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023

第23章 别让你的眼睛被私心蒙住

汉昭帝继位时年纪很小,于是汉武帝在去世之前将昭帝托付给了朝中的大臣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又因霍光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是几个人中地位最高的,所以朝廷大权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为此,霍光招来了上官桀、桑弘羊和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的嫉妒,再加上霍光因为一心为国、忠心不二地辅佐小皇帝,将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在百姓中有着极高的声誉,更使得那些嫉妒他的人恨之入骨,他们勾结了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密谋设计除掉霍光。

在汉昭帝14岁时,桑弘羊等人抓住了一个机会:趁霍光休假之时,派人冒充燕王刘旦的使者拿着一封伪造的书信去见昭帝,信中说:“身为大将军的霍光在检阅御林军时摆的是皇上专用的仪仗,吃的是皇上才能享用的饭菜,而且未经皇上的批准,便擅自增调武官进驻大将军府,其耀武扬威、独断专行,实是目无法度,根本未将皇上放在眼里。臣担心霍光图谋不轨,怨上作乱,对皇上、对国家不利,因此臣愿辞去王位,到宫中来保护皇上的安全。”

此时,只要汉昭帝有一点猜忌之心,霍光就会大祸临头。桑弘羊等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汉昭帝下令,立刻就逮捕霍光。

可是汉昭帝一直没什么动静,直到霍光休完假来上朝。霍光在上朝前听说了此事,就没有上殿,只等皇帝的发落。昭帝见霍光不上殿,便派人去请。霍光只得摘掉自己的帽子向皇上请罪。谁知汉昭帝却让他戴好帽子,并说:“大将军没有罪,我知道那封信是别人伪造的。”众大臣都十分纳闷,皇上没有做任何调查,又没有询问任何人,怎么就知道那封信的真伪呢?

汉昭帝说:“大将军检阅御林军及增调校尉都是最近的事,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远在北方的燕王怎么可能知道?再说了,将军要耍阴谋,也用不着校尉,故而这件事是有人在捣鬼。你们要是不相信,就去看看送信人还在不在吧。”果然,当左右去找送信人时,发现他早已不见了踪影。

不久之后,桑弘羊等人又准备刺杀霍光,但阴谋尚未实施,就被发觉他们图谋的汉昭帝和霍光治了罪,杀了头,而刘旦与盖长公主见大势已去,就先后自杀了。

霍光身正不怕影子斜,以坦荡、磊落的胸襟和言行获得了汉昭帝的信任。年轻的汉昭帝也没有因为一封伪造的书信就无端猜忌,反而凭借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分析判别是非。他们的表现都配得上“光明磊落”四个字的评语。

西晋初期,晋武帝司马炎派手下一位著名的将领石苞带兵镇守与吴国比邻的淮南。不久,石苞便因廉洁奉公、勤奋工作而在淮南地区的百姓中有了极高的声誉和威望。

在淮北担任监军的王琛早就看不起出身寒门的石苞,又见石苞的政绩不错,心生嫉妒的他就以一首童谣中有“宝宫的大马将变驴,被大石头压着不得起”的句子,凭空诬蔑石苞就是童谣中的“大石头”,于是密奏晋武帝司马炎:“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恐有危害朝廷之举。”事也凑巧,在王琛密奏之前,有个风水先生也预测说:“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两件事合在一起,晋武帝就相信了王琛的话,开始怀疑石苞。

此时的石苞还蒙在鼓里,丝毫不知道朝廷已经对他有了戒心。当他得知邻近的吴国又想举兵进犯晋国时,为防御敌人,保卫国土、百姓,他亲自指挥士兵们封锁水路,加筑工事。不料晋武帝以为他这是要背叛自己而采取的行动,更加深了对石苞的怀疑。

于是,晋武帝发布文告说:石苞修筑工事,封锁水路,是干扰和劳累民众的行为,应将他的职务罢免,然后派太尉司马望带着大部队前去讨伐石苞。

石苞得知太尉大军前来,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消除朝廷对自己的误会,便独自一人赤手空拳地徒步来到城外等候处置。

石苞的行为引起了晋武帝的警醒,如果石苞真有反叛之心,又怎么会亲自出城来接受处置呢?何况并未看见吴国有一兵一卒来帮助他,而城内的百姓仍然安居乐业,对石苞的敬重分毫未减,也没有什么愤懑之词。

于是,晋武帝便收回了旨意,石苞也躲过了一场劫难。

从成事的角度看,我们也有可能会无意中得罪某个善妒的小人,惹来他从背后射来的冷箭。但是如果我们光明磊落,心胸豁达,自然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做人的角度说,少存私心,保持中庸,就会有很多人来帮助我们,无须惧怕小人的暗算。

我们做人处世时,若能不存私心,不挟私念,正直、真诚地对待别人,公正、严明地处事,自然会福星高照。要做到这些当然很难,可也并不是不可企及。私心太重的人是无法做到“中庸”的,我们应该尽量地光明磊落,明辨是非曲直,以谦逊谨慎的心态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