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11315400000061

第61章 寓言明理故事(4)

这个穷人回答说:“天下最耻辱的事,莫过于乞求要饭,乞讨我尚且都不觉得耻辱,难道还会以跟着马医混饭吃为耻辱吗?”

邹忌窥镜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秀丽。一天清晨,他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对他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敢相信妻子的话,便又去问他的小老婆:“我与徐公谁美?”

小老婆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

早上,有客人从外地来访,邹忌与客人坐在一起交谈时,问客人道:“我与徐公比,谁美?”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长久地审视后,自以为不如徐公;又自己对着镜子一看,更觉得差得远了。夜晚,他躺在床上想道:“我妻子夸我美,是因为爱我;小老婆夸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夸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狐假虎威

此典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作食物,一次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你可不敢吃我呀!天帝派我做百兽的首领。今天如果你吃了我,那就是违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信我的话,我在你前面走,你跟在我后面,看看野兽们是否敢于见了我而不逃跑?”

老虎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跟着狐狸一道走。野兽们见了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野兽们是因为害怕自己才逃走的,还以为是害怕狐狸呢。

曾参杀人

此典出自《战国策·秦策二》。

从前曾参住在费这个地方。

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宗族又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

曾参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神态自若地继续织布。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曹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能照样地织布。

不一会儿,一人又来告诉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了,扔下梭子翻墙跑走。

曲高和寡

此典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有个人来到楚国的郢都唱歌,开始演唱的曲目是《下里巴人》,城里能跟着唱的有数千人;接着唱《阳阿》、《薤露》,城里能跟着唱的还有数百人;再接着是《阳春白雪》,能跟着唱的就只有几十人了;最后,他唱出高亢的商调和低宛的羽调,其间还穿插吟唱行云流水般的徵调,城中能跟着唱的就剩几个人了。这样看来,歌曲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曲突徙薪

此典出自刘向《说苑·权谋》。

有一位客人去拜访朋友,看见他家的炉灶的烟囱是笔直的,旁边还堆放着柴禾。这客人便对主人说:“要把烟囱改装成弯曲的,再把柴禾搬远点堆放。不然的话,就会发生火灾。”主人听了默不作声。

不久,主人家果然起了火,邻居们纷纷跑来救火,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于是,主人宰牛摆酒感谢救火的邻居。那些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被邀请坐了上席,其余的人则按功劳的大小依次坐席,但那个事先建议改装烟囱的客人,却没有被邀请来。

假如主人听从了客人的劝告,也就不会有这场火灾,也不用花钱办酒。

东野丈人

此典出自王沈《释时论》。

东野丈人审时度势,选择了隐居之地,并耕耘在肥沃的土地上。有位姓冰的年轻人,来自寒冷的山谷,路过这儿时向东野丈人问路。丈人说:“你从哪儿来?”姓冰的年轻人说:“来自干枯阴冷的地方。”“到哪儿去呢?”姓冰的年轻人说:“想去火光辉煌的大堂。”丈人说:“想进入火光辉煌的大堂,自己必须有明亮的火。现在你被寒冷所困而想寻求光和热,你却还没有得到光和热的方法。”姓冰的年轻人惊讶地问:“为什么这样呢?”丈人答道:“那些过得和乐融融的人都是些趋炎附势之徒,而那些获得既有利益者,都是些挟有资财的人。你如果不是这类人,还不如打消你的念头。”

黔之驴

此典出自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

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子运到后没有什么用处,就被放到了山下。老虎看到驴子后,见它又高又大,以为是神灵。老虎便躲进树林里偷看,等了会儿才出来靠近它,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半天摸不清驴子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大叫了一声,老虎吓了一跳,连忙跑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吃掉自己,十分害怕。于是,老虎又来回观察驴子,觉得它没有特殊的能耐,慢慢也习惯了它的吼叫,便在它前后走来走去,但始终不敢上前去抓捕它。最后,老虎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它,挨擦它,冲击它,顶撞它。驴子十分恼怒,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十分高兴,心想:“它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猛地跳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去。

唉!驴子身材高大,似乎很有德性;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领。起初如果不显露它那点本领,老虎虽然凶猛,但因心存疑虑、恐惧,终究是不敢吃掉它的。现在落得这个下场,实在是可悲啊!

痴人说梦

此典出自惠洪《冷斋夜话》。

唐高宗龙朔年间,有个叫伽的僧人,在长江、淮河一带漂泊,行迹非常奇特。有人问他说:“你何姓?”他便回答说:“姓何。”人又问他:“你是何国人?”他又回答说:“何国人。”后来,唐朝李邕给他写碑文,因为不知他的话的含义,就在传记中写道:“大师姓何,何国人。”这正是所谓对傻子讲梦话呵!

