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宫廷史速读
11314600000043

第43章 战无不胜的斯特凡大公

中世纪时期的罗马尼亚分为摩尔多瓦、蒙特尼亚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封建公国。由于民族内部不统一,经常遭到外族人的侵略。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鞑靼人称雄一时,逐鹿欧亚大陆的疯狂年代里,斯特凡大公面对强敌,奋起抗战,保卫家园,南征北战40年,使罗马尼亚人扬眉吐气。他的名字从此彪炳史册,成为罗马尼亚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骄傲。

大约是在公元1433年,斯特凡生于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王宫里。他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王子,他的母亲是罗马尼亚另一个公国蒙特尼亚的公主,斯特凡在王宫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渐渐成长起来。

他14岁那年,一场宫廷政变差一点使斯特凡丢了性命。那年,他的叔叔彼得·阿隆用阴谋手段杀死了他的父王,篡夺了王位。幸亏几位亲信鼎力帮助和保护,母亲才带着斯特凡逃出了王宫,来到外公的蒙特尼亚公国避难。

斯特凡和母亲在蒙特尼亚避难七年之久。这期间,虽然母子俩受到优厚的待遇,但一想到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日子,已经成人的斯特凡总是愤恨不已。为了夺回王位,报杀父之仇,斯特凡在蒙特尼亚面壁七年,钻研史籍,熟读兵书。同时,他招募义勇,苦练本领,准备有朝一日杀回国去。

1457年,摩尔多瓦在彼得·阿隆的昏暴统治下发生动荡,斯特凡抓住有力时机,率领1000名精兵,踏上久别的故国土地。

摩尔多瓦公国的人民不堪忍受彼得·阿隆的暴政,纷纷揭竿而起。特别是当斯特凡的关于彼得·阿隆杀兄篡位的檄文发布后,人们都反戈一击,斯特凡的队伍很快就增加到6000人。

彼得·阿隆不甘心退出王宫,他连忙组织军队阻击。两军对垒之时,年仅20多岁的斯特凡运用左右两翼迂回包抄,自己率精兵正面进攻敌军大本营的战术,一举击溃敌军。彼得·阿隆见大势已去,慌忙亡命国外。于是,斯特凡长驱直进,一路势如破竹,大小贵族、骑士纷纷倒戈,表示效忠斯特凡。就这样,斯特凡顺利地占领都城,被人民拥戴为大公,登上了本该属于他的摩尔多瓦公国君主的宝座。

斯特凡大公当政之日,正是罗马尼亚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南部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北部包括罗马尼亚三个公国的弱小邻国虎视眈眈。而蒙古人中的一支鞑靼兵,又不时在东北方边境进行掠夺和骚扰。尤其不利的是,罗马尼亚的三个公国又各自为政,彼此独立,不能联合起来抗击敌人。

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斯特凡大公首先在摩尔多瓦实行了一整套富国强兵的政策。为了能在与列强斗争中生存,他建立了一支由正规军、义勇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体系。正规军有良好的素质,纪律严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共计4000人。其中有忠于君主、不畏牺牲的宫廷卫队1000人,有维护中小贵族及富裕农民利益的禁兵3000人。这是一支常备不懈的军队,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义勇军也是4000人,由骑马的自由农民组成。这支队伍自置武器,平时进行弓箭、长矛、马刀和利剑的训练。主要任务是担任地方性的防御。民兵数量最多,共有5万,包括骑兵和步兵两种。他们耕战结合,主要任务是保卫家乡。这三种队伍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能攻能守,配合紧密。

斯特凡大公还大力改进武器装备。他不但重视常规武器如长矛、大刀、弓箭的改进,还招用炸药师,用石头和铅块制成杀伤力很强的散弹。

1470年8月,一支鞑靼军队渡过第聂伯河,分兵两路,一路袭击波兰,一路袭击摩尔多瓦。斯特凡大公闻报,立即发动全国人民,作出战斗部署,严阵以待。他针对鞑靼人游牧特点,诱敌深入,巧设埋伏,终于把来犯之敌全部歼灭。

打败了鞑靼人,摩尔多瓦人民受到很大鼓舞。然而,更严重的考验接踵而来。1474年底,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趁罗马尼亚人欢度圣诞之机,发兵12万人,越过多瑙河,企图一举吞灭摩尔多瓦。

奥斯曼帝国与摩尔多瓦仅隔一条多瑙河,贪婪成性的帝国苏丹(即国王)早就对摩尔多瓦及罗马尼亚其他两个公国垂涎三尺。此次入侵,土耳其人杀气腾腾,根本没把弱小的摩尔多瓦放在眼里。

当时,摩尔多瓦的全国军队仅有4万人。面对强敌,斯特凡大公全无惧色。他立刻派人联络盟军,得到1万援兵,他要依靠这5万兵力,以智慧战胜敌人。

战争一开始,土耳其人凭着优势兵力长驱直入,占领了摩尔多瓦的大片领土,但斯特凡大公却针锋相对,实行坚壁清野,将所有粮食埋藏起来,将所有水井都堵死,使入侵之敌陷入生存的困境,然后,他集中优势兵力,避实就虚,专攻土耳其军的薄弱环节,使土耳其的进攻速度大大减弱,并且始终让其处于一种疲惫不堪的处境。

最后,斯特凡大公选中了瓦斯卢伊附近的高桥,这里河谷狭窄,两面背水,沼泽丛林很多,是打伏击的好战场。

1475年1月,土耳其的大军渐渐地让斯特凡大公诱进了高桥,诱进了事先设置好的伏击圈。

看到时机成熟,斯特凡大公一声号令,顿时伏兵齐出,利箭和石雷散弹如雨,土耳其兵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许多士兵陷入泥潭不得脱身。这时,斯特凡派出一支轻骑兵,在浓雾的掩护下,直扑土耳其的中军。土耳其军一下子被拦腰截断,首尾不相呼应,指挥失灵,伤亡惨重。

土耳其军的主帅见势不妙,慌忙组织突围。结果又遭到摩尔多瓦军左右两翼及后路的三面截击。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土耳其的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十几名高级将领被俘。这就是闻名西方战争史的“高桥之战”。连土耳其人自己也承认,这是奥斯曼帝国有史以来从未遇到的惨败。

这次惨败,使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恼羞成怒。1476年夏,他下令亲征,率兵20万,直扑摩尔多瓦。

斯特凡大公再次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抢修工事,加固城堡,打造武器,坚壁清野。组织各地民兵,采取游击战术打击敌人,他自己则亲率一万精兵,同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周旋作战,多次给敌人以重创,使土耳其兵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到一年,加上给养不足,疫病流行等原因,土耳其军队最后不得不狼狈地撤出了摩尔多瓦。

1504年,斯特凡大公去世了,人民十分怀念他。他在位47年,身经36战,有34战获胜,成为罗马尼亚人有口皆碑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被后人拍成电影而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