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2
11315000000078

第78章 寂静主义与罗马教会的斗争

寂静主义是天主教灵修学派的一种理论。它认为灵魂的纯真在于沉静,人应当抑制个人的努力以便上帝充分施展作为。这种理论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1625年,西班牙神秘主义在莫里诺斯出版了《神修指导》一书,将这一理论系统化。他成为寂静主义的创始人。莫里诺斯提出:要使灵魂达到完善境地,就要沉静无为。无为而使灵魂返本归真,化为神性。人不应当考虑如何得救,如何达到纯真,如何达到其他目的,只应把一切交给上帝,而不必习演灵修常规。莫里诺斯的理论引起教会内部的论争。教皇莫诺森十一世虽与莫里诺斯私交甚好,但不能见容于他的理论。1687年,教皇公开谴责莫里诺斯的理论,并下令宗教法庭将他逮捕,以道德败坏和异端罪对其进行审判。莫里诺斯被判无期徒刑。但寂静主义在教会中的影响仍然很大。1688年,法国神秘主义者费奈隆著《圣徒格言》一书,进一步阐发了寂静主义理论。这部著作成为寂静主义的重要代表著作。此书出版,引起法国天主教会和法王路易十四的不满。

1699年,教皇莫诺森十二世受法王路易十四和法国天主教会之请,谴责这本书,并将已被选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费奈隆贬回本教区。至此,寂静主义派同罗马教会的斗争基本结束,寂静主义理论虽受到教皇的禁止,但仍有许多信徒,在各个地区秘密地从事他们的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