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宫廷史速读
11314600000052

第52章 彼得大帝

1682年,一个刚满10岁的小沙皇登基了。他就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

彼得即位不久,他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借助射击军兵变,上台执政。彼得被迫和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他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把自己的小伙伴编成两个“游戏”兵团,整天在绿荫环绕的村庄中,建筑土堡,进行军事演习及仿战游戏。

7年以后,彼得长大了,他的游戏兵成了两支训练有素的近卫军。索菲娅意识到,彼得是个危险的对手。1689年8月,她发动兵变,企图废掉彼得,但是阴谋失败,索菲娅被送进修道院。

彼得开始亲自执政。这时的俄国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经济也很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彼得认为首先要有出海口,他宣称“水域,这就是俄国所需要的。”有了出海口,就等于打开了通向西欧的窗口。

1695年1月,彼得亲率3万大军进攻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由于没有海军,彼得不能从海上包围亚速城堡,而土耳其舰队却可以经常提供援助,这次远征失败了。他并不灰心,用一年多时间建立了一支舰队。1696年春天,30艘俄国战舰出现在亚速海上,俄军水陆并进,围攻亚速城堡,土耳其战败求和,亚速海落到了俄国人手中。

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俄国富强了。彼得又开始为俄国寻取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方,首要的进攻目标就是瑞典。瑞典是北欧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欧洲强国之一,它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彼得要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是一项非常大胆的决定,是对俄国的一次严重考验。

1700年秋天,彼得率3万大军从莫斯科出发,一路行进了两个月,初冬的时候才到达瑞典在彼罗的海沿岸的一个重要城堡纳尔瓦。彼得等队伍集结完毕,立即下令围攻。一连猛攻了两个星期,瑞典军队顽强抵抗,纳尔瓦城堡又非常坚固,俄军的炮弹都快打完了,纳尔瓦依然还在瑞典人手里。

这时,瑞典18岁的国王查理十二世正亲自率领1万多名瑞典军人,首先击败俄国的盟友波兰和丹麦,然后又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纳尔瓦,增援被围的瑞典军队。

初冬的北欧已经十分寒冷了。天空阴暗低沉,飘着雪花。俄军在纳尔瓦激战了将近一个月,已经疲惫不堪,后边的粮食又供应不上,俄军忍着饥饿伏在战壕里,怨天怨地。瑞典军队在凌晨时分突然发动了攻击,前锋已悄悄摸到了俄军的阵地上。俄军立即乱作一团,有的茫无目标地射击。有的看势头不对,开始逃跑。一个俄国军官忙乱中带领部队渡过涅瓦河,瑞典军队的炮弹正在他们中间开了花,俄军人仰马翻,无数人掉进冰凉刺骨的河水,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一仗下来,俄军几乎全军覆没,伤亡1万多人,大炮和各种武器全被瑞典人缴获,军官大多数死在了战场上,彼得一世侥幸逃脱。

当瑞典人欢庆自己的胜利时,彼得正在自己的皇宫里考虑如何重建俄国军队,报仇雪耻。

他首先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权。为了向国外购买武器装备,他把赋税提高了4倍,还增加了各种新的税收。对于老百姓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不缴税的,就连妇女的洗衣盆,死人的棺材、房子的烟囱,人脸上的胡子,都要缴税,甚至连人的眼珠如果不是蓝色而是黑色或灰色,都要缴税。

他又下令全国每25户农民出一名终身服役的士兵,很快重建了一支拥有20万人的陆军,他高薪聘请外籍军官到俄国服务,让他们严格训练俄军士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命令每三座教堂交出一口大钟,很快就铸造了300门大炮,比在纳尔瓦损失的大炮多3倍。他命令每1万个农民要缴纳一艘战舰的钱,然后又征集全国的工匠加紧建造船只,迅速地造了40多艘大船和200多只小船,建立了俄国第一支海军舰队——波罗的海舰队。

一年之后,彼得率领强大的俄国军队向波罗的海进军。这一次,他们包围了纳尔瓦附近的尼恩尚茨堡。彼得笑着对部下说:“我要在这里开一桌炮火宴席。”几十门大炮整整轰击了一天,终于将要塞炸开了三个缺口,步兵呐喊着蜂拥而进。瑞典军队抵挡不住,不得不投降,俄军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接着彼得又率军攻占了吉诺特要塞。纳尔瓦和尼恩尚茨堡要塞、吉诺特要塞的地理位置成品字形结构,可以互相保护,现在只剩下纳尔瓦城堡了。

彼得坐着军舰,命令士兵倒举瑞典国旗和军旗在纳尔瓦城堡前向瑞典军队示威。守城的瑞典将军戈恩看后不屑一顾地说:“彼得是我手下败将,去年这个时候,他要不是逃得快,早当了我的俘虏。今天却在这里耀武扬威,真是可笑。”第二次纳尔瓦大战开始了。俄国军队首先还是用炮火轰击。100多门大炮,对准纳尔瓦城猛轰,炮声震天动地。城里的瑞典军队也不甘示弱,用炮火还击,双方炮战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纳尔瓦的城防工事极为坚固,俄国人毫无办法,瑞典人也被俄军猛烈的炮火吓得心惊肉跳。戈恩感到俄军今非昔比,长期打下去,纳尔瓦终究要被攻破,他决定派人向瑞典国王求援。

瑞典信使一出纳尔瓦,就被俄军抓住,带到彼得面前。彼得看完戈恩给瑞典国王的信,突然有了主意,为什么不将计就计攻破纳尔瓦呢?

他马上召集将军们开会,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几名将军一听,立即大笑,齐声称赞:“陛下真是神机妙算!戈恩怎么也不会怀疑的,我们看着戈恩这个笨蛋怎么上当吧。”数天之后,一队瑞典军队向纳尔瓦开来,他们冲破俄军的包围,来到纳尔瓦城下,戈恩一见援军到来,大喜过望,马上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接援军进城。城门打开了,瑞典援军一进城却对准自己人开火起来,原来这支瑞典援军是俄国人装扮的,这正是彼得的妙计,戈恩果然上当了。

城外的俄军一见自己人攻进城内,也像潮水一样向前涌来。俄军想起了一年前自己的耻辱,个个奋勇争先,猛冲猛杀。戈恩见纳尔瓦已经守不住,只得下令投降。

俄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彼得夺取出海口,打开“朝向欧洲窗户”的计划完成了第一步。然后,彼得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要塞卡朗施塔特,在叶尼萨利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地处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汇合点,控制着通向波罗的海的水路。彼得选中这块地方作为未来的首都,使它成为真正的通向欧洲的商口。

1712年,彼得在涅瓦河两岸的荒岛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取名为彼得堡,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

1709年6月27日,俄国和瑞典的波尔塔瓦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激战。彼得亲临前线指挥,他的帽子和马鞍都中了枪弹。最后,瑞典溃败,查理十二世逃到土耳其。后来俄军又多次在波罗的海打败瑞典。1721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从而解决了北方出海口问题。

1721年10月,俄国枢密院尊称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