘拜下风的瞧不顺眼。

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实际上,这种场合玩点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争强好胜者未必能够掌握真理,而谦和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用谈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假如你有理,却表现得十分谦逊,常常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