一蟹不如一蟹

此典出自《艾子杂说》。

艾子在海滩上行走,看见一种形体圆而扁的动物,长着很多脚,艾子便问住在此地的人说:“这是什么动物呀?”别人回答说:“这是蝤蛑。”接着,又看见一种动物,体形圆而扁,而且也长着很多脚,再问居住那里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回答说:“这是螃蟹。”后来,又看见一种动物,形体、模样都和先前所见到的是一个样,只是显得更小了,艾子便问当地人说:“这又是什么东西呀?”回答说:“这是彭越。”

艾子听后,叹了口气:“怎么一蟹不如一蟹呀!”

食菌得仙

此典出自刘基《郁离子·采山得菌》。

广东有个人在山上采集到一个蘑菇,那蘑菇大得能够装满箱子,它的叶子有九层,它的颜色像金子,光芒四射。带着蘑菇回到家里,他对妻子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灵芝,吃了它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要有缘分,老天爷从来不随便把灵芝赐给一般人的。人家求都得不到,我却得到了,我就要成仙了。”于是那人沐浴更衣,斋戒三天把蘑菇煮熟了吃,刚吞下去就死了。他儿子见到父亲的尸体说:“我听说成了仙的人一定要蜕去自己的躯体。人们被自己的血肉之躯所拖累,所以不能成仙。现在我父亲蜕除了躯体成了仙,这不是死。”于是吃剩下来的蘑菇,又死了。就这样这一家人都因吃所谓的“灵芝”死掉了。

翠鸟移巢

此典出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翠鸟开始将窝筑得高高的,以避免灾祸。等到孵出了小鸟,因为很喜欢它们,生怕它们从上面掉下来,便将鸟窝往下移了一些。小鸟长出羽毛了,翠鸟更加喜欢它们,又把鸟窝往下移低了,于是人们便轻而易举地将小鸟捉走了。

妄语误人

此典出自纪昀《阅微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有个乡里人张某,为人十分阴险狡诈,即使是父母兄弟也不能从他嘴里听到一句实话。而且这人的口齿伶俐,极善花言巧语,很多人都受过他的欺骗。因此,人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秃项马”。马的项颈秃了,就是没有鬃毛。“鬃”与“踪”同音,是讥讽他说话迷离闪烁、虚幻不实,让人无法相信。

有一天,张某和他父亲夜晚赶路,迷失了方向。他们隔着田垄看见几个人正围坐在一起,便大声呼喊问道:“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呀?”有好几个人都回答说:“向北。”结果,没走上几步便陷到泥沼中去了。又远远地问那些人,那些人又都回答说:“向东转。”他们向东一转,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父子二人在泥沼中翻滚挣扎,怎么也出不来了。这时,只听见那几个人拍掌笑着说:“秃项马,你今天可知道说假话的后果了吧!”那声音就近在耳边,但却看不到人影,这时才知道是鬼在捉弄他。

庖丁解牛

此典出自《庄子·养生主》。

庖丁给梁惠王屠宰牛,手所触接的地方,肩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盖所抵着的地方,皮肉沙沙作响;进刀时哗哗有声,这些声响像音乐一样悦耳,和《桑林》舞曲的旋律相符,又合于《经首》乐曲的节拍。

梁惠王说:“嗬,好啊!你解牛的技巧怎么精熟到这种地步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解牛之道,已超出了操作技巧的范围。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也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我便不曾看见过完整的牛了。到现在,我解牛只用精神去感遇牛而不需用眼睛去看牛了,我的感觉器官都停止了活动,但精神却极为活跃。我依照牛天然的肌理,劈开牛骨骼间的缝隙,沿着筋骨间窍穴进刀,按照牛本来的生理结构解牛。牛身上的脉络软骨我都不曾碰到过,更何况是大骨头呢!好厨师每年换一把宰牛刀,是因为他只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把刀砍折了。观在我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所屠解的牛已有数千头了,但我的刀刃还好像是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锋利。那些牛的骨节间有空隙,而刀刃却非常之薄;用很薄的刀刃插进那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对于游动的刀刃来说肯定会有余地,所以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像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的那样。尽管如此,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我见到难办,便小心谨慎,目不转睛,动作也因之放慢。运刀非常轻微,哗的一声牛的骨肉已分解开来,像土块一样堆在地上。此时我提着刀站着,四下打量,因此而心满意足,把它擦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极了!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从中学会了养生之道。”

运斤成风

此典出自《庄子·徐无鬼》。

楚国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点像苍蝇翅膀那样薄的白泥巴,让一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削掉它。

工匠石挥动斧头,带来一阵旋风,这个郢都人一动不动地听任工匠石用斧头去削白泥巴,白泥巴削干净了,郢都人的鼻子却一点也没有伤着,郢都入神色泰然。

宋元君听说了此事,召来工匠石说:“你能不能试着为我削一削鼻子上的泥巴?”

