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上)
11315200000077

第77章 智谋方略故事(16)

“纵虎归山”又作“放虎归山”,意思就是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昔刘备为豫州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各自称霸一方。

一心想趁机夺取天下的刘备,因为没有立足之地,经常寄人篱下,不得不暂时投奔曹操,等待时机,壮大实力。

不久曹操担心袁绍、袁术兄弟联合起来,势力壮大,不好对付,于是他就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让他带领五万人马前往徐州,截击袁术。

刘备走后,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从外地赶回许昌,他们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程昱说:“当初刘备做徐州牧时,我们曾建议把他杀掉,丞相没有采纳我们的建议;现在您又给他许多兵马,放他离去,这就等于把蛟龙放回大海,把猛虎放归深山。将来再想制服他,能够做到吗?”

作舍道傍

“作舍道傍”又作“作舍道边”,是说在路旁筑屋,和过路人商量。用以比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于成功。

此典出自《后汉书·曹褒传》:“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

从前有一个没有主张的人在大路旁边造一间住宅。房子快要造好,路人甲经过那里观察了一番他的房子,大发议论说:“如果我是这个房子的主人,我就不这样造?”

那没主张的人连忙请教:“依先生的意思该怎样造?”

“你应该把门窗的方向全都朝东,太阳一出来就会照进你的卧房,这样就可以养成早起的习惯,岂不很好!”

“对对,你的意见真宝贵,我马上照办。”于是这个人就把房子拆毁了。

房屋第二次快要盖好的时候,路人乙又来发表意见:“住宅最重要的是冬暖夏凉,而只有向南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现在你的住宅向东,这怎么妥当呢?”

“对对,你说得很正确!”如果房屋又被拆毁,第三次重建。

出主意的人愈来愈多,每一个出主意的人都有理由,没主张的人觉得他们的意见都是正确的;于是他的住宅拆了又砌,砌了又拆,三年过去了,没主张的人还没有把他的房屋盖好。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这个典故比喻眼界狭小,所见不广。

此典出自《庄子·秋水篇》。又见韩愈《原道》:“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庄子·秋水篇》记载的故事大意是:

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上碰见了一只从东海里来的海鳖。青蛙说:“你看,我多快乐呀!高兴的时候就在井栏边上跳跃,累了就在井里的砖洞上休息,或者就露出头来泡在水里,或者在泥地里散散步。看看那些蚌蟹与蝌蚪谁能比得上我呢?井里这样自由自在,无比快乐,我又是这里的主人,还是请你来井里观赏一下吧!”海鳖听了就想进去看看,可是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于是海鳖对青蛙讲述海的广大无边等等情况,青蛙才吃惊地知道原来井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快乐的世界。

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形容力大无比。

此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又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于是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身材高大,力气大得惊人,能够把一只很重的鼎举起来,同时他也非常聪明。他曾经跟着叔父在吴地避难,当地的青年人都惧怕他。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的斗争中大显身手,但后来却被刘邦打败。最后垓下一战,项羽彻底失败,走投无路。他面对心爱的美人虞姬和名叫“骓”的骏马,慷慨悲歌,唱起自己写的诗来:“我的力气能拔起一座大山,我的气度盖世无双。”

冲锋陷阵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敢。

此典出自《北齐书·崔暹传》:“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当官正色,今始见之。”

北魏末年,朝廷内部发生政乱,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两个政权。东魏的皇帝是既孝静帝元善见。但军政大权却掌握在高欢和他的儿子高澄、高洋手里。

崔暹是读书人出身,为官清廉,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深受高欢的喜爱。

高欢对崔暹的做法非常满意,觉得他可以帮自己做事,所以见到他常常握着他的手,友爱地说:“从前朝廷不是没有法官,可是大臣权贵徇情枉法,无人弹劾,可是你尽心为国,不避豪强,使得国家远近都很清净,群公奉法,看样子冲锋陷阵是那就是你崔暹呀,为官正色我今天才开始见到。对你的功劳,我高欢父子无以相报呀!”于是高欢赠送一匹良马给他,并亲自为他牵着缰绳。

