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外敷偏方(偏方三书)
11312700000012

第12章 药物外敷治疗妇科及男科疾病偏方

1. 崩漏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无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分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大类。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偏方一

[组成]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焦艾叶30克。

[用法]前两味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取药末适量,用艾叶煮浓汁,熬调成膏。纱布包裹,敷脐部,胶布固定,1日换药1次,直至血止。

偏方二

[组成]黄芪、杜仲、蚕砂、炮姜炭、赤石脂、禹余粮各10克,灶心土340克。

[用法]将前6味研细末,灶心土煎水调药粉如糊状,敷于脐部,上盖塑料薄膜,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

偏方三

[组成]栀子炭、棕榈炭、地榆各6克,鲜小蓟、鲜鸡冠花各15克。

[用法]将前3味研细末,后2味捣烂与药粉混合,用塑料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4次。

偏方四

[组成]烟叶适量,生盐少许。

[用法]将烟叶捣烂如泥,入生盐拌匀,用纱布包好,敷肚脐上,每日换药1次,连敷3~5日为1疗程。

偏方五

[组成]食盐1茶匙,艾绒炷10~20壮。

[用法]将食盐研末,过筛备用,取艾绒制成0.5×0.3×0.3大小的艾炷备用。嘱患者平卧床上,取食盐1茶匙填入其脐窝中,盐约高出皮肤0.3厘米,将艾炷置于盐上点燃灸之,连续不断地灸九壮为1疗程,一般灸九壮即可止血。适用于气血虚弱型崩漏。

偏方六

[组成]食盐、蒲黄炭各等量,艾炷适量。

[用法]将食盐和蒲黄炭混合拌匀,贮藏备用。取上药适量,填满患者脐孔,高出皮肤少许,继之把艾炷置于药面之上,点燃灸之,须频灸,至阴道出血停止方可停灸。一般灸1~2次即可奏效。

偏方七

[组成]吴茱萸、食盐各等量,黄酒少许。

[用法]先将吴茱萸研为细末,与食盐混合调匀取15克与黄酒少许调匀、制成3个如5分硬币大的药饼,分别贴在肚脐(神阙)、隐白、脾俞穴上,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并用艾灸30~45分钟,每日1次。

偏方八

[组成]蓖麻仁30克,蓖麻叶2张。

[用法]将蓖麻仁打碎,与蓖麻叶共捣至极融烂,如厚膏状。将药膏分2份,分别贴于百会、神阙穴(肚脐),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日换敷1次,贴至血停为止。止血后应急用黄芪、党参各30~45克,煎汤频服,连用5~7天,以巩固疗效。

2. 带下病

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的分泌物,滑润阴道,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过多,色、质、味异常,即为带下病。西医诊断为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疾病及宫颈癌、宫体癌等均可出现带下病等病症。

偏方一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3克,炮附子10克,补骨脂12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备用,将脐温水擦净,把药粉适量放入脐中,上盖软纸片,再加棉花,最后以胶布固封,5天换药1次。适用于脾肾两虚型带下病。

偏方二

[组成]白鸡冠花(醋灸)、红花(酒炒)、白术、荷叶(烧炭)、茯苓、陈壁土、车前子各等份,黄酒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35克,用黄酒调作稠糊,分别涂布脐中、脾俞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适用于带下如涕如唾,淋漓稠粘不断。

偏方三

[组成]苍术、白术各2克,金樱子1克,白果1克,皮硝1克。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敷于脐孔,外用胶布封固。每2天换药1次,每天用热水袋热敷1~2次,每次15~30分钟。适用于脾虚型带下病。

偏方四

[组成]芡实30克,桑螵蛸30克,白芷20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连用5~7天。适用于肾气不足而致的带下病。

偏方五

[组成](1)硫磺18克,母丁香15克,元寸3克,朱砂3克,独头蒜(去皮)2枚(2)川椒50克,韭菜子、附子、肉桂、蛇床子各20克,独头蒜300克,芝麻油500毫升,广丹250克。

[用法]先将第(1)药方中诸药粉碎为末,过筛(朱砂另研末),以独头蒜与诸药末混合,捣融如膏。制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再将第(2)药方中诸药放入油内,入锅加热将药炸枯,过滤去渣,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徐徐加入广丹,搅拌收膏后待用。同时将熬制的黑膏,摊于6至8平方厘米牛皮纸上,每穴取药丸1粒,粉碎放黑膏药中间,贴于曲骨、关元、脐中(1穴1丸,1张膏药),3日换药1次。

偏方六

[组成]姜椒膏(中成药,药店有售)。

[用法]将膏药贴脐部,5~7天换药1次,连贴5~10贴。适用于白带清稀,久不孕育,腰腹冷痛。

偏方七

[组成]黄柏2克,茵陈1克,芡实1克,樗白皮2克,鲜鸡冠花适量。

[用法]将前4味药研为细末,与鲜鸡冠花同捣如泥,敷于脐孔,上盖塑料薄膜,外用胶布封固。2~3天换药1次,每天用热水袋热敷15~30分钟。适用于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挟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秽臭气,阴中瘙痒,时有小腹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偏方八

[组成]食盐、艾叶各等量,米醋适量。

[用法]先将食盐,艾叶碾为粗末,加入米醋适量,炒热装入白布袋中,制成熨袋备用。取炒热的盐艾药袋置于患者脐部熨之,待温后将药物温敷脐孔上,外以纱布扎紧固定。每天熨敷1次。直至病愈为止。适用于带下过多,色黄白相兼,恶臭,阴道瘙痒或灼痛。

偏方九

[组成]鹿茸0.3克,附子1克,菟丝子2克,金樱子1克,麝香0.3克。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用白酒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封固。3~5天换药1次,每日用热水袋热敷15~30分钟,也可将上药加大10倍剂量(麝香药量不变,鹿茸改为1克)加艾叶15克研末,做成肚兜经常佩带,两周换药1次。适用于带下清稀量多,腰酸身困乏力。

偏方十

[组成]冰硼散适量。

[用法]月经净后3~5日,常规消毒会阴,用窥器暴露宫颈,以灭菌棉球拭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继用1%新洁尔灭冲洗阴道,根据病变程度将一带线尾无菌棉球,视 糜烂面的大小蘸取不同量的冰硼散,敷在患处,1日1次,6~7日为1疗程。

偏方十一

[组成]炒白芥子、白鸡冠花(醋炙)、白果仁,白胡椒、白术各3克,灶心土30克,车前子15克。

[用法]先将灶心土炒褐黑色,诸药研末,倒入灶心土同炒片刻,注入适量白酒,做成2个药饼,温敷于神阙(肚脐)、隐白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7天贴药1次,敷贴24小时后去药。

