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娱乐:民间娱乐运动
11296500000008

第8章 全民普及的清代踢毽子活动

清代的踢毽子活动非常普及,据史料记载,广州正月十五也有踢毽子的比赛,这些热闹的踢毽子活动,使广州过元宵佳节锦上添花。

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写的《广东新语》中记载:

昼则踢五仙观,有大小,其踢大者市井人,踢小者豪贵子。

其实,至清代,踢毽子活动已非常普及了。清代著名文学家潘荣陛在他所写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就记述北京民间踢毽子的情况,原文记载:

都门有专艺踢毽子者,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首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亦博戏中之绝技矣。

在《帝京岁时纪胜》里还有一首童谣:

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活,抽陀罗。杨柳发,打尜尜。杨柳死,踢毽子。

尤其在清代时期,妇女们踢毽子更为引人注目了。一首北京《竹枝词》唱道:

青泉万迭雉朝飞,闲蹴鸾靴趁短衣。忘却玉弓相笑倦,攒花日夕未曾归。

在清代,女孩们爱玩踢毽子,又称它为“攒花”,也就是“数人轮流踢毽子”的踢法。女孩们为了玩得痛快,她们脱掉裙裳,身着短衣,她们踢着,笑着,常常日落不归。

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作了一阕《沁园春》,也是歌咏闺人踢毽子的,词写道:

娇困腾腾,深院清清,百无一为。向花冠尾畔,翦他翠羽;养娘箧底,检出朱提。裹用绡轻,制同转,簸尽墙阴一线儿。盈盈态,讶妙逾蹴鞠,巧甚弹棋。

鞋帮只一些些,况滑腻纤松不自持。为频夸狷捷,立依金井,惯矜波悄,碍怕花枝。忽忆春郊,回头昨日,扶上栏杆剔鬓丝。垂杨外,有儿郎此伎,真惹人思。

在这首词中,形象地写出了一位清代女郎在清幽的深院里踢毽子的盈盈姿态,精心制成的毽子上下翻舞,变化多端,简直比踢球还巧妙,比弹棋更有趣。

踢毽子已经成为我国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了数人同踢的技巧。至清代末期踢毽子已经达到了鼎盛,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不仅用踢毽子锻炼身体,做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相提并论,甚至一些人以会踢毽子为光荣的事。

因此,在古代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了,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

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这说明古代踢毽子已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民间踢毽子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他们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以北京为例,每遇城乡庙会,各路能手,步行相聚,观摩、比赛,培养新手,甚是热闹。

同时,毽球在侗族、苗族和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非常受欢迎,它是由传统体育活动“手毽”演变而来的,手毽是各族人民在播种水稻时,人们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是各族带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在古代,它是属于“杂伎”、“杂戏”、“博戏”和“百戏”中的一种。毽子,在古籍里又写作“鞬子”或者“蹀子”。

毽子可以分成毽铊和毽羽两部分,毽铊多用圆形的铅、锡、铁片或铜钱制成,毽羽多用翎毛。清代古籍中记载:

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缚以皮带。

清代著名文学家翟灏在他所著的《通俗编》卷31《鞬子》一条中记载:“毽,抛足之戏具也。”

我国古代,毽子的套数和家门超过100种。据说清朝光绪年间,承德有一个百岁的老进士,他能踢出“喜鹊登枝”、“金龙探爪”和“狮子滚绣球”等108种花式。

踢毽子运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在宋代,普通城镇的集市上就有专卖毽子的店铺,明清时就已经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子比赛,古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踢上几脚。

踢毽子时,人们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当然,踢毽子还可以修身养性,并能锻炼精神的高度集中,增强人们的反应能力。

踢毽子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很大的娱乐性,它不必与人争抢冲撞,运动量也可以随意控制,而且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它的优越性是古代其他民俗体育活动无法比拟的,因而成为古代人们休闲健身的理想选择。

虽然踢毽子在历史上也曾经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但由于它有益健康而且又很有趣,更重要的是它根植于民间,所以获得了很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一直是人们喜欢的体育游戏。

我国古代毽子的种类很多,第一种是常见的传统花毽。花毽多用火鸡毛或雕翎做毽身,木片或者铁铜片做底座。因此,毽子看起来更加的美观了,踢起来的弹性也很好。

而毽子起落的速度,也没有太多限制,踢起来后上下翻飞,花样动作全凭自己掌控,没有特别的高难度动作,所以在古代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第二种是大毽子,这种毽子的毽身多用鹅毛制成,与传统花毽不同的是,大毽子比花毽重,要求技巧性相对较强。如果是单人踢,就有100多种动作。但在古代大众健身运动中,大毽子更适合多人一起运动,大家你踢一脚,我踢一脚,虽然力度较大,但动作简单,大毽子既能锻炼腿部力量,又能提高身体的灵活。

还有一种毽子叫毽球,跟大毽子很像。在古代,毽球上的羽毛多为鹅毛,毽球踢起来有隔网,像打羽毛球似的,一边踢过网后,另一边的人接住再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