打破鬼例

“打破鬼例”这个典故用以讽刺那些思想僵化、循规蹈矩的人,鼓励人们敢于打破惯例,革除积弊。

此典出自《续子不语》卷三。

有个姓李的人,家住在河边。一天夜里,李生正在灯下读书,听见鬼说道:“明天有个人来渡河,他就是我的替死鬼。”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个人来渡河,李生竭力劝阻他,结果那个人没有渡河,掉转身回去了。

当天夜晚,鬼找到李生责备说:“与你有什么关系,害得我得不到替身?”李生问:“为什么你们转世必须找替身呢?”

鬼说:“你们从人间补廪、补官,必须等名额空出,才能补上,可能都是一个道理吧。”李生开导他说:“你错了!廪生供给谷粮,官吏享受俸禄,这些都需要国家的钱粮,不能浪费,所以数目都有一定的限制,必须要这样做。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阴阳变化,自生自灭,自食其力,创造万物的造化神哪有时间去管这些闲事呢?”鬼说:“听说转轮王专门掌管这件事情。”

李生说:“那么,你就把我的话转告转轮王。如果他认为必须要替代,你就来拉我当替身,我好去见转轮王,当面骂他一顿。”鬼非常高兴,一蹦一跳地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大贤杀鬼

“大贤杀鬼”的这个典故说明,表面看来,鬼魅“目磋齿,形貌可恶”,其实色厉内荏,十分虚弱,在正义凛然、浑身是胆的勇士面前,总是要退却的。

此典出自《搜神记》。

南阳西郊有座亭经常闹鬼。人们都不敢在里面停留休息,否则就会招致祸殃。

本市有位名叫宋大贤的人不相信妖魔鬼怪,这天夜晚,他独自一人住进亭内,坐在那里弹琴。半夜时分,忽然一个恶鬼登梯上来,对大贤说话,怒目切齿,相貌可憎。大贤毫不理会,依然弹琴。恶鬼转身离去,从街市中提来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又对大贤说:“你愿意休息一会吗?”说着将那颗人头扔到大贤面前。大贤一见,笑道:“太好了,我今晚休息缺少枕头,正想找这么个东西呢!”恶鬼无可奈何地走了。

过了很久,鬼又回来,对大贤说:“喂,你敢和我徒手搏斗吗?”大贤说:“好。”话音未落,大贤猛地把鬼拦腰抱住,倒提起来。鬼大声呼号,要求马上死掉,于是大贤随即将它打死。天亮后一看,原来是只老狐狸。

从此以后,这个亭舍再没有闹过鬼了。

胆大如斗

“胆大如斗”形容胆量很大。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裴松之注引《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三国蜀汉天水人。他很有才干,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历任征西将军、卫将军、大将军等。诸葛亮死后,姜维统率蜀军屡次攻打魏国,屡战屡败。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军大举攻蜀,姜维放弃阴平而退守剑阁,抗击魏将钟会。钟会劝姜维投降,姜维不肯答应。但是,蜀后主刘禅已经宣布投降,姜维无奈,也投降了钟会。

钟会对姜维非常好,二人出则同车,坐则同席,钟会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姜维。

后来钟会暗地里谋划背叛魏国,姜维认为复兴蜀汉的机会到了,便假意替钟会出谋划策。不料,事情败露了,魏军将士非常愤怒,杀死了钟会、姜维以及姜维的妻室儿女。

姜维死后,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只见他的胆长得形如斗状,有鸡卵那样大。

道士得仙

“道士得仙”的这个典故用以告诫人们,不要相信迷信不实之事物。

此典出自《续博物志》。

唐朝天宝年间,河南缑氏县太子陵有座仙鹤观。每年九月三日夜晚,都有一名道士在此得道成仙,升天而去。这事已有旧例,到时候把姓名报告官府就行了。

后来,张竭忠担任县令,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于是他便在九月三日悄悄地派两名勇士携带兵器潜入观内侦探。