3. 妊娠呕吐

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或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呕吐。若仅见恶心嗜酸、择食,或晨间偶有呕吐,为妊娠早期的正常反应,一般12周后即可逐渐消失。

偏方一

[组成]丁香15克,半夏20克,生姜30克。

[用法]丁香、半夏共为细末,生姜煎浓汁,调为糊状,取适量涂敷脐部,外盖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3天。

偏方二

[组成]生姜6克。

[用法]将生姜烘干,研为细末,过筛,以水调为糊状,敷脐,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次,连用3天。

偏方三

[组成]半夏15克,砂仁3克,生姜汁1小杯。

[用法]将前2味药碾成细末,以生姜汁调和药末如糊状备用。临用时先用生姜片擦患者脐孔发热,再取药糊涂敷于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涂药3~5次,干后再涂,须频换涂药,疗效方佳。适用于肝胃不和型妊娠呕吐。

偏方四

[组成]刀豆子5个,白蔻3克,生姜汁、生紫苏叶汁、生萝卜汁各1小杯。

[用法]先将刀豆子、白蔻共碾碎成细末,再取姜汁、紫苏叶汁、萝卜汁与药末拌合调匀,捣成厚膏状,备用。取药膏加黄酒适量炒热,趁热将药膏敷贴于患者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贴紧。每天换药1~2次,通常敷药1~2次后呕吐即缓解,如未愈再敷至病愈为止。

偏方五

[组成]炒白术2克,砂仁1克,半夏1克,生姜30克。

[用法]将前3味研为细末,用药末与鲜生姜30克共捣融如膏,贴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2~3天换药1次,每天用热水袋热敷15~20分钟。

偏方六

[组成]苏叶、黄芩、半夏各3克。

[用法]将上3味药研为细末,竹茹煎汁调药末敷贴脐部,外用胶布固封,每日换药1次,连用3天。

4. 妊娠小便不通

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而痛,心烦不得卧者,称为妊娠小便不通。本病多发生于妊娠后期。

偏方一

[组成]冬葵子、滑石、栀子各3克,田螺9克。

[用法]前3味药共研末,和田螺肉共捣烂如膏,或用葱汁将药粉调膏。贴脐中。

偏方二

[组成]滑石120克。

[用法]每次取滑石粉30克,水调为糊,敷于脐部,上盖纱布,胶布固定。干后再换。

偏方三

[组成]田螺3个,滑石、盐各少许。

[用法]捣烂,拌匀,敷贴脐中和气海穴(脐下1.5寸)。

偏方四

[组成]党参10克,当归6克,红花6克,炮姜3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前4味药共研为细末,以姜汁调为糊状敷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敷药2次,每次2~4小时。适用于气虚型产后小便不通。

偏方五

[组成]干姜10克,川椒6克,食盐少许,大葱适量。

[用法]前3味研为细末,与大葱共捣敷脐。炒热敷之更佳。适用于产后小便不通。

偏方六

[组成]葱白适量,炒盐15克。

[用法]上药混合,捣融如膏状,贴脐中,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

偏方七

[组成]车前草30克。

[用法]用冷开水洗净,捣烂如泥。用温毛巾将肚脐擦干净,然后将药敷上,用布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用2~3日。

偏方八

[组成]大蒜1枚,栀子3枚,盐少许。

[用法]捣烂,贴脐。

偏方九

[组成]甘遂15克,甘草10克。

[用法]将甘遂研为细末,备用,甘草煎汤,待服。取甘遂末以水调成膏状,敷于患者脐孔内,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继之将甘草煎汤汁服下。此法用后片刻,小便即通。

偏方十

[组成]冬葵子3克,滑石3克,栀子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和田螺肉9克共捣烂如膏,或用生葱汁将药粉调膏,贴脐中立通。

偏方十一

[组成]葱白适量,炒盐15克。

[用法]将两药混合捣融如膏状,贴肚脐上,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

偏方十二

[组成]炒花椒10克,炒食盐15克,炒葱白3棵。

[用法]药共捣烂如膏状,贴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偏方十三

[组成]四季葱(大葱连用)500克。

[用法]将其洗净,用手截断,放入锅内炒热,分2次轮流使用,每次取250克,用布或毛巾包裹,热熨脐腹部(自脐部顺次向耻骨部熨之),冷则易之,每天1次,每次约30分钟。

偏方十四

[组成]食盐30克,艾绒适量。

[用法]将艾绒捏成黄豆大艾炷21壮,嘱孕妇仰卧,将食盐填入患者脐孔穴中,再取艾炷置于食盐面上点燃灸之,连灸21壮,如果小便仍不通,再灸至小便通利为度。

偏方十五

[组成]磁石5克,商陆5克,麝香0.1克。

[用法]将前2味研成极细末后,兑入麝香研匀。将药粉分成2份,分别填摊于脐中及关元穴上,覆盖胶布,一般数小时见效,可自行排尿时即去其药,若无效,次日更换敷之。

偏方十六

[组成]麝香150毫克,葱白10余根,炒盐适量。

[用法]将炒盐中加麝香,填入脐中,外用葱白作1束,切如半指厚,置肚脐上以艾灸之,觉热气难忍为度,小便即通。

偏方十八

[组成]食盐、葱白各适量。

[用法]先将炒热的食盐填入脐内,上置葱饼(葱白捣成泥状,压成约0.3厘米厚),然后将艾炷压在葱饼上,点燃艾炷,待皮肤有灼痛感时再换1个艾炷。待有热气入腹内难忍即有尿意。小便自解后,可隔日再灸1~2个艾炷以巩固疗效。

5. 难产

难产是指妊娠足月,到分娩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的病症。

偏方一

[组成](1)生龟板240克,芝麻油500毫升,铅粉60克,黄丹(炒)60克;(2)车前子12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半夏6克,冬葵子12克,枳壳、白芷、白蔹各5克,葱汁20毫升,芝麻油适量。

[用法]先将(1)方中龟板入油内入锅加热,炸至焦枯,过滤去渣,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时,徐徐投入黄丹、铅粉,搅拌收膏。然后将(2)方中八味药粉碎末过筛,加入葱汁,芝麻油调如膏状备用。同时先取膏药贴脐中,再将药糊涂于膏药上面,覆盖固定,安卧即生。

