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1295100000163

第163章 从“言”“色”来了解他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福’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改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姑且不论其人品,像李莲英这样善解人意、机智灵敏的下属怎能不得到赏识呢?

湘军中的李续宾是曾国藩的手下爱将,他之所以受曾国藩器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即揣测曾国藩的意图。

一次,曾国藩召集众将议事,谈到当时的军事形式时,曾国藩说:“诸位都知道,洪秀全是从长江上游东下而占据江宁的,故江宁上游乃其气运之所在。现在湖北、江西均被我收复,仅存皖省,若皖省克服——”

此时,李续宾早已明白曾国藩的意图,趁势插话说:“大帅的意思是要我们进兵安徽?”

“对!”曾国藩赞赏地看了李续宾一眼,说道,“续宾说得很对,看来你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为将者,踏营攻寨,计算路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才是大将之才。续宾在这点上,比诸位要略胜一筹。”

李续宾一句话赢得了这么高的赞扬,实在是高明之举。作为曾国藩的心腹爱将,李续宾特别善于表现自己,能给曾国藩挣面子,因此,他既保住了自己被赏识和重用的地位,又平了众人不服的口实。其实,与其说李续宾“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不如说他平日紧紧围绕曾国藩关心的敏感点进行思考,因此才能在把握上司意图和办事思路方面超过其他人。

在古代,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其周围都会有一般精明能干而且善于察言观色的臣子。他们深知主上的喜厌好恶,因此不论政治风暴如何强劲,他们总会化险为夷,跨越两个朝代的封伦便是这样的“英雄”人物。

封伦本来是隋朝的大臣,隋朝开国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杨素负责修建宫殿,杨素任命封伦为土木监,将整个工程全交给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穷奢极侈,将一所宫殿修得豪华无比。那个一向以节俭自我标榜的隋文帝一见不由得大怒,骂道:“杨素这老东西存心不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将宫殿修得这么华丽,这不是让老百姓骂我吗?”

杨素害怕因这件事而丢了乌纱帽,忙向封伦商量对策,封伦却胸有成竹地安慰杨素道:“宰相别着急,等皇后一来,必定会对你大加褒奖。”

第二大,杨素被召入新宫殿,皇后独孤氏果然夸赞他道:“宰相知道我们夫妻年纪大了,也没什么开心的事了,所以下功夫将这所宫殿装饰了一番,这种孝心真令我感动!”

封伦的话果然应验了。杨素对他料事如神很觉惊异,从宫里回来后便问他:“你怎么会估计到这一点?”

封伦不慌不忙地说:“皇上自然是天性节俭,所以一见这宫殿便会发脾气,可他事事处处总听皇后的,皇后是个妇道人家,什么事都贪图个华贵漂亮,只要皇后欢喜,皇帝的意见也必然会改变,所以我估计不会出问题。”

杨素也算得上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物了,对此也不能不叹服道:“封伦揣摩之才,非我所能及也!”从此对封伦另眼看待。并多次指着宰相的交椅说:“封郎必定会占据我这个位置!”

可还没等封伦爬上宰相的位,隋朝便灭亡了,他归顺了唐朝,他又要揣摩新的主子了。有一次,他随唐高祖李渊出游,途经秦始皇的墓地,这座连绵数十里、地上地下建筑极为宏伟。墓中随葬珍宝极为丰富的著名陵园,经过楚汉战争之后,破坏殆尽,只剩下了残砖碎瓦。李渊不禁十分感慨,对封伦说:“古代帝王,耗尽百姓国家的人力财力,大肆营建陵园,有什么益处!”

封伦一听这话,明白了李渊是不赞同厚葬的了,这个曾以建筑穷奢极侈而自鸣得意的家伙立刻便换了一副面孔,迎合他说:“上行下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气。自秦汉两朝帝王实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竞相仿效,古代坟墓,凡是里面埋藏有众多珍宝的,都很快被人盗掘。若是人死而无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费;倘若人死而有知,被人挖掘,难道不痛心吗?”

李渊称赞他说得太好了,对他说:“从今以后,自上至下,全都实行薄葬!”

所以,一个真正称得上大师级的“揣摩高手”,不但要了解所要揣摩的对象的心理、禀性、好恶,还要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及人事关系。这样,不只能做到先行一步,还能做到棋高一着。封伦的修宫殿,表面上看是没有揣摩准隋文帝,其实他知道,真正当家作主的是皇后,他从皇后那里入手,连皇帝都得被他牵着鼻子走,因此这才是真正的揣摩高手呀!

看人心经

人们意见、观点一致时,彼此就会相互肯定,反之,就会相互否定。要想赢得别人的赏识,总要先细细揣摩他的喜好、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有些人,不只特别注意研究别人的喜好,凡事还能够抢先一步,将别人想说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的而未办的事先办了,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他们往往是人际交往中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