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080

第80章 与人分享让幸福加倍

一个幸福能让多人分享,就变成了多个幸福。聪明的人深知:独享荣耀,会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危机。

工作中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经常会给我们带来荣耀,而当荣耀到来之时,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态度面对它。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当别人获得荣耀时就眼红,不管他是否参与,总想去分一杯羹,你若不给,就说你的坏话,造你的谣言。所以,聪明的人能够借荣耀之手,拉近与同事的距离,赢得尊重,获得好的口碑;愚蠢的人当荣耀到来之时,则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自己的功劳,独享荣耀,结果为自己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很有才气,主持的栏目很受欢迎,有一年还得了大奖。一开始他还很快乐,但过了一段时间,却失去了笑容。原来台里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都在有意无意间和他作对,他感到很孤立。

他获奖后,除了大奖委员会颁发的奖金之外,台里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了他的工作成绩。但是他没有在现场答谢那些曾给予过他协助的同事,事后更没有任何表示。大家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但心里却感到不舒服。

其实就事论事,这个栏目之所以能获奖,这个人贡献最大。不过,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他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他独享荣耀引起别人的不舒服。尤其是他所在部门的上司,更因此而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自然要压压他的傲气。

可见,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记住: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为了让这份荣耀为你带来好处,有几件事你必须老老实实地去做。

(1)感谢同事的协助

不要以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如果实情也是如此,那么你的感谢本就应该,如果同事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的感谢也有必要,虽然虚伪,但却表现出了你的谦虚。这种感谢虽然缺乏实质上的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会很愉快,也就不会嫉妒你了。

(2)与别人分享荣耀

这种分享可以无穷地扩大范围,反正礼多人不怪。别人倒也不是要分你一杯羹,但是你主动地与别人分享却会让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也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么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

(3)保持谦卑

人往往一有了荣耀,就自我膨胀地忘了我是谁,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风头上;可是慢慢的,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要避免这些就要努力注意做到两点:第一,对人要更客气,荣耀越高,头就要越低;第二,别再提你的荣耀。

其实,别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去威胁到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暗淡,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谢、分享、谦卑,正好让旁人吃下一颗定心丸。人性就是这么奇妙!

有的人以为自己很是成功,颇为了不起,但走出去一看,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大,外面的天空更加高远,周围的人群中更有奇人高手。面对这些高人与强手,于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应对。如果一味迎合他人,强装笑脸,自己屈心抑志,憋得慌,在一旁观看的人,也觉得难受得很。如果故作高傲,完全按自己的主意行事,与人交往时合则留,不合则去,比自己强的人不接近,比自己差的人不迁就,自己的心灵也很寂寞,也感到压抑。

一个人不可能断定:“我就是最了不起的。”但也不可妄下断语:“世上再没有比我笨的人了。”

那么,面对那些比自己强和弱的人,究竟应该如何是好?其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方向:谦虚为上。比自己强的人,谦虚地和他相处;比自己差的人,也谦虚地和他相处,把功利放在一边,把评价放在一边,何况功利与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总之,抱着一种自然的态度与之相处。

谦虚自然地与人相处,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谦虚不是抬高别人,也是不踩低自己,谦虚是一种有容忍他人的能力,是一种成功者的胸怀。

阳子居有一日西去徐州,恰巧碰到老子西去秦国。郊外相逢,阳子居自以为有学问,态度傲慢,老子便为阳子居深感惋惜,当面批评阳子居:“以前我还认为你是个可以成大器的人,现在看来不可教诲啦。”

阳子居听了老子的话,心里很不舒服,后悔自己为什么当时那样。老子也很失望。回到旅店后,阳子居觉得自己应当做得自然一些,起码要敬重长者,敬重有道德学问的老子。便主动给老子拿梳洗的工具,脱下鞋子放在门外,然后又膝行到老子面前,谦虚地说:“学生刚才想请教老师,老师要行路没有空闲,因此不便说话。现在老师有空了,请您指教我的过失。”

老子说,“想想看,你态度那么傲慢,表情那样庄严,一举一动又如此矜持造作,眼睛里什么都没有,这样,将来谁和你相处呢?人,没有他人围绕着你,行吗?应该懂得: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总有些污秽的感觉,德行最高尚的人都认为自已远不十全十美,学问虽了解了,在多方面他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行的地方;眼睛里只看到自己不行,实际上,你哪个地方都不明白。”

阳子居先是吃惊,渐渐地脸上浮现惭愧的神色,谦虚地说:“老师的教导使我明白了做人的真正道理。”

开始阳子居去徐州的路上,旅店客人恭敬地迎送他。他住店时,男老板为他摆座位,女老板为他送手巾,大家也给他让座。虽然恭敬,彼此都不舒服。接受老子教诲后,阳子居态度随和,为人谦逊。归途住店,客人都随意地和他交谈,他也感到和大家相处得很亲切。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就是不知自己斤两的表现。一个有修养的人绝不会像疯子一样对待他人,他会冷静地面对棘手的问题。当一个人变得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时,这个人离失败不远了。

三国时的张飞,经常鞭挞士卒,刘备劝他不要这样做,他不以为然。打者无心,挨者有意。后来在睡梦中张飞被部下几刀杀了,豹眼圆睁也无济于事。如果不是骄傲专横,张飞也不会有这样的下常

宋朝名将狄青任枢密使的时候,自恃有功,十分地骄横傲慢得罪了一些人。当时文彦博执掌国事,建议皇上调狄青出京作两镇节度使,狄青不服,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说:我没功,怎么能接受节度使的任命?我没有犯罪,为什么要把我调离京城呢?皇上宋仁宗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就没有再怎么样,而且称赞狄青是个忠臣。文彦博对仁宗说:太祖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太祖得了军心,就有了陈桥兵变。仁宗听了这番话,嘴上什么也没说,但同意了文彦博的意见。狄青对此毫无所知,就又到中书省去为自己辩解,仗着自己的军功还是不想去当节度使。文彦博则对他说:让你出去当节度使没有别的原因,是朝廷怀疑你了。狄青一听此话后退数步,惊恐不安,只好出京。朝廷每月两次派使者去慰问他,只要一听说朝廷派人来了,狄青就恐惧不已,不到半年,就发病身亡了。

狄青自恃有功,于是骄傲起来,结果是什么呢?是自损其身。人要忍骄,不自以为是,要谦恭待人,礼贤下士,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拥护。

每个人做事都希望被人肯定,即使有时未能成功,但因为始终是卖力了,也不希望被人忽视。一个人付出了却得不到肯定,这是在打击他的自信心,所以作为领导,切勿忽视别人参与的价值。高明的处世者,不但会与他人一起分享功劳,有时还会故意把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劳退让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