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1295100000060

第60章 听人说话有玄机

说话的内容是对方与你交谈的目的和具体形式,也是双方谈话过程中借以影响对方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平时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分析说话的内容。

思想指导人的行动,但人是极其复杂的,内心所想和言行未必一致。如果仅听其言,就会受其所骗。一般来说,刚直的人心中怎么想的,就照说照干,这种人言行一致易于了解,听其言观其行便知其人。但狡猾的人,所想所要干的是一回事,所说的又是另一回事,即以其漂亮的言辞,合乎道义的行为掩盖其罪恶的用心,因而获得人们的赞赏和支持,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所以仅据一言一行而对人得出结论,必然失之偏颇。所以识人必须从各方面考察,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某个人,并据此做出分析,才能对某人有正确的认识,根据现在所作所为才能预料其发展的趋向和后果。

例如,三国时,陈琳曾在一篇檄文中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但曹操却从中发现陈琳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后来予以重用。张辽被曹操捕获,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却从中发现张辽是位性格直爽的忠勇之士,而当场释放,委以重任。而吕布虽武艺超群,但一见曹操即跪地求饶,其声甚切,曹操一听其言,复忆其行,即知其是反复无常、贪生怕死之人,当即处死。

由此可见,言行除了其本身内容之外,还有着与言行同时出现的说话者内在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不像语言那样直观,却也会透过说话时的一举一动和许多微小的细节而暴露无遗。一个人的言谈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言谈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是一个人的品性和才智的表现。

明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名叫万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遗民,在安亭郡堪称首富。一次,有人自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帝最近作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万二一叹叹口气道:“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子,向江湖泛游而去。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分别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唯有万二逃之于外。

这说明,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均能理解的,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知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过来看看,增加点参照物,减少些虚假的东西等等,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而这种知人的方法,也就是言语判断法。

言谈识人,功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众人观察

下判断时,一定不能只凭个人一隅之见,而要听群众意见。之后,还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为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或“恶意中伤”所离间。

(2)全面观察

评价人才要“公听并观”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德才资全面衡量,观其主旨,不求微功细过。

(3)责求实效

即根据实绩判断能力的强弱,才是正确的知人之法。

一个人心中的意思,往往从嘴上流露出来。这时有“心眼”了解别人的人,需要用心去体察。因为在通常,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要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还要注意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也就是要听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注意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也就是要看他心中对各种观点持何种评价标准。因此,既要弄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意思,又要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何种观点,这样,把两个方面对照起来看,就可以对他有更深的认识。

看人心经

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东西,谈话是最好的手段。有人指出,谈话当深入到一定程度时,对方的心理活动可以灵敏地接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