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1295100000053

第53章 从习惯用语来了解他

(1)套话

有些人喜欢在谈话中使用许多不必要、不相干的套话。例如,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这类的词句;有些人喜欢问别人“你明白了吗”“你听清楚了吗”;有些人喜欢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说”“老实说”;有些人喜欢说“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怎么样”;还有一些人习惯性地在每一句话的结尾加上一句“我给你讲”等等。

(2)夸大其词

夸张的词语有引人注意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过滥或不恰当,结果反而失去了真实性。例如,一个人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出最动人的故事或是最可笑的笑话;他所看的书,不可能每一本都是精彩的;所认识的朋友,也不可能个个都是最可爱的。因此,不要到处都用“最”“极”“非常”“无限”等词。如果在这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又怎样表示呢?难道你要这样说:“这件事对我来说是最最最重要的。”即使你真这样说,别人听了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会认为你一向是喜欢夸大其词的人。

(3)“我不行……”

老说“我不行……”,反而让人觉得他是个“牢骚满腹”又不思进取的人。

有些人心理很自卑,把自己贬得很低,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是可怜的薪水阶层罢了!”或者说,“你也看到啦,我就是这么没用!”虽然这个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谦虚,但如果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是个阴沉的人,那么最好不要用这种自嘲的语气谈论自己。当然,偶尔这么说说也无关大碍,但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性的说法。这点你只要观察喜欢说这一类话的人,即可发现他们经常在使用。至于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或许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在意,但如果每次见面所听到的都是这种腔调,就会使人觉得和这种人见面没什么意思。更有甚者,还会令人产生一种想法,“你其实不是谦虚,而是真正没用”。这一点即是心理学所谓的“累积暗示效果”所发生的作用。如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有用”,或“你真笨”等,即使孩子十分正常,时间长了也会觉得自己真是个没用的人。因此。贬低自己的说法,不仅对自己毫无益处,反而还会弄巧成拙,使别人以为你真是如你自己所说的那么一个人,从而对你的能力、信誉产生怀疑态度。

(4)“随便”

爱说“随便”的人,一般性情随和,甚至生活习惯马虎。有一次,办公室主任叫一个人为他带一台电扇,那个人问:“台式还是立式?”他说:“随便。”那个人又问:“多少钱合适?”他又答:“随便。”那个人再问:“喜欢什么品牌的?”他还是一边埋头看他的稿子,一边回答:“随便。”

这种语言习惯多发生在女性身上。下班时,公司的男同事问你:“等一下我们一起去吃顿饭好吗?你想吃中餐还是西餐,还是日本菜?”比如你就是一位女性,如果回答说“什么都可以,随便”,那一定会给对方一种平淡无味的感觉,而且这种回答很不礼貌。站在主动立场的男性,就是因为不敢自己决定所以才问你,也就是要将选择权留给女性。既然男方尊重你的选择权,那你也应该注意对方这种做法。虽然你确实觉得吃什么都可以,不过,只要认真去想一想,一定可以选择出最喜欢的一种。

如果你不说“随便”而改说“我想吃西餐”,对方一定会很高兴,即使你想吃西餐的欲望并不很强烈,可是这种干脆利落的回答,使对方感到很满意,会兴致勃勃地带你到西餐厅。

因此,在会话中,你绝对不可以说:“什么都可以,随便!”这是最大的禁忌。时常使用这句话,会令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嗜好、兴趣、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很“随便”的人,而且用这种话来回答对方,往往会使话题无法继续下去,这是最大的缺点。再者,若经常“随便”下去,只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毫无主见或诚意的人。

看人心经

所谓的习惯性用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时不时脱口而出的一些话。人们的语言习惯主要有套话、口头禅等等习惯性语言能展现一个人的个性,它比说话的内容更能表现一个人的深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