偏方二

[组成]生龟板60克,当归、川芎各30克,发灰15克,蝉蜕7个,蛇蜕1条(烧灰)。

[用法]诸药研末混合,过筛,以葱汁、麻油各半适量,和药末调如糊状,取药膏后敷于脐中、关元穴上,覆盖固定,闭目静卧即生。

偏方三

[组成]蓖麻子3个,巴豆4个。

[用法]研细,入麝香少许,贴脐心上。

偏方四

[组成]蓖麻子仁70个,麝香1克。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用绢帛包之贴于脐部,再用布包扎紧,即时产下。如倒生者,让接生者把胎儿送进,片时即顺下。

偏方五

[组成]巴豆3粒(去壳),蓖麻子仁30粒,麝香0.03克。

[用法]上药合共捣碎做成1个药饼,将药饼贴脐上即产。胎儿产下即去药饼。

偏方六

[组成]蓖麻子100粒,雄黄、朱砂各45克,蛇蜕1尺长(烧灰)。

[用法]上药共研末,泛丸,如弹子大。临产时先用川椒汤淋脐下,拭干,取1丸药贴脐上,外用纱布包扎,头产出时即去药。

偏方七

[组成]龟板30克,川芎、当归各15克,头发灰10克,蝉蜕7个(烧灰),蛇蜕1条(烧灰),车前子末15克,葱汁、芝麻油各适量。

[用法]先将前3味药研为细末,加入芝麻油熬开,再将3种灰药和车前子末加入同煎熬15~20分钟,取出冷却,最后加入葱汁拌匀收膏即可制成膏药备用。用时取药膏30克摊于纱布中央,敷贴孕妇脐孔上,外以纱布束紧固定之。嘱孕妇闭目静卧1小时左右,胎儿即可娩下。

偏方八

[组成]生龟板240克,麻油500克,黄丹、铅粉各60克,车前子12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半夏6克,冬葵子12克,枳壳、白芷、白蔹各5克,葱汁20毫升。

[用法]先将龟板放入麻油内浸3~5天,倒入锅中加热,炸枯去渣,过滤沉淀,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时,徐徐投入黄丹、铅粉,搅拌收膏。然后,将余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加入葱汁、麻油调为膏状备用,用时先把药糊涂在膏药上面,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安卧即生。

偏方九

[组成]醋炙龟板6克,麝香0.3克,火麻仁6克。

[用法]龟板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和火麻仁(研细末)、麝香调均匀,用油调成膏。贴脐部及脐下,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偏方十

[组成]巴豆2粒,麝香0.3克。

[用法]巴豆去壳,同麝香研为一饼贴脐上即产,产下即去其饼。迟者小肠亦出。

偏方十一

[组成]麻油、蜂蜜各等量。

[用法]将两者混合调匀,瓶贮备用。嘱产妇放宽心怀静息,令其仰卧床上,医生用药棉蘸渍制备的蜂蜜油,放在产妇脐窝处反复摩擦,以脐部发热为有效。

6. 胞衣不下

胞衣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后,胎盘经过较长时间不能娩出者。

偏方一

[组成]伏龙肝50克,甘草15克,醋适量。

[用法]先将伏龙肝研为细末,以醋调如糊状,另将甘草煎汤备用。将调成的药糊敷贴脐中、关元穴,脐部用胶布固定,再将甘草汤趁热饮下,约10分钟至15分钟胎衣即下。

偏方二

[组成]蓖麻21粒,麝香少许。

[用法]共捣,敷贴脐中。

偏方三

[组成]红蓖麻叶80克。

[用法]捣烂,酒炒热,敷脐,药冷后可炒热敷1次,同时结合针刺合谷(双)、三阴交(双),用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每日2次。适用于死胎引产及胞衣不下。

偏方四

[组成]巴豆1粒,蓖麻仁2粒,麝香0.3克。

[用法]捣烂,研为细末。敷脐即下。

偏方五

[组成]附子15克,丹皮、干漆、大黄各30克。

[用法]将上药碾细,用醋熬成膏状贴脐部。

偏方六

[组成]灶心土适量。

[用法]醋调,纳脐中。

偏方七

[组成]黑豆3斤,醋4斤。

[用法]将上药放锅中煎沸数次,布蘸煎汁熨脐腹,自下。

偏方八

[组成]食盐适量,艾炷3~7壮。

[用法]取研细的食盐适量,均匀地平铺于脐中,将绿豆大的艾炷置于盐层的中央点燃施灸,每次灸3`7壮,一般用3壮,如阴道内有不断出血者可灸7壮。

7. 产后小便不通

是指妇女分娩之后小便量少,点滴而下,甚至小便塞阻不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小便异常的疾患。

偏方一

[组成]姜皮15克,大蒜2瓣,葱白10根,食盐适量。

[用法]加水少许,共捣烂为糊状。敷肚脐上,用塑料纸及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其上方,用药后有热气窜腹内之感,或稍有不适,如有灼痛,可先将热水袋去掉。

偏方二

[组成]麻仁、大葱头各10克,麝香1克。

[用法]共捣烂,敷肚脐。

偏方三

[组成]党参3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熬,去渣浓缩成稠厚膏药,备用。临用时取药膏适量摊于蜡纸或纱布中间,贴敷在患者脐孔及脐下1.5寸气海穴上,外以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连续贴药至小便通利即可停药。适用于产后气虚尿闭。

偏方四

[组成]葱白10根,炒盐适量,麝香少许。

[用法]炒盐和麝香填脐中,外用葱白作一束,切如手指厚,置盐上,用艾灸之,觉热入腹,难忍则止,小便即通。

偏方五

[组成]磁石、商陆各5克,麝香0.1克。

[用法]前2味药研成极细粉末后,加入麝香研匀。分为2份,分别放于脐眼、关元穴(脐下3寸),覆盖胶布,一般数小时即见效,能自行排尿,即取去,若无效,次日更换敷之。

偏方六

[组成]川椒6克,大盐250克。

[用法]川椒研末填脐,胶布封固,大盐炒热敷于脐上,冷后再敷。

偏方七

[组成]葱白250克,川椒末15克。

[用法]放锅内略炒热后捣匀。乘热敷脐及小腹部。

偏方八

[组成]葱白250克。

[用法]切碎,炒热,用纱布包好。在脐部和周围热敷至患者自觉有热气入腹内。一般热熨2~3次,小便即通。

偏方九

[组成]葱白(鲜)250克,生盐90克。

[用法]将葱白洗净,切碎,入生盐拌匀,置于锅中炒热,取出用布包好。乘热敷肚脐及小腹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敷3~5日。

