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宫廷史速读
11314600000081

第81章 阿富汗“军事政变”

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伊斯兰国政局动荡不安,政权几次易手。先是前首相达乌德于1973年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国王,建立共和国,自任总统。时隔不久,在前苏联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下,1978年4月和1979年7月,阿富汗当局又分别发动了两次军事政变。政变后,前苏联军队长期驻扎在阿富汗境内。

阿富汗是个内陆多山国家,位于亚洲的中西部,干旱贫瘠,人民生活很苦。而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为何对其政权屡屡动兵干涉呢?这得从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

阿富汗西接伊朗、南邻巴基斯坦、北部与苏联有2000余公里边界线,东面有一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远古起它便是沟通东西方的陆桥。公元前1世纪中国商人所辟“丝绸之路”便由此经过,晋代法显与唐玄奘前往印度,也是取道阿富汗。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远征阿富汗,自此这里一直是波斯、印度和中亚西亚帝国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沙皇俄国早有鲸吞之心,只是碍于英国势力未能如愿。50年代,阿富汗同苏联非常友好,苏联在军事援助的同时,把控制阿富汗政权当作进一步巩固其大国地位的一个重要步骤。

1973年,达乌德发动政变后,西方和别的伊斯兰国家诱以重利,要阿富汗疏远苏联。达乌德原来也是亲苏人物,但是禁不住美元诱惑,对苏联多年来的政治干涉,很有些反感。苏联当然也查觉到这个情况,对达乌德执政产生了怀疑,勃列日涅夫委派在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领袖塔拉基、阿明、卡尔迈勒等人回国密谋推翻达乌德政权。

达乌德从政较早,他在1946年参加内阁,担任国防大臣。1953年9月至1963年3月,达乌德一直任阿富汗首相。这个时期的经济改革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同时,阿富汗争取到苏联的援助。可是,达乌德如今有西方国家青睐,自然也不甘示弱,对阿明等人的预谋早有防范。他先发制人,未等叛乱兴起,就在1977年取缔了人民民主党,并将塔拉基、阿明、卡尔迈勒三人以“阴谋颠覆罪”捉拿归案,判以重刑,锒铛入狱。达乌德的这番举动,惹恼了勃列日涅夫,这位前苏联国家元首决定给阿富汗一点厉害。他急电驻阿富汗大使布萨诺夫,令其速回国议事。接着,布萨诺夫胸有成竹地从苏联飞回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1978年4月的一天,布萨诺夫秘密召见阿富汗坦克部队司令瓦丹舍尔和空军副司令卡吉尔,这二人都曾受训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是苏联信得过的人。对于苏联方面的部署按排,二人尽心竭力,唯恐有失。苏联一手策划的军事政变就要发生了。

1978年4月27日上午9点,一向平静的首都喀布尔突然枪声大作,不时间有隆隆的炮击声。瓦丹舍尔的T-62坦克群分作数路纵队,风驰电掣般开往达乌德总统府,卡吉尔的米格飞机也飞临空中投弹轰炸。达乌德自知形势危急,忙下令卫队死守总统府,首先是挡住地面的坦克,一面命令首都驻军火速营救。或许是真主在保佑达乌德,执行轰炸任务的阿富汗飞行员投下来的炸弹把四周的民房、商店、机关炸得砖石乱飞,可这总统府却安然无恙;开向总统府的坦克被火箭炮打废了几辆,使得后面的坦克无法前行。这时达乌德的援兵从四面八方赶来,叛军反倒腹背受敌。

眼看叛军就要支撑不住了,瓦丹舍尔不得不向苏联大使馆求助。布萨诺夫事先已备下应急良策,他即刻命令早已整装待命的七架苏军作战飞机从喀布尔郊区机场起飞,轰炸总统府。苏联轰炸机的飞行员可不手软,一番轰炸,总统府已是火海一片,总统、卫队以及增援的部队被炸得七零八落。此时的形势对叛军极为有利。

很快,叛军拿下总统府,达乌德全家躲在地下室拒绝投降。结果全家30余人被当场打死,只有一个孙女幸免。当天晚上,叛军救出关押在牢里的塔拉基、阿明和卡尔迈勒三人。在布萨诺夫的劝说下,这几个惊魂未定的领袖人物随即拼凑出一个阿富汗革命委员会,塔拉基当上总统,阿明任总理,卡尔迈勒为副总统。

这次军事政变是结束了,但其后果却令人心寒。塔拉基等三人掌权后,阿富汗便成了恐怖世界。全国1000多万人口,在不到两年内竟被杀掉100万,使得这个多灾多难的内陆国家雪上加霜,人民艰难度日。

阿富汗这三位掌权人,彼此间勾心斗角,暗怀独裁之心。先是卡尔迈勒赢得苏联首肯下,准备发动袭击,不料被塔拉基、阿明察觉,将其逮住欲置死地。可是,勃列日涅夫直接干涉此事,要求阿方立即放人,卡尔迈勒逃此一难,被改派捷克大使。不久,他怕被阿明暗算,干脆住在苏联,又与来苏的塔拉基和好。在苏联人的撮合下,他们共同策划了铲除阿明的计谋。

1979年9月14日中午,布萨诺夫大使在总统府唆使塔拉基将阿明请来想干掉他。阿明预感有不测,加强了防范,他应邀来总统府之际,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原来准备实施暗杀计划的塔拉基却被乱枪打死,这样阿明顺理成章当上了总统。

苏联政府的态度急转直下,11月份,勃列日涅夫派飞机送来伏特加、香肠等大包的物资。同时,由曾一夜间攻占捷克的帕夫洛夫斯基大将率军事代表团访问阿富汗。12月26日,苏联新任大使塔别耶夫拜会阿明,宾主谈得甚是投机。阿明完全被苏联人的热情征服了。

在12月27日晚,阿富汗军政要人参加苏联人为他们准备的盛大鸡尾酒会,酒至正酣,市内的爆炸声却不绝于耳。原来,送酒送肉的飞机里夹带进来1000余苏联官兵,这些官兵大多生长在中亚细亚,同阿富汗的土库曼、乌兹别克人同一民族,外貌很相像。他们同驻阿苏军一道,炸毁中央电信大楼,攻占了总统府等重要的目标。阿富汗人这才清醒,苏联人已直接入侵了。因电话线中断,总统阿明已无法调拨军队,仓促逃离官邸时,又落入苏军之手。几个小时后,阿明因“态度很不好”,被枪决了。

此时,阿富汗北部黄尘滚滚,10余万苏军,上千辆坦克、装甲车越过边境,进入阿富汗境内。阿军虽想抵抗,但群龙无首,只好眼睁睁看着苏军出入无人之境,未过多久,苏军便已占领了阿富汗全境。

就在阿明被处决的当日,卡尔迈勒毫无阻碍地当上新政府元首。只是勃列日涅夫对他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连他的卫兵、厨师、医生都是由苏联派来的。至于处理国务,首先得由苏联的六人顾问团过问一切,并有权决定一切。卡尔迈勒的处境,可想而知。苏军在阿的处境也危机四伏。阿富汗境内大多是崇山峻岭,机械化部队难以施展,小股游击队却是如鱼得水。几年间,10余万训练有素的苏军损兵数万,包括几位将军。这样,有了地空导弹等先进武器的游击队逐渐占了上峰。

苏联由于侵捷侵阿,很有损国际形象,国内反战情绪日渐高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于1988年5月15日起,苏军在10个月内全部撤出了阿富汗。这样,阿富汗人民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外侵和内战给阿富汗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但愿保受战乱的阿富汗有一个和平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