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其所以古老,因为它是人类最早接触和开辟的领域之一;其所以年轻,因为近代地质学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欧洲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才兴起的。
“地质”一词出现于汉语中,不过只有百余年的历史。19世纪末,我国陷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水深火热之中。一些外国地质学家多觊觎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接踵而来,近代地质学的学说和工作方法,也逐渐在我国传播。
我国学者著述的第一篇地质论文,是鲁迅的《中国地质略记》。这篇论文发表在1903年8月20日出版的《浙江潮》第八期上。鲁迅先生与顾琅合写了专著《中国矿产志》,1906年5月11日由上海普及书局出版,这是中国人以近代地质学理论为指导撰写的第一本有关我国地质矿产的书籍。由邝荣光编的我国最早的地质图——《直隶地质图》和《直隶矿产图》于1910年问世。中国地质学家调查中国区域地质后而写的第一篇论文,是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章鸿钊于1911年写成的《中国杭州府邻区地质》一文。
1909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设立了地质门,但不久即停办,没有毕业生,这是我国最早培养专业地质人才的学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在实业部下设置了地质科(地质科首届负责人为章鸿钊),当属我国政府中最早出现的地质管理机构。1913年,地质科改称地质研究所。1912~1916年地质研究所培养出了21名学生。1918年,京师大学堂恢复地质系,我国当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1920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地质系毕业回国后,即在此任教。
随着近代地质学在我国的兴起,地质人才的不断培养,为了加强国内外地质同仁的交流和联系,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已势在必行了。推动成立中国地质学会的中坚力量是爱国地质学家章鸿钊先生,他说,成立地质学会“不唯于治学有益,且将直接间接影响于社会”。1922年1月27日,26名中外地质学者聚会北京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研究成立中国地质学会事宜,因此,这一天被定为中国地质学会成立日。1922年2月3日,选举章鸿钊担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翁文灏、李四光为副会长。
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近代地质学在中国从萌芽阶段进入到了发展阶段。
(原载《宁夏日报》1982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