偏方十

[组成]食盐50克,大艾炷数个。

[用法]用盐填脐孔灸之,以大艾炷灸21壮,不通再灸。

偏方十一

[组成]食盐60克,葱白2根。

[用法]先将炒热的食盐填入脐内,上置葱饼(葱白捣成泥状,压成约0.3厘米厚),然后将艾炷压在葱饼上,点燃艾炷,待皮肤有灼痛感时再换1个艾炷。待热气入腹难忍即有尿意。小便自解后,可隔日再灸1~2个艾炷以巩固疗效。

8. 产后晕厥

产后晕厥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本病有虚实两端,多因产后失血过多,或瘀血上攻所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产后休克。

偏方一

[组成]葱白、蜂蜜各适量。

[用法]共捣烂,敷脐,外用胶布固定。

偏方二

[组成]蓖麻仁30粒,冰片1克,附子15克。

[用法]共捣烂如糊状。敷贴肚脐,并用皂角末吹入鼻腔令嚏,再以荆芥穗(炒)9克,小蓟40克,红糖30克,水煎浓汁服下。

9. 不孕症

不孕症,是指女子结婚3年以上,有正常的性生活,配偶健康,而不受孕者;或已有生育一胎后,又中断,久治不孕3年以上,统称不孕症,前者称原发性不孕,后者称继发性不孕。

偏方一

[组成]虎杖、菖蒲、王不留行各60克,当归、山慈茹、穿山甲、大芸各30克,生半夏、细辛、生附子各15克,生马钱子10克,没药、乳香、琥珀各30克,肉桂、蟾酥各15克。

[用法]先将前11味药煎3次,煎液浓缩,再把后5味药研末加入,混合均匀,烘干后研末。取上药粉5克加白酒、蜂蜜适量、麝香少许,再加风油精3~4滴调匀成膏备用。用时肥皂水洗净脐眼,酒精消毒后,将药膏放入脐眼摊开,再用消毒纱布外敷脐部,胶布固定。然后红外线灯(250A)照射20分钟,每日再用热水袋外敷脐部1~2小时以增加药物的吸收能力,间日换药1次,7次为1疗程。

偏方二

[组成]食盐30克,川椒15克,熟附子15克,生姜片5~10片,艾炷21壮如黄豆大。

[用法]先将食盐另研细末待用;再将食盐15~30克填入患者脐孔内,取艾炷置于食盐上点燃灸7壮,继之去掉脐中食盐,再以川椒、附子末填入脐孔中,用生姜片盖于肚脐上,将艾炷置于脐上灸之,连续灸14壮。每天填药灸1次,7天为1疗程。

偏方三

[组成]炮附子、巴戟天、肉苁蓉、当归、穿山甲、山萸肉、芦巴子、川芎、干姜、细辛、黄芪、肉桂、红花、延胡索、石莲子、白术、党参、熟地、丹皮、补骨脂、木鳖子、菟丝子、血竭、龙骨、鳖甲各6克,麝香0.6克,铅丹适量,香油半斤。

[用法]如法制成膏药,经期过后2~3天用3贴分别贴于肚脐和肾俞穴(第2腰椎旁开1.5寸),以宽布带束之,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前1~2天揭下,待经期过后,去旧更新再敷。适用于虚寒性不孕症。

偏方四

[组成]黄丹6克,白胡椒50克,小茴香100克。

[用法]3味药共研细末,装入纱袋内,贴于肚脐,用腰带固定,10天换药1次,怀孕后停药。

偏方五

[组成]五灵脂、白芷、青盐各6克,麝香0.3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荞麦粉加温水调和搓成条,圈于脐上,以药入其中,用艾灸之,待脐内微温即行。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偏方六

[组成]五灵脂、白芷各250克,川椒、熟附子各100克,食盐50克,冰片10克。

[用法]除冰片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密贮备用,用时取面粉适量,水调成条状,圈于脐周,先放少许冰片于肚脐内,再放入余药,以填满为度,上隔生姜薄片1块,以大艾炷灸之,每日1次。

偏方七

[组成]盐适量,川椒21粒。

[用法]研细末。先以净干盐填肚脐中灸7壮,后去盐,换川椒21粒,上以姜片盖定,再灸14壮,灸毕即用膏贴之,艾炷须如指大,长5~6分许。

10.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则子宫全部脱出阴道。

偏方一

[组成]蓖麻仁30克,麝香0.1克。

[用法]将上2味药共研细碎,敷于脐中,收上后即去药。

偏方二

[组成]何首乌30克,公鸡1只(重300克以下)。

[用法]先把何首乌研细末备用,再将鸡杀后去毛及肠杂,再以白布包何首乌末。填在鸡腔内,放在锅内蒸至鸡肉离骨,取出何首乌末,加入盐、油、姜、酒调味,将鸡及汤1次或2次食完,留整鸡骨,和何首乌末共捣至鸡骨不刺肉为度,敷于脐部,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敷药后可感到臀部肌肉有牵引感,子宫自能收缩。

偏方三

[组成]杜仲、枳壳、蓖麻子各30克。

[用法]共研细末,醋适量调和成糊状,敷于脐中,每日1次,每次用15克,连用5~7天。

偏方四

[组成]五倍子12克,雄黄3克,胡椒3克,麝香0.1克,蓖麻仁12克。

[用法]将诸药共研细末后,用面粉、鸡蛋清调拌成糊状,外敷于脐中,白会穴。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偏方五

[组成]尖叶铁扫帚30克,半边莲30克,蓖麻仁15克,蜗牛1~3枚。

[用法]共捣烂如泥状,外敷。

偏方六

[组成]鼻涕虫3条,田螺丝4个,雄黄6克。

[用法]共捣如膏,加入适量面粉制成小饼,白天敷于百会,夜间敷于肚脐。药饼干即换。

偏方七

[组成]雄黄5克,蓖麻油适量。

[用法]把雄黄5克研成面后,用蓖麻油调成膏状,摊在胶布上,贴脐,每日1次,连用3日。

偏方八

[组成]五倍子10克,黑膏药1张。

[用法]五倍子研成细末后,掺入黑膏药,贴脐,3天换1次药。

偏方九

[组成]蓖麻仁10克。

[用法]把蓖麻仁醋炒研细,用等量的热米饭加入共捣和成饼状,贴在脐部,固定,每日1次,以子宫复位,疗效巩固为度。

偏方十

[组成]升麻、枳壳各10克,小茴香4克,丁香3克。

[用法]将4味药共研成细末,用黄酒适量调和,团成如蚕豆大小的丸,临症,取1粒纳脐中,外用胶布封固,2天换1次药,至病愈停药。

偏方十一

[组成]蓖麻仁45克,雄黄4.5克。

[用法]两药共捣,每取7克纳脐中,外用胶布封固,连用2~3日,换药,再纳。至病愈停药。

偏方十二

[组成]硫磺、轻粉各6克,冰片1克,葱白7支。

[用法]将前3味药研成细末纳脐中,葱白炒热捣烂敷于脐上,再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2~3日换药1次,每日用热水袋热敷2次,每次30分钟。

