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190

第190章 从容处世不露精

处处精明不是载福之道,可能会带来灾难。

人们在交往中,常常喜欢与单纯的人交往。与单纯的人交往放松、自然,不用费尽心机提高警惕;这倒不是说单纯的人是傻子,是可以随意欺骗与作弄的,而是说他心地纯净、宁和、淡泊,他也懂得很多,想得很深,看得很透,他把心智放在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荀子所说的那种人:温和如玉,完美纯正。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们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诠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这句话的涵义。一般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有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能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处世应变的方法。曹丕以哭胜曹植的美文是一个例子,安禄山做杨贵妃的干儿子也是一个例子。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易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取了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一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曾国藩是一个精明的人,他弟弟曾国荃也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们就因为精明吃过不少亏。

对于读书人,曾国藩还能以诚相待,他说:“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但是对于官场的交接,他们兄弟却不堪应付。他们懂得人情世故,但又怀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碰壁。这是很自然的,你对人诚恳,人也对你诚恳;你对人诡秘,人也对你诡秘;你对人一肚子不合时宜,人也对你会一肚子不合时宜。

而曾国藩的朋友迪安有一个优点,就是全然不懂人情世故,虽然他也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但他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所以他能悠然自得,安然无恙。而曾国藩兄弟却时时发露,总喜欢议论和表现,处处显露精明,其实处处不精明。

精明的人,可以精明一次,也可以能精明两次,但很少有人能精明过三次的。因为一次精明是启发,二次精明是教训,三次精明就是警惕,把聪明掩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