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
《义勇军进行曲》,自打记事起,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就与祖国同行,与每个中国人同行。
音乐课上,新闻联播的序曲中,奥运会的领奖台上给中国人颁奖的时候,重大集会,升旗仪式,孩子们都在听,都在哼唱。
孩子们,唱得怎么样呢?可事实是,熟悉的并不一定唱得准确,熟悉的并不一定唱得雄壮高亢。
校长发现,升国旗的时候,唱《国歌》的气势并不雄厚。不管是W校,还是这个学校,大致情形都差不多。低年级的孩子声音洪亮,但节奏慢,高年级的孩子节奏把握准,但声儿校何不来一次高唱《国歌》的歌咏比赛呢?
主意一出,通知一下,班主任们闷了!
“校长,是不是太单调了,就唱一首《国歌》?”
“校长,再加一首,两首。”
“校长,能不能换成革命歌曲比赛?”
“校长……”班主任们七嘴八舌,将校长围得团团转。校长只是笑,停了片刻,便答复:
“这一次,就一首,只唱《国歌》别的不唱。下一次,我们可以将主题变成革命歌曲,儿童歌曲,班歌比赛,最后,选出我们的校歌,再来一次校歌专项比赛,那将是何等的风采?”班主任们走了,慢慢悟着校长的意图。
班主任们行动起来,找带子,听录音,选指挥,一遍遍,两遍遍,一天天,两天天,课前课后,将孩子们聚在一起。校园里,校园的上空,《国歌》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响起,清爽,舒坦,有力。张老师笑着说,你听,校长,这两天校园里成了《国歌》的世界,《国歌》的海洋。校长笑笑,中国人,就该唱《国歌》,中国人不唱《国歌》,还像个中国人的样吗?
张老师笑笑,不再言语。心间自然是泛起几分自豪啦。今天,终于到比赛的时间了,班主任们的训练成果,终于可以一展风采,一比雌雄了。
下午第二节课时,团队负责人杰、惠带领一帮年轻人,在操场临时选用的主席台前摆桌子,挂标语,亮音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待铃响起,大家会千众一心,迎来一次欢唱《国歌》,一展歌喉的小高潮。呛啷啷,铃声响起,近千名师生瞬间齐聚这里。校长,书记,副校长坐在主席台南面,评委们居北。四位小主持闪亮出常比赛拉开了序幕。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一遍遍,一节节,一次次,上台,下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孩子们是投入的,班主任们是认真的,学校领导及评委们是负责的。大家,大家的心,都为《国歌》而拧在一起。当然,任何事物,相比较,总是有差距的。总体来看,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最棒,有独白,有朗诵,有情调。比如说,六二班,班主任芸练得扎实,上台下台都反复排练过,学生出场利索,站场规范,朗诵是精心编排过的,听起来有深度。四一班的班主任玉,是音乐舞蹈的行家,平时训练,功底扎实,唱出的效果跟伴奏带里的节奏是分毫不差。五一班的班主任雪梅敬业老道,她的班又是全校人数最多的班级,阵容大,气势足。小佳怡带领的四二班,男女生还齐刷刷带上了白手套,孩子们略显紧张,仿佛要去参加一场歌剧演出。其他班级,班主任们也很重视,孩子们也很认真,投入,唱出了水平,唱出了威风,唱出了新一代青少年的风采。校长,书记,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比赛结束了,分出胜负了。大家依然兴致不减,走着,嬉戏着,议论着,评述着。老师们呢,也是如此,人在走路,心儿,嘴儿并不闲着。校长呢,虽然不说,但心里清楚,可高兴着呢。这样的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增长了师生们的才干,更重要的是给大家带来了成长的快乐。这么多的好事、好处,不高兴才怪呢。是啊,虽然大家累点,辛苦点,但这都是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事,我们累点,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