偏方十三

[组成]蓖麻仁30克,胡椒3克。

[用法]两药共研成细末后,用米醋浸湿,炒热,布包好,熨于脐部,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

偏方十四

[组成]闹洋花适量。

[用法]把闹洋花炒热捣烂,热敷于百会,热熨于肚脐,约20分钟。

偏方十五

[组成]红蓖麻叶250克,硫磺粉6克,五倍子30克,生油少许。

[用法]先用五倍子煎汤,洗净患处,用消毒纱布拭净,再用少许生油涂阴挺部,将红蓖麻叶,硫磺粉共捣烂,煨热,敷于百会,热熨于脐部,令病人躺下,头底足高,待子宫收缩后,迅速将药除去。

偏方十六

[组成]蛇床子适量。

[用法]把蛇床子炒热后,用布包,热熨于脐部,约30分钟,每日1次,至病愈。

偏方十七

[组成]枳壳15克,升麻15克,五倍子10克,小茴香10克,青盐6克,麝香0.3克,槐树皮1块(约4.5×4.5平方厘米大),艾绒少许。

[用法]把前5味药共研成细末,过筛备用。先把麝香纳于脐中,再将以上研好的药末撒在其上,盖上槐皮,继用荞麦面加温水调成稠糊,将药糊圈脐1周,把预先制备的艾绒炷放在槐皮上,点燃灸之,每天1次,至病愈为止。

偏方十八

[组成]蛇床子20克,乌梅40克,枳壳20克,艾叶30克。

[用法]诸药共捣碎,装入一肚兜带中长期固定在肚腹上。10~15天换1次药。

11.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指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分局部表面的鳞状上皮因炎症而丧失,很快被颈管的柱状上皮所覆盖,使这部位的组织呈颗粒状的红色区,是子宫颈炎的病理过程。临床上以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特点。

偏方一

[组成]儿茶、苦参、黄柏各25克,枯矾20克,冰片5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用时香油调糊状,以带线面球敷贴换处,3日1次,10次为1疗程。

偏方二

[组成]生半夏适量。

[用法]上药洗净,晒干研粉,用时先将宫颈糜烂面分泌物拭净,用带线面球蘸药粉适量,对准糜烂面置入,紧贴糜烂面,24小时后自行取出,每周上药1~2次,8次为1疗程。

偏方三

[组成]多花野牡丹干叶2000克。

[用法]上药加水过叶面煮30分钟,倾出煎液,再另加水过叶面复煎,煮沸1小时,然后将2次煎液浓缩成1000毫升,即成20%煎剂,分装小瓶备用。用时以窥阴器扩张阴道,棉球拭净宫颈粘液后,用面球在20%药液内浸湿,贴敷于宫颈糜烂面,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偏方四

[组成]血竭、蚤休各10克,麝香、蛇胆、蟾酥、牛黄各0.1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如紫草膏为栓,用时少加压碎,放于宫颈,使药棉紧贴宫颈糜烂面,24小时侯取出。5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5~7天。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常导致不孕。本病多因人工流产、非时行房、或六淫侵袭等因素损伤冲任、累及胞宫,气血凝瘀,结为瘕聚,影响坐胎而致。临床以痛经为主要症状,且不得孕育。

偏方一

[组成]七厘散适量。

[用法]用七厘散适量,于月经第1日起外敷脐孔或痛区,外贴香桂火血膏。尤其适用于异位的子宫内膜移植在脐部或腹壁下者。

13. 阳痿

阳痿是男性生殖器痿弱不用,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的房事的一种病症。

偏方一

[组成]小茴香、炮姜各5克。

[用法]共研末,加食盐少许,用少许人乳汁(或用蜂蜜或鸡血代)调和。敷肚脐,外用胶布紧贴,5~7天换1次药。适用于阳痿不举。若见早泄遗精者加龙骨、五倍子各4克,以收涩止泄。

偏方二

[组成]黑附子45克,穿山甲3克,硫磺6克,阿片1.5克,麝香0.1~0.3克。

[用法]把附子、穿山甲、硫磺,研为细末过筛;加酒150毫升,调整成稀糊状,倒入锅内,用文武火煎至酒干,取出药末,加阿片、麝香末调均匀,再研1遍,装瓶贮备。临证取药适量,用酒或蜜调成膏,制成黄豆大的药丸,放在纱布上,敷肚脐,外用胶布固定。1~2日换药1次,连敷10天为1个疗程。

偏方三

[组成]苍术、萆薢、黄连、黄柏各10克。

[用法]将苍术、萆薢烘干共研末,取药粉3克,用黄连、黄柏煎汁调敷,外用胶布固定。2天换1次。

偏方四

[组成]木鳖子5个,桂枝、狗骨各3克,花椒、干姜各30克。

[用法]取以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少许人乳(或蜂蜜代)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上盖纱布,外加胶布固定,3~4天换药1次,7次为1疗程。

偏方五

[组成]蟾酥3克,麝香0.5克,急性子15克,阿片3克,葱白适量。

[用法]先将蟾酥、急性子、阿片共研细末,加入麝香,再研为极细,滴水和成丸药1粒,用葱白捣融包裹,外用湿纸再包1层,去纸和葱,将要3制丸,如绿豆大。睡前取药丸3粒,用白酒化开,涂于曲骨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方)和阴茎头,每晚1次,有速效。

偏方六

[组成]急性子、蛇床子、菟丝子各等量,熟附子3克,蟾酥3克,麝香0.3克。

[用法]先将3子和附片研末,再加入蟾酥,麝香再研为极细末,以黄酒调和成糊备用。临证,将药糊分别涂敷于患者脐中(神阙穴)、曲骨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5天为1疗程。

偏方七

[组成]急性子30克,天竺黄30克,蜈蚣10条,炮山甲10克,麝香0.5克,面粉适量,黄酒适量。

[用法]将前5味药混合研末,加入面粉适量拌匀,再将煮热的黄酒倒入,调和制成2个药饼,1个贴肚脐,另1个贴曲骨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偏方八

[组成]阳起石、蛇床子、香附、韭子各3克,土狗(去翅去足煅)、大枫子(去壳)、麝香、硫磺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指顶大。同房前1小时以油纸护贴肚脐上,外用绢带固定,房事毕即去药。适用于阳痿临事不举者。

