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娱乐:民间娱乐运动
11296500000012

第12章 明清登高习俗的盛行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登高习俗非常流行,据清代文学家察敦崇所著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

京师谓重阳为九月初九。每届九月初九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

在我国古代,不论文人还是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甚至有些贵戚富家还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上高台或者土坡,他们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烤肉,并唱戏奏乐和听歌看舞。

如清代末期的慈禧太后,她每年重阳都会在京城北海东面的桃花山登高、野餐和烤肉,并架起蓝布围障,防止闲人们偷看。还有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

在清代的广州地区,游客多在重阳节登上白云山,他们饮酒赋诗,热闹非凡。

在上海,因为附近没有山丘,人们便把沪南丹风楼以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于北京的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也都是重阳佳节的登高胜地。

尤其是南昌的滕王阁,因为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的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所以更闻名天下了。至于湖北江陵的龙山,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节在秋天,重阳前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古人也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的,这与三月春游“踏青”的说法相对应。

在重阳节的前后,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的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古人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这种上山采集的活动,古人把它叫做“小秋收”。

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

据清代文学家潘荣陛所著的《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这样的记载:

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还有,关于登高习俗,清代有人说这是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人们以为重阳节去祭拜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都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