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宫廷史速读
11314600000044

第44章 沙皇伊凡四世

1530年8月25日,俄罗斯皇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生下了伊凡四世,即日后威名远扬的伊凡雷帝。伊凡三岁时,他的父亲瓦西里三世去世,小伊凡登上了俄罗斯大公的宝座。因新主年幼,由母后摄政,皇叔尤利和安德烈辅佐。

光阴似箭,转眼小伊凡便17岁了。这位聪明的小幼主,在大贵族们无休止的相互争斗中渐渐成熟了,他准备亲理朝政。伊凡四世不喜欢大公的称谓,他认为“沙皇”这一称号可与恺撒大帝相比。于是在行加冕礼前,伊凡突然宣布称自己为沙皇,不再沿袭大公的称谓。

1547年1月6日,伊凡在莫斯科隆重地举了加冕典礼。在满朝官员面前,伊凡四世被尊为“全俄罗斯君主,上帝加冕的神圣沙皇”。

伊凡四世举行加冕大典后,和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姑娘完婚。她的祖先在十四世纪时离开普鲁士迁到俄罗斯定居。这位幸运的少女名叫阿纳丝塔霞·罗曼诺芙娜。沙皇不只因为她的外表美丽还因为她心地善良,笃信上帝。这些品质深讨沙皇的喜欢。

无限的君权使这位年轻的沙皇忘乎所以,开始整天不理朝政了。他沉溺于酒色之中,将国家大事委托给外戚——大贵族格林斯基去处理。

格林斯基将过去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措施,全部废除,将部分城市和土地分给自己的党羽和亲属,并加重了对下层百姓的搜刮。他的一系列做法遭到了各阶层人士的不满。

1547年6月21日,莫斯科突然发生大火,接着就是一阵罕见的飓风。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到整个城市,大批民房被火舌吞没,就连克里姆林宫也逃劫难,宫内的教堂殿宇立刻化为灰烬。

当时,没有任何消防措施,眼看着大火熊熊,人们都束手无策。孩子们的啼哭声、妇女们失去孩子和财产的嚎叫声、老人们望着自己房子被火吞没时的嚎啕大哭声汇成一曲令人哀痛欲绝的交响乐。

一些幸运地从瓦砾中爬出来的人穿着冒火的衣服仓皇地逃往河边,一些没来得及逃跑的人全都葬身火海了。在这次火灾中,被烧死了一万七千余人,其中还不包括儿童。

这场大火直到半夜才熄灭,整个莫斯科城被焦糊味所笼罩着。焦头烂额的人们在废墟中寻找着血肉模糊的亲人的尸体。人们不时地发出绝望的哀嚎。这场大火之后,到处有人传说:“大火是格林斯基家族放的。”

人们听了都半信半疑。这时,与格林斯基家族有仇的舒伊斯基家族的人们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人们便信以为真了。五天后,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们聚集在克里姆林宫广场上,群情激奋地大声高呼:“惩罚纵火凶手!”人们拥到格林斯基家,把他拖出来痛打一顿,然后将他绞死了。

大家仍觉得未解心头之恨,还要惩办皇舅米哈依尔和他的母亲安娜公主。沙皇伊凡四世面对百姓的暴动感到惊恐,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严,决定镇压。他下令禁卫军向人们开枪,有的人当场倒在血泊中,其他人见事不好,都逃跑了。暴动被镇压下去,莫斯科又恢复了平静。

沙皇见暴动平息了,才松了口气。他两眼直视远方,经此劫难,伊凡深深意识到大权旁落的危险。他咬紧牙关,用拳头捶着自己的胸,决定亲自临朝,整顿朝纲。

1549年,伊凡四世开始推行军事、政治、司法、经济各方面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军事改革是中心环节。政府限制按出身门第高低选任军官的旧制,提高中小贵族在军队中的地位。后来又改革兵役法。沙皇命令每个世俗封建主按一百五十俄亩土地出一名骑士的标准,向沙皇提供骑兵队。

政治改革主要是改组国家机关,废除世袭领地,增设新的中央国家机关。司法改革主要是统一全国法律,在各地设立司法机关,负责审理重大刑事案件,从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司法权。

经济改革主要是推行沙皇特辖区制度。伊凡四世把全国的土地划分为两部分:一为普通区,由贵族组成的“杜马”管理;一为特辖区,由沙皇直接管理。沙皇将全国最肥沃的土地和最繁荣的商业区划入特辖区,凡在特辖区内的原属于某个大贵族的世袭领地一律收归皇室所有,大贵族失去的领地则从遥远的普通区得到补偿。

这样一来,大贵族受到了严重打击。于是,不断发生谋反的现象。沙皇为了镇压大贵族的反抗,建立了由中小贵族组成的特辖军团,以极其残忍的手段镇压敢于造反的贵族。结果,伊凡获得了“恐怖的伊丹”的称号,也就是人们通称的“伊凡雷帝”。