偏方九

[组成]附子、天雄、川乌各6克,桂枝、官桂、桂心、干姜、细辛、川椒各60克。

[用法]共切片,用麻油浸(春天浸5天,夏天3天,秋天7天,冬天10天),煎熬后去渣,过滤净后再煎,至徐徐下黄丹不断搅拌滴水不散为度,摊膏贴敷。临证,加鸦片少许于膏上,贴脐中及丹田处。

偏方十

[组成]炙黄芪、五味子各6克,麝香0.3克,大附子1个,穿山甲2片,硫磺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放入250毫升白酒中,微火煮干,取出捣烂成膏。临证,将麝香放入肚脐中,将药贴在肚脐中。包扎固定。3天取下,间隔10天贴药1次。适用于虚症阳痿。

偏方十一

[组成]蛇床子、五味子各60克,麝香3克,冰片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取药粉1克,用适量的凡士林调和成膏,涂在软塑料纸或纱布上,贴在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7天为1疗程,休息5天,再行第2疗程。适用于虚症阳痿。注意(1)不可久用,以防产生耐药性,用药不要超过两个疗程。(2)起效后要节制房事,并口服补肾强精药,以巩固疗效。

偏方十二

[组成]凤仙花子15克,阿片3克,麝香0.3克,葱白适量,蟾酥3克。

[用法]先把凤仙花子研为细末,过筛;加阿片、蟾酥、麝香调匀,再研更细,加大葱捣为丸,如黄豆大,阴干后用白酒化开,涂在敷料上,贴在脐中、曲骨穴即可,每晚1次,直至病愈。

偏方十三

[组成]葱白10根。

[用法]葱白捣成糊,稍加热填肚脐,4次用完。每日早晚各1次。适用于寒邪所致阳痿。

偏方十四

[组成]大附子1个(约重45克),阿片15克,穿山甲3克,硫磺6克,麝香0.3克。

[用法]先将大附子挖去内部,成一空壳,将挖出的附子末和其它3味药混合粉碎为末,填入附子壳内,用白酒250毫升,放入锅内把附子煎煮,煎熬至酒干,将附子取出,和麝香混合,捣成膏,每次取约黄豆大的一块药膏填入脐中,外用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

偏方十五

[组成]蛇床子、菟丝子各10克,淫羊藿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6克加食盐少许,用人乳汁或羊乳汁调成糊状,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熨之约30分钟,每晚1次。2天换1次药。

偏方十六

[组成]白胡椒3克,制附片6克,明雄黄6克,小麦粉15克,大曲酒适量。

[用法]先把3味药研末,再与小麦粉拌匀,后将大曲酒炖热倒入,调和成小药饼,将药饼敷与肚脐,用热水袋熨之。如无热水袋,可用炒食盐或炒细砂500克,用厚毛巾包裹熨之亦可。待腹内感觉温暖时,可去掉热水袋,炒盐或炒砂袋,等脐部有痒感时,方可去掉药饼。适用于阳痿,性欲减退,腰酸神疲者。

偏方十七

[组成]阳起石4克,淫羊藿4克,鹿茸0.6克,鲜黄狗肾(不去血)1具。

[用法]前3味药共研细末,再与黄狗肾同捣如泥,敷与脐部。盖以塑料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晚用热水袋熨之。2天换1次药。

偏方十八

[组成]白蒺藜、细辛、生硫磺各30克,吴茱萸15克,穿山甲10克,制马钱子10克,冰片5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取3克津调敷脐,胶布固定,用热水袋熨之。2天换1次药。

偏方十九

[组成]五灵脂、白芷、青盐、生硫磺各6克,麝香0.3克,荞麦面适量。

[用法]前5味药共研为细末,共研为细末,加荞麦面调成饼,敷脐上,外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熨之。2天换1次药。适用于虚症及实症阳痿。

偏方二十

[组成]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葫芦巴各10克,阳起石15克,柴胡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细长如带的布带中,将药带系于少腹部。5~7天换药1次,3~5次为1疗程,一般在1疗程有效,大多在第2疗程痊愈。治疗时,如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疱疹等症状时,应停止使用。

偏方二十一

[组成]艾绒、青盐适量。

[用法]先用凡士林涂脐中,再用麻纸盖于其上,纸中央放2分厚的小颗粒青盐,然后用压舌板压平放置大艾炷(用艾绒做成下阔3~5分,高5分呈锥状)灸之,每次30壮左右。

偏方二十二

[组成]生姜6片,艾炷。

[用法]先把生姜片放置脐上,再放艾炷灸之,每次3~5壮,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或病愈为止。

偏方二十三

[组成]艾炷、食盐各适量。

[用法]取食盐适量研细,炒热纳入脐窝使与脐平,再放艾炷灸之,每次10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3~5天。亦可在食盐上置姜片施灸,如上法。

14. 遗精

遗精是指以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泻出的一种疾病。其中有梦而遗精的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的名为“滑精”,此为遗精的两种轻重不同的证候。

偏方一

[组成]五倍子10克,白芷5克。

[用法]将2药共研细末,用醋和水等份调成糊状,睡前敷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日。

偏方二

[组成]五倍子20克。

[用法]五倍子煨后研成细末,用时取适量,以唾液调成稠糊状,以药糊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晚临睡前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偏方三

[组成]五倍子、小茴香各等份。

[用法]将2药共研细末,取适量,用开水调成膏,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偏方四

[组成]生地、白芍、当归、川芎、麦冬、知母、黄柏、栀子、炮姜、山茱萸、煅牡蛎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5~10次可见效。

偏方五

[组成]五倍子、煅龙骨、煅文蛤各20克。

[用法]将上3药共研细末,以唾液调成稠糊状,贮存备用。睡前取药糊适量敷脐窝中央,盖以敷料,胶布固定。每天睡前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偏方六

[组成]黄柏、苍术、蛤粉、赤石脂各等份。

[用法]将上4药共研细末,取药面6克,水调敷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敷,次晨去除。

偏方七

[组成]五倍子、牡蛎各等份。

[用法]将2药共研细末,用盐水调成糊状,敷脐窝中央,每晚换药1次,7天为1疗程。

偏方八

[组成]葱子、韭菜子、肉桂、附子、丝瓜子各10克,龙骨4克,麝香0.3克。

[用法]烘干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临症,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脐窝中央,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10次即可见效。

偏方九

[组成]五倍子15克,龙骨15克,朱砂3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药粉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敷脐窝中央,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适用于梦遗滑精。

