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骠骑
1131100000969

第969章 中国速度 (5)

共青城的工业基础非常的好,冶金、机械、动力、原材料等都有一定的保障。讨论到原材料供应问题上时,伊万诺夫知道这里有马迁安不少贡献,他提供的十几处矿藏地点都已经建起来开采企业,有的已经发挥了作用,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伊万趁休息的功夫,还偷偷问马迁安还有没有类似的情报,马迁安只能“苦笑”。

魏拯民还在海参崴附近组织另外的人员,暂未出现。本地担任平整土地,建设厂房,铺设水电管道的中国工人有1万3千多人,临时首脑是北满省委委员张兰生,这是一个只有32岁的老革命,相貌英俊,实际上在马迁安看来,这位细看还有点眉清目秀大姑娘的样子的“老革命”,曾担任过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后任3军政治部主任。

这些劳工经过近一个月的整合,已经形成了新的组织纪律性,魏拯民将他们中间的抗日被俘人员挑选出来作为基层领导者,层层选拔形成了比较严密的军队管理模式。

马迁安到来后,拉着张兰生当着伊万诺夫的面,讲明了抗联与伊万诺夫达成的口头协议,即已经被整理组织好的3万劳工中,抗联可以分到2万进行训练与武装,剩余1万人可交给伊万诺夫参与各项工程建设。张兰生一听,马上就想着手训练新兵,慌得马迁安与伊万诺夫急忙阻止,这也太急了,眼下远东到处缺乏劳动力,上哪去找替代这些建设工厂的工人去?起码您得干完这一段不是,这军工基地咱也有份儿的。

马迁安身在共青城,但他时刻关注着东北日军的动向,每天必发几份电报给杨靖宇,从他那里了解抗联现在的处境与战斗,同时将自己在SL公开收集到的情报源源不断会汇集回去,互通有无。

期间,他也去了抗联留在SL的留守处,面见了魏拯民又探讨了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现实的状况是: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又一次大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右翼在反击苏军增援部队的同时,出人意料的又前进了几十公里,但由于后勤补给与后继乏力,他们打完这场仗之后,自己也暂时停了下来。

按照日苏达成的协议,日本人接收了北萨哈林岛,并象征性的派了一个旅团进入了勘察加半岛,非日本人不想开发勘察加半岛,而是实在是无力开发。

东北的日军在苏日边界战争中丧失了3、8、12、19、51师团主力,但未丢弃番号,根据情报表明,日本从国内又征召了大批新兵补充到这几个师团中,新兵正源源不断登陆大连旅顺港口与朝XIAN釜山港口。

关特演(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并未像历史那样如期展开,关东军现在正自舔伤口在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