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朔方科普夕拾
11306700000013

第13章 宁夏最古老文物遗址的发现和确定

1920年,一位名叫肯特的比利时传教士,经宁夏银川去陕北,在路过现宁夏灵武县横山乡水洞沟时,发现不远处的沟崖上,露出了一些奇异的石块和动物碎骨,这引起了他的注意。肯特将这一发现告知了法国神父——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当时,桑志华任我国天津北疆博物院院长。他深知肯特这一发现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希望他的同胞——神父兼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抢先发掘。

1923年4月,德日进在桑志华的配合下,对水洞沟进行了科学考察和发掘。那时,乡民张三在此办了个小旅店。德日进便住在小店中,他将店名标在了他测制的图件中。从此,“张三小店”就出了名。在水洞沟,德日进发掘了编号为F1~F5的5处遗址和附近其他遗址。德日进在报告中称:“仅在F1遗址就出土了300公斤以上的打制石块。”德日进所说的打制石块,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石器。

德日进将水洞沟出土的石器,送当时世界考古权威、石器专家步日耶教授鉴定。步日耶认为:“发现的石器,大部分是很古老的类型,进行详细描述应属于晚莫斯特文化期或欧洲奥瑞纳文化早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古人类学和考古学者开始对水洞沟遗址进行研究、考察。1959年,“北京猿人”发现者裴文中教授在《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论文中说:“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应当是在中国土地上,在黄土时期的一种原始人类的文化。”其时代应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大约有十几万年至二三十万年的历史。

1963年,我国两位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坡,再次主持对水洞沟遗址的发掘,除发掘出了其他类型的大量石器外,还出土了石磨盘、石磨棒、石钻以及在国内外均少见的用鸵鸟蛋皮制成的装饰品。经过综合分析研究,他们认为水洞沟遗址要比原先确定的时代年轻得多,大体处于“晚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阶段”,也就是说,只有几万年历史。1978年,吴汝康研究员等在《人类发展史》一书中,确定其年代不超过5万年。宁夏博物馆和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于1980年又联合起来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发掘和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有进展,特别是首次获得了“绝对年龄”测定结果,证实了水洞沟文化遗址所处的年代较晚的,与吴汝康断定的不超过5万年的见解相吻合。目前大多数专业科技工作者都倾向认为,水洞沟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代表了约3万年前生活在宁夏大地上的古人类文化。当然,这一认识并非就是终极结论。

在水洞沟遗址中,有许多动物化石,如犀牛、鬣狗、羚羊、黄羊、野牛、野马、鸵鸟等,而掩埋石器的沉积物多属河湖相。可以推论,当时水洞沟一带是一个气候湿润、草木繁盛的地方。我们的先祖就狩猎栖息于这片大地上,开创了宁夏迄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

(原载《宁夏日报》1987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