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1
11321100000362

第362章 罗马重建圣彼得教堂

1506年,教皇朱理二世下令拆毁始建于4世纪20年代的旧圣彼得教堂后,委任布拉曼特为兴建新圣彼得教堂的总建筑师,开始设计建筑工程。之后先后参加设计和领导建造的有帕鲁齐、小桑伽洛、米开朗琪罗和波尔泰等。教堂于1626年完工。堂基呈十字形,长212米,宽137米。中殿高46米,圆顶直径42米,圆顶外部采光塔和十字架顶端高达137.8米。圆顶一侧有狭窄的“之”字形阶梯,共有333级台阶,由此登顶可俯瞰罗马全城。整个面积为1.5万平方米。大圆屋顶全部采用木结构。堂前有环形回廊,其间由四排共2811根古希腊式圆形石柱支承。堂前有巴罗克式广场可容5万人。相传原址为使徒彼得的墓地,许多教皇死后也葬于此。罗马教廷的宗教大会、教皇加冕、颁布通谕等许多活动曾在此举行。教堂保存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贝尔尼尼等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大师的大量壁画和雕刻。这是当今设在梵蒂冈的世界最大的教堂之一。

沙皇俄国竭力争夺出海口16—18世纪,沙皇俄国为夺取出海口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伊凡三世是第一个提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这一战略计划的人,他的继承者也积极追随他的脚步,从而引起了俄罗斯同邻国的一系列冲突和战争。莫斯科公国在完成了全俄罗斯统一的历史使命时,还仅仅是一个内陆国家。在其东方,金帐汗国虽然分裂,但喀出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及阿斯特拉罕汗国的存在,显然阻挡了俄罗斯进入黑海和里海地区的通路。在其西北方,立沃尼亚骑士团盘踞着波罗的海沿岸,对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造成直接威胁。因此,伊凡三世发动了第一次立沃尼亚战争(1500—1503),打败了立沃尼亚骑士团,迫使它承认西部罗斯城市在波罗的海的贸易权利。在东方,他打败了喀山汗国,控制了克里米亚汗国,为罗斯向东发展准备了条件。伊凡四世继承了其祖父的事业,吞并了俄罗斯东南方伏尔加河中下游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控制了通往黑海的伏尔加商路。在西方,他同立沃尼亚骑士团及波兰、立陶宛、瑞典等国家进行了长期战争,企图进入波罗的海,但遭到了失败。1590—1595年,俄罗斯与瑞典进行了长期战争,在战后签订的“永久和约”中,俄罗斯恢复了在波罗的海的地位。直到18世纪的北方战争(1702—1721)以后,俄罗斯才在波罗的海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