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11307000000056

第56章 培养动手能力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能使孩子心灵手巧。

然而,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而是亲自包办,让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

不少孩子,由于在生活上由父母全部包办了,结果6岁的孩子鞋带松了不会系,9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10岁孩子要妈妈喂饭……在这种“温室效应”下,孩子因娇宠而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有问题。

其实,孩子很小就有自己动手的愿望,从蹒跚学步开始,尽管跌跌撞撞,也不肯让大人牵拽。父母只要注意观察就能发现,孩子经常是不知疲倦地在动手操作和探索。

孩子经常动手动脑做力所能及的事,独立地从事一些活动,就能促进他们身体、智力、能力,以及性格、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如果家长过分关心、保护孩子,一切替孩子包办代理,孩子就会由于缺少锻炼机会而影响各方面的发展,造成能力低下、性格怯懦,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大胆放手让孩子锻炼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父母的态度很重要。父母不要对孩子百般呵护、束缚太多,而要放手让孩子主动活动、锻炼成长。孩子在动手制作东西或玩操作性游戏时,往往会把家里弄得很乱,所以父母就容易限制孩子开展这类活动,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去限制孩子,而是要给他们提要求。如孩子玩剪纸时,要求他们玩儿完以后,把纸屑清扫干净;玩拼插玩具时,要求他们玩儿完将玩具材料装好,放回原处码放整齐。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还培养了孩子热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2)为孩子创造动手的条件

孩子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的,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要为孩子创设能促使他们动手的环境和条件。例如,让孩子穿带纽扣的衣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父母还可以给玩具娃娃做两件衣服,钉上扣子,让孩子在游戏时给娃娃穿脱衣服,或者专为孩子制作一个扣扣子的操作板,供他们动手玩儿操作性游戏。

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很有好处。如帮妈妈剥豆、叠小件衣服、整理书报等。

(3)对孩子的动手行为给予鼓励和支持

父母要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们做有一定难度的事。孩子常常要干那些他们不会干或干不了的事,例如:看妈妈拖地板,他也要拖。其实,这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特点。因为,不会干和干不了的事对他们说来,是很新奇并有较大吸引力的。遇到孩子执意要干他干不了的事时,父母不要训斥,而应帮助孩子,和他们一道去做,干完事后最好称赞一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