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189

第189章 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无奈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类的抱怨:“辛辛苦苦上了这么多年学,毕业了,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白学了……”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谁都没有我惨,命运怎么这么不公碍…”

这样的感慨太多了。在周星驰的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里,有一段超级悲惨的镜头,相信所有看过的人都记忆犹新。影片有些夸张,然而现实中,我们每天的确都能看到叫苦连天的“祥林嫂”。随便找一个踏入社会的人,寒暄几句,他都能把自已描述的比窦娥还冤。其实,困难与磨难是在所难免的,没有哪个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好多人在跌倒后,往往是一蹶不振,然后就开始抱怨老天不公,命运不济,从而永远爬不起来;而成功者面对困难时却总是笑一笑,继续勇敢地走下去,最终见到光明。

小李是标准的海归派。1993年公派留学,1996年回国。小李在国内学的是食品专业,所以留学欧洲时,他选择了营养学。比起一般人来说,条件的优越性自然不在话下。

两年半学成归国后,他所就职的学校,不愿意单为他开设一门营养学的课程,他去找校长谈了很多次,但结果只有两个字——不行。这使他很苦恼,但也没有办法,最终他选择了离开。离开学校的那段日子是苦闷的,他原以为可以很快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但他从招聘广告上几乎找不到有招聘营养师的。于是他去一些足球俱乐部、大企业自荐,但当时人们对于健康饮食还没有什么概念,他们也无情地拒绝了他。成为了“海待”的他迷茫了:我为什么出国留学?为什么要学营养学的专业?学完了又有什么用?他找不到答案。

待业可不是好玩的,天天醒来时,脑子里总会想,别人早已开始工作了,而他却刚睡醒。于是赶紧起床、洗漱,然后坐在沙发里,还是无事可做。这比睡着时更痛苦,因为美梦不在,在的只有冰冷的现实——待业的现实。小李不能想象,一个学成归国的人,怎么竟然会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那些没有出国留学的人,却能有一份使他们充实的工作呢?

在寻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岗位未果后,他开始选择其他行业。人,还是得有工作可做才行。

虽然小李有一个留学的背景在那儿,但因为背离了他的专业,所以只能去找一些专业要求不是很高的工作,比如销售。他找到了一份卖手机的工作,月薪只有800元,但他干得很投入、很卖力,因为他多多少少能有一份充实的生活了。很快,他被提为店长,再后来便进入了公司总部。虽然还是干很底层的工作,但他有了信心,他决心把自己的工作再做得好一些,他想与公司共同发展。可就在这时,公司被卖掉了,他再次沦为“海待”。小李又苦恼起来。

小李不服,他不相信抛开自己的专业,就无法闯出一片天地来,他再次开始了寻找。

一家规模不大的广告公司吸纳了他,但工资低得可怜,每月只有500元,小李苦笑,怎么自己越活越缩……

他在广告公司是从客户服务做起的,这是一个受累不讨好的工作,但他没有退却,他向自己提出了挑战——做好本职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就这样,一做便是3年。他从一名客服人员被提升为业务经理,又被提升为业务总监,公司的员工走了又来,来了又走,他已经算是个元老了,但他的工作还是那么踏实。

任何初出茅庐的人,在有所成就之前,都要有勇气面对坎坷,学会在逆境中奋起,学会顺应时势,忘掉以前的光环。征服之前,首要的是适应、认知。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丑化自己比美化自己更实在。丑化就是激励,告诉自己“我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小丑,在做主角之前我要跑好龙套”。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不会失落。“嫁个有钱人”“直升飞机式的一步登天”,这就是当代一些人的心态。现实是,这样的幸运者非常之少。我们需要的是匍匐着去争取成功。小李的奋争也为我们证明了这条路:不要对自己估价过高,弯下腰来做事情。很多时候,不是市场饱和了,也不是“社会在抛弃我们”,而是企业、单位被我们“一下子就如何如何”吓坏了。如果市场确实没有需求,改变最初的选择就是英明的选择。转行也许是一种浪费,但换过来讲,也是一次补益。如果不转行,也许这一行你就一辈子不熟悉。当然,最好能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有一定的前瞻性。总之,不要只想做高高在上的鹰,而要学会踏实前进。

锋芒毕露必遭人忌,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装扮起来,使世人一想到你就与某种特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忘记了你的真实形象。因为人们习惯于同情弱者,对过于完美的人和事总是心怀警戒,暴露些小缺点,出点洋相,反而可以增强你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