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开阔眼界的名胜故事
11300600000003

第3章 雍和宫之谜

雍和宫位于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由皇子胤狮在明代内官监太监官房旧址上建造,称狮贝勒府。胤狮获得和硕雍亲王封号后,改称雍亲王府。胤狮当上皇帝后,作为潜邸,一半改成黄教上院,一半作为皇帝行宫,后行宫毁于火灾。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雍和宫由上院改建而成。雍正十三年,因雍正帝灵柩停放在此,将宫内永佑殿、法轮殿等主要建筑改易黄瓦,将雍正帝像摆放在永佑殿进行供奉,并改名神御殿。从此雍和宫成为清帝对祖先进行供奉的地方,大部分殿宇为喇嘛诵经之所。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又改称喇嘛庙,清政府以此为中心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

雍和宫内保存的佛像及丰富的佛教经典文物数以千计,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陈列其中,像有雍和宫“三绝”之美誉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的木雕佛龛”和18米高的“檀木大佛”。雍和宫原有医学殿、数学殿、显宗殿和密宗殿4个学殿。喇嘛分别在这里学习医学、佛教、历法和佛学经典知识。

宫的建筑雄伟壮丽,共有院落五进。天王殿、雍和宫、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是其主要建筑,并配有牌楼、碑亭、配殿。天王殿原是雍亲王府的大门,乾隆的御笔匾书和对联就陈列于殿内。殿中的布袋僧(俗称弥勒僧)是木刻贴金像。两侧是四大天王像,是泥塑彩绘的。

雍和宫大殿原为雍亲王府的银安殿,宫殿高大宽敞,和普通庙宇的大雄宝殿差不多。殿内供三尊巨大的铜佛像。释迦牟尼在中间,阿难、迦叶胁侍在两边。左侧是燃灯佛,右侧是弥勒佛。殿内椅子披着猩红画布,黄色帷幔垂到地下,香烛高照,惠气瑞祥。蒙麻泼金的十八尊罗汉像位于殿的东西两侧。

永佑殿原是雍亲王府时期的正寝殿,雍正即位前是外书房和住处。乾隆改为喇嘛庙后,该殿成为清朝皇帝供奉先人的影堂,长寿佛居正中,药师佛居右,狮子吼佛在左。这三尊佛像均是用高达2.35米的檀香木雕琢成的。

法轮殿建筑气势恢弘,平面呈十字形,5个小阁设在黄琉璃瓦顶上,阁上各有一座小型喇嘛塔。殿内供奉着铜质宗喀巴大师像,五百罗汉山位于像后。

宫内最大建筑是万福阁,黄瓦歇山顶,有楼阁三层,高达30余米,阁内有著名的檀香木弥勒站像,高26米(地面上18米),比例协调,身材魁梧。永康阁和延绥阁分别在阁的左右两侧,悬空阁道将三阁联成一体,成为一组雄伟壮丽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