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宫廷史速读
11314600000066

第66章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复苏上升时期。

1926年美国第34届总统选举开始,共和党候选人胡佛,在总统竞选演说中吹牛:一旦他被选上总统,他将使贫困在美国绝迹,保证每个工人锅里都有一只鸡,每间汽车房里都有一辆汽车。胡佛最终战胜了民主党候选人、纽约州州长阿尔弗雷·史密斯,于1928年冬当上了美国总统。正当“吹牛总统”胡佛在其宝座上沾沾自喜之际,被西方世界称作的“黑色星期四”突然到来!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大门刚刚拉开,人们就蜂拥而入。开盘后不到半小时,就有300万股股票被抛售出去,中午过后又有800万股抛出,收盘时竟达1641万股,超于正常标准100万股以上。美国花旗银行、大通银行和其他两大银行的总裁们在摩根公司大厦紧急策划,拿出2.4亿美元进行干预,买进股票。但仍然无济于事,10月29日这一天更糟,抛出股票1650万股。到12月底,纽约市场股票价值总共下跌了450亿美元。从1929~1932年间,美国由于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共造成840亿美元证券贬值。

股票行情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晴雨表。股票价格暴跌,显示着美国经济的崩溃。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加拿大、西欧各国和日本,开始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1931年5月11日,奥地利最大的信用银行倒闭,随即引起各国向银行挤兑存款的风潮。1931年德国四大银行之一的达姆塔特国民银行宣告破产。国库黄金储备锐减,整个信贷体系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失业工人总数达800万,即每两个工人中就有一个丢掉工作。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损失达到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战费还要多700亿美元。

信用危机、工业危机很快蔓延成世界规模的农业危机。工业对农产品需求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购买力急剧下降,减少,又反过来深化工业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

为了保持高额利润,资本家大批销毁农畜产品。在美国有1040万亩棉花被毁在地里,有643万头猪被抛入密西西比河,谷物收割后当作取暖燃料加以毁掉。在巴西,有200万袋咖啡被扔进大海。在伦敦,整船的桔子被扔进大海。

可是全世界3500万失业工人连饭都吃不上。有的失业工人为了换取一点面包和牛奶,竟出卖自己的眼睛、牙齿和鲜血。那么,为什么还要销毁农畜产品,把面粉扔到大海里去呢?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美国一个煤矿工人的家庭也发生了这种困惑:

儿子问母亲:“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母亲:“可怜的孩子,我们买不起煤呀!”妈妈叹了口气说。

儿子:“为什么买不起?”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儿子很是惊讶:“爸爸不是采煤工人吗?矿里的煤很多呀!”

母亲叹了口气说:“是的,正是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你爸爸才失业了。”在母子俩看来所谓生产“太多”,成了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的,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危机“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列宁语)。在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中,由于出现了货币,卖者取得货币后,不一定马上买商品。有些生产者的商品就可能一时卖不出去,造成买和卖的脱节,卖不出去的商品,就是“生产过剩”。

这里的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没有购买能力,买不起东西,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来说,产品显得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不是说社会生产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实际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在美国进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吹牛总统胡佛仍然放不下面子。他声称“救济失业工人是私人慈善团体的事情,由政府来做是可耻的”。当时美国成千上万的失业者及其家属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救济,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根本无法交付昂贵的房租,被迫搬出楼房,只好用破木板和废铁皮搭个简陋的房子栖身。这样的小屋比比皆是,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贫民窟,美国人给这类陋屋起了个幽默的名字,称为“胡佛小屋”。胡佛竞选时许诺的“锅里有只鸡”自然兑现不了。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规模的反饥饿和工人罢工运动高涨,各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1930年3月6日,美国爆发了1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1932年夏,美国2万退伍军人向华盛顿进军,导致了美国政府在7月28日动用军队镇压。法国在1930年发生了1700次罢工;英国在1930~1933年发生了1430次罢工,1931年还爆发了水兵暴动;西班牙在1931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切极大地激发了各国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宣称,为美国这个伟大国家的复兴和繁荣“我向你们,向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他一上台就宣布实行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条件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涉。他下令所有的银行暂时休业,进行整顿、宣布破产的要破产。但他特意保留了一些银行,由政府出资保障存款安全。如此以来,银行的信用度一下得到提高,在农业方面,他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政府付款补偿。最主要的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政府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案》。还兴建许多公共工程,以保证工人有就业的机会。

罗斯福新政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33~1935年,主要目的是复兴救济;第二阶段1935~1939年,主要目的是改革。罗斯福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历行改革,制定了一大批法令,新政使生产逐渐恢复,社会趋向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从而使美国摆脱了危机。

然而,面对经济危机,另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等,为获取新市场,用战争掠夺殖民地人民的物资和廉价劳动力,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权,疯狂地扩军备战,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了对外扩张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