到了夜半三更,只见一只黑色猛虎闯进观里,叨起一个道士就走。两个勇士张弓射去,虽未射中黑虎,黑虎却为之一惊,扔下道士逃走了。

于是,张县令把真相报告了州府,请来一队弓弩手,围猎山洞,杀掉了好几只猛虎。在石洞中,发现道士祈祷用的金简玉录和衣冠发骨,不计其数。

定伯捉鬼

“定伯捉鬼”的典故告诉人们,作战要讲究策略,善于发现并利用敌人的弱点,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此典出自《搜神记》。

南阳人宋定伯,年轻时黑夜行路遇见了鬼,定伯就问他是谁,对方回答:“我是鬼!”

然后反问:“你是谁?”

定伯就骗他说:“我也是鬼。”

鬼问:“你到哪里去呀?”

定伯答:“到宛市去。”

鬼说:“我也正要去宛市,刚好是同路。”

于是,他们结伴而行。走了几里,鬼提议说:“步走太轻了,咱们轮流背着走吧!”

定伯说:“太好了。”

于是鬼先背着定伯走了几里,感到沉重,疑惑地说:“你太重了,难道不是鬼?”

定伯机智地回答道:“我刚死不久,所以沉重。”

轮到定伯背鬼,果然鬼真的很轻。

就这样,他们轮流背着赶路。定伯又开口问道:“我是新鬼,不知鬼都害怕什么?忌讳什么?”

鬼小声回答:“鬼最怕人唾。”

走着走着,遇到了一条小河。定伯让鬼先过,鬼如履平地,悄无声息。定伯自己过的时候,却淌得水花四溅,哗哗作响。

鬼又起了疑心。问:“为啥有响声?”

定伯仍掩饰说:“刚死,还不习惯渡水,请不要猜疑我。”鬼就相信了他。

快到宛市的时候,定伯把鬼紧紧地放在肩上,大步流星地猛跑起来。鬼大声呼叫,要求放下。定伯没有说话,一口气跑到了宛市,把鬼摔在地下。鬼变成了一只羊。定伯又怕它变化,连唾了它几口便在市上把它卖掉,卖了一千五百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风吹幡动

“风吹幡动”的这个典故说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一心一意,才能不受外界干扰,不为外界所动。

此典出自《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惠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意思是说:

惠能和尚来到广州法性寺,适逢高僧印宗法师在给和尚们讲《涅经》。

正在这时候,一阵风来吹动了幡。在座的一个和尚悄悄说:“快看,风在动。”另一个反驳说:“不对,是幡在动。”两个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下。

惠能在旁静静说道:“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肝胆涂地

“肝胆涂地”或“肝脑涂地”均形容惨死。“肝脑涂地”后也用来表示竭尽忠诚,甘愿牺牲。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使天下之人肝胆涂地。”

蒯通原为燕国人,后来,在齐国游历,所以又说他是齐国人。他听说韩信握有重权,便想说服韩信背叛刘邦,建立第三种势力,与刘项羽鼎足而立。于是,他便化装成一个看相的去见韩信。

