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1
11321100000367

第367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路德出身于德国一矿业主家庭,早年就学于马格德堡和埃森那赫大学,1507年遁入爱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151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就任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在神学思想上完全接受正统的经院神学,信守奥古斯丁的原罪说,倾心研究《圣经》,接触过人文主义和德国神秘主义,逐步确立了“因信称义”的宗教学说。14世纪,日益腐败的教廷,以发售赎罪券来弥补财政,路德讲解教义经常抨击这些弊端。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在德国推销一种特别赎罪券。路德对多明我会修士特策尔在推销时耸人听闻的宣讲和各种奢华的仪式极为不满,1517年10月31日,按当时神学辩论会的传统,他在维滕堡万圣教堂大门上贴了“九十五条论纲”,“论纲”在德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使各阶层长期以来对罗马教廷神权统治的不满情绪更加激化。多明我会修士要求谴责路德,罗马教廷也准备指控其为异端分子,路德为此发表讲道词,表明不接受其决定。1519年夏,路德与罗马教廷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和卡尔斯塔德在莱比锡进行辩论,公开否认教皇的神圣权威,提出《圣经》的权威和个人研读圣经的权利。1520年6月15日教皇颁布敕令,以破门律警告路德。但他得到德国境内各城市的支持,发表了《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皇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徒的自由》三大宗教改革论著,主张在教会内进行根本性改革,世俗当权者应该干预教会改革,从理论上阐明因信称义的教义。同年12月10日在维滕堡当众烧毁教皇的敕令,公开与罗马教廷决裂。1521年1月3日教皇公布革除其教籍的破门令,同年4月被召出席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会上通过沃尔姆斯法令,宣布其为不法分子,取缔他的著作。支持他的议员将其隐匿在瓦尔德堡,他在此翻译《圣经》,为德国语言的统一作了巨大贡献。1524年德国爆发农民战争,路德初持规劝调解、后持敌视态度,先后发表了《对士瓦本地区农民12条款的劝告书》和《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1525年路德结婚,以实际行动向天主教禁欲主义挑战。此后他致力于组建新教会。

1530年奥格斯堡帝国会议上新教内部因圣餐洗礼问题分裂,路德委托梅兰希顿拟定《奥格斯堡信纲》为路德教辩护。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对罗马天主教在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