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120

第120章 沉稳之人会走得更远

《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由此观之,人才的选用也是如此。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所以,即使自己才华横溢,也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适度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夹起尾巴做人,掩饰起你的才华,才能顺利地走好你的人生之路。苏东坡是宋代有名的文人,年轻的时候,他仗着自己聪明,就颇有点恃才傲物、锋芒凌人的架式,只是王安石惜才,才给了他一点小小的惩罚。一次苏东坡去看望王安石,到相府门口,立刻被门前一些听事的小官吏引入门房。守门官说:“您在门房里稍稍坐一下,老爷正在睡觉,还没醒呢!”东坡点点头,便在门房内坐下了。

守门官走后,东坡一人等得无聊,便四下打量起来,看到砚下一叠整整齐齐的素笺,上面写着两句没有完成的诗稿,题着《咏菊》。他看了看笔迹,认得是王安石的,不由得笑了起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两年前我看这老头儿下笔几千言而不用思索;两年后怎么江郎才尽,连两句诗都写不完!”于是取过诗稿念了一遍: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念完之后他连连摇头:“原来这两句诗都是胡说八道。”为什么呢?原来一年四季的风都有名称: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首诗开头说“西风”,西方属金,这应该是说的秋季;可是第二句说的“黄花”正是菊花,它开于深秋,最能和寒风搏击,而且即便是焦干枯烂了,也不会落花瓣,所以说,“吹落黄花满地金”,不是错误的吗?

苏东坡为自己发现了这个谬误而得意万分,兴之所至,他忍不住举笔蘸墨。依韵续了两句诗: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他又觉得有些不妥,暗想:“如果老太师出门款待我,见我这样当面抢白他,恐怕脸面上过不去。”可是已经写了,想把它藏起来吧,万一要是王安石出来寻诗不见,又要责怪他的家人。

想来想去,终于他还是把诗原样放好,自己走出门来对守门官说:“一会儿老太师出堂,你便禀告他,说苏某在这里伺候多时。只因初到京城,一些事没有办妥,明天再来拜见。”说完,便骑着马回住所了。

过了不多久,王安石出堂,心内惦记着自己一首菊花诗还没有完韵,便径自往门房走来。坐定后,他一看诗稿,马上皱起眉头:“刚才谁到过这里!”下人们忙禀告:“湖州府苏老爷曾来过。”王安石也从笔迹上认出了苏东坡的字,口里不说什么,心下直犯嘀咕。“这个苏东坡,遭贬三年仍不改轻薄之性,不看看自己才疏学浅,敢来讥讽老夫!明天早朝,待我奏明皇帝,给他来个削职为民。”但转念一想:“他不曾去过黄州,见不到那里菊花落瓣,也难怪他。”

于是他细看了一下黄州府缺官名单,那里单缺一个团练副使;第二天便奏明皇上,把苏东坡派到那里去了。

苏东坡也知道是自己改诗触犯了王安石,他在公报私仇呢,无奈自己没办法,只得领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他高傲、自负且锋芒太盛,只能拜倒在王安石脚下。“遭遇”王安石这样一位正人君子应该说是苏东坡的幸运,如果是撞在一个鄙俗小人的身上,他可就凶多吉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