蒯通见到韩信后说:“我是看相的。我看看他的骨骼,就知道他的中高贵还是下贱;瞧瞧他的脸色,就知道他是忧愁还是高兴;事业的成败决定于他的性情是否果断。‘以此参之,万不一失。’(意思是:拿这三项来考察一个人的前途,是有绝对把握的。)韩信听了蒯通的这番言语,便想试试。他对蒯通说:“先生给我看看怎么样啊?”蒯通说:“行,但你手下的人必须回避一下。”蒯通见随从退去后就说:“我看你的面部,做官高不过封侯,就算封了侯,也还是危而不安;我看你的背部,那富贵就没法说了。”韩信急问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蒯通煞有介事地说:“当今天下分为楚汉两种势力,这两种势力互相争斗,使天下无罪的人‘肝胆涂地’。老小死于田野者无数。我认为在这种形势下,你应成立第三种势力,与他们鼎足而立。像你这样能干的人,完全能做到这点。否则的话,让楚、汉争斗,结果必然使你反受其祸。因为你助楚得胜,你就成了汉王的罪人;你助汉打败了楚,刘邦怕你夺他的天下,你也很危险。所以我希望你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蒯通虽然费了不少心思和言语,但韩信始终不忍背叛刘邦。

鬼怕恶人

“鬼怕恶人”比喻鬼也和神一样,都是人造的。若不信鬼,也就不怕鬼。

此典出自《艾子杂说》。

艾子路过一条小河,看见一座庙宇,建筑矮小但装饰得很威严壮丽。庙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人走到水边,不能涉过,回到庙中,就搬来大王的神像,放在水沟中间,踩踏着走了过去。

又有一个走来,看见了神像,一再叹息着说:“对待神像哪能这样轻慢冒犯呀!”就亲自扶起神像,用衣服把尘土擦干净,然后把神像捧到座位上,一拜再拜而去。

过了一会儿,艾子听见庙里的小鬼说:

“大王住在此地为神仙,享受乡里人的祭祀,反被愚顽的百姓侮辱了,你为什么不施加灾祸责罚他们呢?”

大王说:“是,但应当把灾祸降给那个后来的人。”

小鬼又说:“前面那个人用脚践踏大王,再没有比这种侮辱更厉害的了,你反而不降灾祸给他;后面来的那个人,是尊敬大王的,反而要降祸于他,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王说:“前面那个人早已不信奉鬼神了,我又怎么能够降祸于他呢?”

艾子说道:“这真叫做鬼怕恶人呀!”

鬼有三技

“鬼有三技”用以说明:不受迷惑,不被阻拦,不怕恐吓,就会无往而不胜。

此典出自《子不语》。

有一个姓吕的人,是松江县的秀才,性格很豪放,自己取了个外号叫“豁达先生”。

有次,路过泖湖西乡。天渐渐黑了下来。

忽然看到一个妇人,搽粉画眉,急匆匆地拿着绳索向前走。她望见姓吕的,便跑到树下躲起来,但所拿的绳索却丢失在地上了。姓吕的拾起绳索一看,原来是条草绳,闻一下,有一股阴冷腐臭的气味。他心里明白了,这是一个吊死鬼。便将草绳藏到怀里,一直朝前走。

接着,那个妇人从树阴中走出来拦他的路。姓吕的向左走,她就拦住左边;向右走,就拦住右边,姓吕的心想,这便是大家常讲的“鬼打墙”,于是他便无所顾忌地向前冲去。

鬼拦他不住,没有办法,便大叫一声,变成披头散发、七孔流血的凶恶样子,舌头从口中伸出一尺多长,向着姓吕的跳跃。

姓吕的对它说:“你开头搽粉画眉,想迷惑我,接着挡住去路,想遮拦我;现在又装出这副凶样子,想吓唬我。你的三套本领都用完了,我还是不怕,我觉得你也没别的本领使出来了。你也该知道我向来就叫豁达先生吧?”鬼听了这些话,只得恢复原形,向他跪拜……然后急急忙忙走开了。

过五关,斩六将

“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只要有坚强的意志,肯定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英豪蜂拥而起。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在一次战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爱关羽的德才,欲收入帐下。关羽为了刘备二位夫人的安全,同时感念曹操对他的恩德,暂时为曹操效力,在一次战役中替曹操斩了敌将颜良、文丑。后来,关羽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立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去寻找刘备。由于关羽没有丞相曹操的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英武异常,斩将夺关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