偏方十

[组成]刺猬皮适量。

[用法]将上药烘干,研细末、过筛,以唾液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

偏方十一

[组成]甘遂、甘草各等量,猪脊筋适量。

[用法]将甘遂、甘草共研细末与猪脊筋捣融,捏成药丸如桐子大,备用。临证将药丸贴在脐中,外用胶布固定,3天换1次,至病愈为止。甘遂、甘草相反之药,切忌入口,用时慎之。

偏方十二

[组成]紫花地丁草(鲜)30克。

[用法]把紫花地丁草捣成泥状,贴在脐中,覆盖软塑料薄膜,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至病愈为止。

偏方十三

[组成]川楝子、龙骨、牡蛎各等份,川芎、当归、赤芍、白芷各60克,细辛30克,铅粉适量。

[用法]先将川芎、当归、赤芍、白芷各100克,细辛30克加入麻油内熬后用铅粉收成膏备用,临证,将川楝子、龙骨、牡蛎共研成细粉,掺入上膏,贴于肚脐即可。

偏方十四

[组成]川椒50克,韭菜子、肉桂、附子、蛇床子各20克,大蒜300克,麻黄500克,黄丹250克,硫磺18克;丁香10克,麝香3克,大蒜10克,朱砂3克。

[用法]先将川椒、韭菜子、肉桂、附子、蛇床子、大蒜、麻黄、黄丹制成膏药摊在6×8平方厘米的布或牛皮纸上。再将硫磺、丁香研成细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匀,把大蒜捣成泥状,调和药末为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临证,取药丸1粒,压碎,放于黑膏药上,贴肚脐。3天换药1次,10日为1疗程。1~2疗程可见好。适用于虚症遗精。

偏方十五

[组成]黄连、肉桂各等份,养心安神膏适量。

[用法]把黄连、肉桂共研成细粉,掺入养心安神膏,贴脐中、膻中穴。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偏方十六

[组成]黄连、黄柏各6克,肉桂、制附子各3克,五倍子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取1~2克,用温开水调糊,填入脐中,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10次。

偏方十七

[组成]五倍子(炙)15克,煅龙骨15克。

[用法]上2味药共研为细末,以唾液调糊为丸,如桂圆核大小,纳于脐中,外用布扎,3日换1次,久用有良效。适用于虚症遗精。

偏方十八

[组成]胡椒、硫磺、母丁香各18克,麝香3克,蒜头、杏仁各适量,朱砂少许。

[用法]先把胡椒、硫磺、母丁香混合碾碎成细末,加入麝香共研匀,再加入蒜头、杏仁共捣烂和为丸,如蚕豆大,朱砂为衣,每晚睡前用1丸纳于脐中,外加胶布固定之。用药5~7天可见效,至遗精止停药。适用于肾气虚寒,无梦而滑精者。

偏方十九

[组成]生地30克,龙骨(生)、五倍子各10克。

[用法]将上3味药共研为细末,以唾液调成稠糊状(每次用药粉4克),睡前填脐,外用胶布固定。

偏方二十

[组成]五倍子30克,黄连3克。

[用法]将五倍子、黄连共研为细末,临证取药粉6克,用唾液和温水各半,调成糊状,纳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5次为1疗程,多2次见效。

偏方二十一

[组成]食盐适量。

[用法]将食盐研成极细粉,填脐中,以平为度,用纸盖上糊严,晨起除去。每晚1次,10天为1疗程。守治效佳。适用于梦遗者。

偏方二十二

[组成]龙骨、海螵蛸、五倍子各等份。

[用法]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枣核大,每晚临睡时塞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晨起除去,每夜1次,10次为1疗程。适用于肾气亏损之滑精者。

偏方二十三

[组成]金樱子10克,芡实6克,煅牡蛎10克,刺猬皮10克,肾阳虚者用硫磺6克,肾阴虚者用龟板、女贞子、旱莲草各3克。

[用法]把上药分别烘干研成细末,临证取药末5克,加入少许精盐,用乳汁或温水调敷脐上,外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熨之,约15~30分钟,每晚1次。2天换药1次。

偏方二十四

[组成](1)川椒90克,韭菜子、蛇床子、附子、肉桂各30克,独头蒜500克,香油1000克,黄丹500克。(2)硫磺18克,母丁香15克,麝香3克,朱砂3克,独头蒜2枚。

[用法]先将第1组药熬制成膏,摊于牛皮纸上或布上,约5×8平方厘米。再将第2组药中的硫磺和母丁香烘干,研成细末,过筛,与麝香调匀,大蒜共捣为丸,朱砂为衣。临证取1丸,碾碎为粉,洒在上制膏药上,贴脐部,用热水袋加温熨之,或红、紫外线照射,1次30分钟,1日2次。适用于各型遗精,虚症更优。

偏方二十五

[组成]金樱子1克,蜈蚣1克,芡实1克,五倍子1克,精盐少许,鲜地龙适量。

[用法]将前4味药研为细末,加精盐少许,用鲜地龙适量捣成膏状,敷于脐部,用敷料固定,用热水袋熨之,每次约30分钟。每3天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偏方二十六

[组成]金樱子、莲子肉、益智仁各10克,芡实20克,生牡蛎、白蒺藜各15克。

[用法]将诸药共研细面,装入细长如带的皮袋中,然后敷于脐部。5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使用。

偏方二十七

[组成]韭菜子、附子、肉桂、蛇床子各20克,川椒50克,独头蒜200克,麻油500毫升。

[用法]先把前5味药共研细末,加入独头蒜共捣成泥状。放入麻油500毫升,熬成黑膏,摊在6~8平方厘米的麻布上,贴在脐上,用艾条在膏药上口旋灸,每次灸20分钟,每日1次。

15. 早泄

早泄是指性交时间极短即行排精,甚至性交前即泄精的现象。早泄通常与遗精、阳痿等并见。

偏方一

[组成]白芷、露蜂房各10克。

[用法]先将2药烘干发脆,共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把药粉调成面团状,临证时将药团敷肚脐上,外用胶布固定,1~3日1次,连用5次。

16. 阳强

阳强指阳茎易举,甚则久举不衰的病症,又称“强中”或“强阳不倒”。

偏方一

[组成]川楝子20克,丁香6克,知母、栀子、黄连、白芷、青皮各10克。

[用法]将诸药共研为细末,用井水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偏方二

[组成]元明粉10克。

[用法]将元明粉以纱布包,每晚睡前,外敷两手心。

偏方三

[组成]皮硝适量。

[用法]将皮硝敷在两手劳宫穴上,合掌,皮硝自然溶化即可,每日2次。

偏方四

[组成]肉桂20克,艾叶20克。

[用法]将肉桂、艾叶混合研为细末,水调成糊状,分别外敷两足之涌泉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1日1次。

