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约瑟夫·阿迪森说:“善良的天性比机智更令人愉快。”
只要出自善意,讨论也就和谈话一样。相反,那种怒气冲冲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正是良好谈吐的大忌。
信念偏见的区别就在于:信念不需要动怒就可以阐述清楚。
中国人有句谚语:“有理不在声高。”
不能说凡是发怒的人,看法都是错误的,而是说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讨论的原则是: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纵容镇定的声音,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我说,我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降格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来,这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在树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使人们分离,而讨论却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
争吵是野蛮的,讨论是文明的。
有的时候,辩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友谊和婚姻中也难免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下来。家庭中的情感流泻有时可能有助于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暑气一扫而光。然而即使如此,争吵及其弥合也最好在私下进行。
有一个午餐俱乐部,他们交谈的话题涉及面很广,产生意见分歧是每天的家常便饭。比如:加勒特·霍巴特是威廉·麦金莱的副总统呢?还是格罗弗·克得夫兰的副总统?最早发现的山洞壁画在什么地方?通常的情况是,某位会员对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于是,话题就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偶尔,问题暂无法在餐桌上得到解决,这时,就会下一次赌注,大家把争论的内容和赌注的数目记录在册。然后正式进行查证,输的人付钱,查出的答案也将记录在册。下赌之前的交换意见可能相当激烈,但这绝不是争吵,而是讨论。因为大家纯粹是为了愉快,因此双方都努力不以争吵而是以追求真理为出发点,大家都受实证的约束,输的人和赢的人一样愉快地接受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