工匠石回答说:“我以前确实是能用斧头削鼻子上的泥巴。但是现在,让我削鼻子上泥巴的人已经死了很久了。”

任公子钓大鱼

此典出自《庄子·外物》。

任公子做了一个巨大的鱼钩,系上很粗的黑丝绳子,用五十头阉过的公牛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鱼竿伸在东海中,天天垂竿而钓,等鱼上钩,整整一周年也没有钓到鱼。后来有条大鱼吞食下鱼饵,它牵动着那只巨大的鱼钩,沉没到海底,又拼命挣扎着跃出海面,掀起的白色波浪奔涌如山,海水翻腾,如鬼神怒吼,千里闻之,心惊胆战。任公子钓到这条大鱼后,把它剖开而晾制成鱼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山以北的广大地区,人人都吃腻了这条大鱼。事过之后,那些才智浅薄、评头品足的人都惊讶地转告此事。实际上举根小竹竿,跑到沟渠边,整天守着泥鳅小鱼的人,他们要想钓到大鱼是不可能的,修饰一些街谈巷议的内容去打动听众,博取美誉,这样的人根本谈不上深明大理。因此,不曾听说过任公子钓大鱼的气魄的人,跟他们没法谈治理天下的大事,是绝对无疑了。

佝偻承蜩

此典出自《庄子·达生》。

孔子去楚国,从一片树林中走过,看见一位驼背的老人用竿子粘取蝉,像在拾东西一样,很轻松地粘住了蝉。

孔子说:“你的手真巧啊!你粘蝉有诀窍吗?”

驼背老人说:“我有诀窍。五、六月间我在竹竿头上累加粘蝉的丸子,如果加放两颗丸子能不掉下来,粘蝉时蝉就很少能跑掉;如果加至三颗粘丸能不掉下来,那粘蝉时能逃走的就不过十分之一;如果加到五颗粘丸而能不掉下来,那粘蝉时能逃掉的就一个也没有了,我粘蝉就像拾东西一样简单。粘蝉时,我站在那里就像一根树桩;我伸出的手臂,就像一根枯树枝那样一动不动。天地虽然广大,万物虽然纷繁,但我心中只有蝉的翅膀。我不回头也不转身,不因周围的一切而分散我的注意力,这样,怎么会粘不住树上的蝉呢?”

孔子回头对身后的弟子说:“用心专一,以至于全神贯注,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津人操舟

此典出自《庄子·达生》。

颜回问孔子说:“我曾乘船渡过一个名叫觞深的深水潭,摆渡船的人驾船的技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询问他驾船的事,说:‘驾船的技巧我们可以学会吗?’他回答说:‘能学会。会游水的人多驾几次船就会了。至于说那些能潜水的人,就是他从没见过船是什么模样,他也能一见到船便会操作。’我再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驾船人却不告诉我所以然,请问夫子您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善于游水的人多练习几次操船就会驾驶,是因为熟习水性,没有在水上的恐惧。至于那些潜水者之所以从不曾见过船,也能一见就会,是因为他们的眼睛看待深渊就像平常人眼中的山陵,把翻车看得就像是车子在山坡上倒退几步那样平常。在他面前形形色色的翻船倒车的危险太平常了,他从不放在心上,往哪儿驾船他会紧张而不感到轻松自如呢?用瓦片作为赌注的人赌博特别轻巧,用衣带钩作赌注的人赌博时有些害怕,用黄金作赌注的赌起来吓得要命。赌博的技巧是一样的,而后者却担心受怕,说明他们所重视的是赌博时的外物。凡是重视外物的人内心一定笨拙。”

孟贲不易勇

此典出自《尸子》。

有人问孟贲:“生命可贵,还是勇气可贵?”孟贲答:“勇气。”“你是要显贵,还是要勇气?”答:“勇气。”“你是宁要富裕发财,还是宁要勇气?”答:“勇气。”生命、显达、富裕这三者是人们难以得到的,但都没有能够使孟贲舍弃勇气去换取它们。这就是孟贲能够威震三军、降服猛兽的原因。

曾子食鱼

此典出自《荀子·大略》。

曾子吃鱼,一次吃不完,还剩下一些,他便吩咐学生:“把剩下的鱼做成鱼汤。”学生说:“做成鱼汤容易变质,吃了人会生病,不如将它腌起来。”曾子听后哭泣流涕地说:“我哪里是有不好的念头想去害人呢?只是不知道做成鱼汤会变质啊。”他痛心的是自己懂得这种常识太晚了啊。

养由基射猿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楚国的朝廷中曾有一只白色的神猿,楚国善于射箭的人没有谁能射中它。楚王就请养由基来射它。养由基矫正弓、拿着箭就去了,他还没有射箭就感觉箭头已经射中了白猿,等到箭一射出去,白猿便应箭而倒下,原来养由基在射中目标之前就已经在意念上射中了目标。

尹儒学御

此典出自《侣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尹儒学驾车,学了三年,还没有掌握驾车的技术,为此感到很痛苦,有天夜里做梦,梦见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秋驾的精湛技艺。第二天他去拜见老师,老师看见他,对他说:“我从前并不是吝惜我的技术而不愿教你,是怕你不可教导啊。现在我将教给你秋驾之技。”尹儒往回跑了几步,脸朝北拜了两次说:“昨天晚上我在梦中已经学到了秋驾之术。”于是他先向老师讲述了他所做的梦,果然就是老师要教给他的秋驾之术。

好猎者

此典出自《侣氏春秋·不苟论·贵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