沙皇通过改革,力量逐渐壮大起来,便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向东方扩张的首要步骤是征服喀山。1552年6月16日,沙皇亲自统率十五万大军从莫斯科出发,大举进犯喀山。远征途中,沙皇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们士气高涨。8月中旬,大军兵临喀山城下。

当时,喀山守军只有三万余人,但斗志高昂,发誓决一死战。伊凡四世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恶战。23日,他命令攻城,俄军如潮水般涌到城下,奇怪的是城中竟无一人还击。原来,人们都躲进市中心的中央堡垒里去了。当俄军走近时,保垒寨门突然大开,凶猛的鞑靼人个个扮装得像青面獠牙的恶魔一样冲了出来。俄国的士卒从未见过这种阵势,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求上帝保佑。军官们见状,连踢带打,才算把队伍带出城外。

沙皇心急火燎,在焦躁中突然计上心头。他立刻发布命令,让工兵开始挖地道,直通到鞑靼人的堡垒之下,然后堆上炸药。只听一声巨响,大地都在颤抖,鞑靼人的肢体随着爆炸声飞上了天空。十万俄军齐声高呼道:“上帝与我们同在!”

俄军冲进城内后,见人就杀,甚至连妇女和儿童都不放过,直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沙皇征服了喀山之后,回到莫斯科,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胜利的喜悦心情平静下来后,沙皇又觉得美中不足了:俄罗斯属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要想称霸欧洲,就必须占领立沃尼亚地区,打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思考成熟后,沙皇对群臣说:“波罗的海海水的分量是值得用金子来衡量的。”

经过一番准备,1558年1月,沙皇借口立沃尼亚骑士团与立陶宛结盟反对俄罗斯,发兵向波罗的海沿岸大举进攻。

这次战争共进行了二十五年,分三个阶段,其间大小战役不胜枚举。

关键的第三阶段是从1561年开始的。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时,立沃尼亚战争已演变成国际战争。波兰、立陶宛、瑞典等国都卷入了战争。

这一阶段刚开始时,战争形势对俄军有利。沙皇的军队节节胜利,甚至威胁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安全。

这时,沙皇手下的一员猛将库尔布斯基因在战场上失利,被沙皇痛斥了一顿。他心有余悸,便投降了波兰军队。库尔布斯基为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特地写了一封长信,派心腹送给沙皇。沙皇接过信后,勃然大怒,用铁杖的锐利尖头刺透送信人的脚面,将他钉在地上,还用凶狠的双眼怒视着信使。信使也不示弱,虽然血流满地,仍咬紧牙关,一声不哼。

一个官员用颤抖的声音读着那封信:“……使全世界最背信弃义的君王也望尘莫及的暴君,现在听我进言:……你为什么要用酷刑折磨以色列勇士,难道他们不是上帝送给你的杰出的武士吗?……你有眼无珠,视道德为邪恶,认光明为黑暗;那些当之无愧的俄罗斯保卫者,他们怎么冒犯过你呢?……我只有一言相告:迫使我背弃神圣俄罗斯的是你。我为你洒过热血,此刻吁请洞悉人心的上苍为我复仇……永别了!我们从此刻永别,只有到最后审判时,你才能见到我。不过,无数冤魂流下的泪水正准备使你这位暴君受刑。那些亡灵才真是可怕!你屠杀的那些人正聚集在上苍宝座四周,要求报仇雪恨。你的军队救不了你……但愿这封血泪写成的信将埋到我的坟墓内,我要带着它去接受上帝的审判。阿门。”

沙皇听完信后,气得脸色铁青,眼睛里喷出怒火,好像要一口把那信使吃掉似的。他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处以极刑!”

库尔布斯的投降,使俄军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败局是不能挽回了。1583年,沙皇被迫停战。俄国不但没有夺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反而把一部分俄国领土割让给了敌国。

从此,沙皇一反常态,整天里酗酒放纵,喜怒无常,猜忌多疑。这样,严重地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

1584年初,沙皇体力不支,衰老迅速,全身浮肿,皮肤一片一片地脱落,浑身散发着难闻的臭气。

一天傍晚,沙皇感到室内烦闷,想起当初没有病时,经常在外面观星,便命侍从将他抬到室外。抬头望着满天繁星,他心中豁然开朗。这时,空中突然出现一颗尾部呈十字架形的彗星。沙皇立刻愣住了,脸上呈现出一副凄惨的表情。他凝视着夜空,喃喃自语道:“这是我归天的预兆。”

彗星过去不久,沙皇于3月18日驾崩了。他活了54岁。

伊凡四世在位时,俄罗斯向东扩张,囊括了伏尔加河流域。

伊凡四世是俄罗斯第一个沙皇,对俄国专制制度的确立和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