17. 阳缩

阳缩指阳茎、睾丸或阴囊内缩的病症。

偏方一

[组成]白胡椒3克,大蒜1头,精盐5克,冷米饭适量。

[用法]先把白胡椒研为细末,再放入大蒜、精盐、冷米饭共捣成泥,团成一团,敷与肚脐上,1小时后取下,每晚1次。

偏方二

[组成]玉兰叶适量,食盐少许。

[用法]用玉兰叶适量,捣烂成泥,加入少许精盐,调和均匀,敷于肚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晨起除去,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偏方三

[组成]白胡椒、硫磺、吴茱萸各适量,大蒜少许。

[用法]取前3味药适量,共研为细末。把大蒜捣泥,加入水调成蒜汁。用蒜汁调药粉成稠糊状,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偏方四

[组成]川楝子20克,透骨草15克,丹皮12克,冰片3克,童便适量。

[用法]取前4味药共研为细末,再取童便适量,调和成膏,摊在敷料上,贴在脐部及少腹部,外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偏方五

[组成]胡椒49粒,连须葱头49个,百草霜1撮。

[用法]将胡椒、连须葱头先捣成泥糊,加入百草霜再捣匀,分2下分别摊在2个3×4平方厘米的布上。1个贴在脐上,1个贴在龟头,用线捆住,少倾即愈。

偏方六

[组成]麝香6克,樟脑9克,莴苣子4克,莴苣叶适量。

[用法]先把前3味药共研为细面。再加莴苣叶捣成泥,和药面一起调和均匀成膏,涂在一般膏药上,贴在肚脐上,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偏方七

[组成]黑附子12克,吴茱萸、桂圆肉、胡椒、干姜各10克。

[用法]把上药共研为细面,用开水调成膏,团丸,如蚕豆大,填肚脐中,5天换1次药,至愈。

偏方八

[用法]葱白适量。将葱白微捣,炒热,用2块布分别包好,轮换熨肚脐,良久方拿下。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偏方九

[组成]大葱250克,硫磺30克,生姜40克,胡椒15克。

[用法]把硫磺、胡椒、生姜共研为细面,把大蒜捣成泥,加入药面调匀,敷于脐部及少腹部,用厚敷料盖好,用热熨头或热水袋熨之,每日1次,至愈。

偏方十

[组成]鸡蛋多个。

[用法]先把鸡蛋煮熟,留壳,切去一头,留七八分。然后合在病人脐上,蛋冷即换,约换15个,每日1次。

偏方十一

[组成]烫壶1个。

[用法]在脐上铺上约1寸厚的棉花。把烫壶里盛上热水,放在棉花上熨之,待生殖器伸出。

偏方十二

[组成]童便适量。

[用法]急使小儿溺小便于病人床前,令病人用足将尿浸湿泥摊擦成团为饼,放在病人脐上,再用滚水1壶在泥饼上熨之。甚效。

偏方十三

[组成]硫磺30克,吴茱萸30克,大蒜适量。

[用法]先把硫磺、吴茱萸共研为细末,再把大蒜捣成泥,临证取药面10克,和蒜泥调匀成膏,敷于肚脐上,用厚布盖之,热熨头熨30分钟,6次为1疗程。

偏方十四

[组成]纹银1块,活鸡1只。

[用法]纹银捶扁后,烧滚热,放在肚脐上,再用活鸡连毛破开,不去肠,包在银上,用布缚住,以手按紧即愈。

偏方十五

[组成]灯心草1根,茶油适量。

[用法]用灯心草蘸茶油点燃,在肚脐及其上下左右5分处各1灸,觉腹中有热感,症即缓解。

偏方十六

[组成]附子9克,肉桂4克,干姜10克,白芷6克,川楝子15克,丁香6克。

[用法]把以上诸药研成药粉,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上,使之与脐平,用艾绒制成如黄豆大小之艾炷,放在药上灸之,视患者病情轻重,每次灸10~20壮,1日1次。

偏方十七

[组成]艾条。

[用法]将1条艾条分成2等份,分别点燃两头,放在艾灸箱内,再把艾灸箱放在肚脐上灸之,等腹内觉暖即愈。

18. 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俗称“偏坠”或“偏气”。是指睾丸鞘膜囊内积聚的浆液多于正常量形成的囊肿。本病临床表现是阴囊局部肿物,逐渐增大,肿物表面光滑,有波动感,透光试验可以透过,阴囊皮肤正常。肿物多呈卵圆形,一般不引起疼痛,肿物较大时有下坠感,过大则影响行动,临床上常为一侧病变,也可有双侧发生者。本病属中医学“水疝”范畴。

偏方一

[组成]大枣7枚,八角茴香7粒。

[用法]把大枣去核后和八角茴香一起研成细末,再用蜂蜜调成药饼,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再用小茴香,屋梁上老土各50克,装入布袋熨热,敷睾丸20分钟,每日1次。同时也可内服黄芪荔枝核汤。

偏方二

[组成]母丁香40克。

[用法]将丁香研为细粉,用时取2克,纳入脐中,外以敷料固定,2天换药1次,20天为1疗程。休息15天,再行第2疗程。适用于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

19.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男性成人因泌尿道细菌感染而致的一种常见疾病。属中医学“淋证”“遗精”等范畴。

偏方一

[组成]麝香0.15克,白胡椒7粒。

[用法]上药分别研细末为1次药量,用时先以温水将肚脐洗净擦干,将麝香粉倒入脐内,再把胡椒面盖在上面,后盖1张圆白纸,外用胶布固定,四周贴紧,以免药粉漏出,每隔7~10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7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偏方二

[组成]葱白200克,硫磺20克。

[用法]上药共合捣烂成糊状,敷脐部,上用热水袋熨之,熨1小时后,再将药糊熨膀胱区。适用于老年性前列腺炎,小腹胀痛,小便不利或尿闭。

偏方三

[组成]王不留行150克,天竺黄100克,土贝母100克,没药100克,蜂房50克,虎杖100克。

[用法]上药用4000毫升的水浸2小时,煎30分钟,取滤液,再加水复煎1次,两次滤液混合,浓缩成稠液,加益智粉100克,烘干压粉,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粉100毫克,放入脐中,上压一干棉球,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用5天停2天,2周为1疗程,连用1~4疗程。适用于前列腺肥大所致小便不畅、夜尿次数多,尿后余沥不尽。

偏方四

[组成]田螺1个,冰片0.5克。

[用法]将冰片放田螺内取水,滴肚脐眼内。适用于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闭。

偏方五

[组成]丁香2克,肉桂2克,石菖蒲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放脐窝内,滴白酒数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前列腺肥大性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