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眼做事有手腕全集
11289400000015

第15章 巧用心眼,洞察人心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有一位宰相名叫田婴,虽然处于乱世,但他治国有方,使得齐国威名远扬。对于做人之道,他也懂得极多,这使得出身王族的他,没有被卷进王位争夺的漩涡,反而能够经历三代王室,任宰相职位达十余年之久。告老之后,封于薛国之地,安享余年。

或许,有人要问,田婴得以善始善终的秘密是什么?是他的一双入木三分的慧眼,看透人心的好眼力。有关他看透君王之心的故事,极为有名。

齐王后去世时,后宫有十位齐王宠爱的嫔妃,其中必有一位会继任王后,但究竟是哪一位,齐王并不做明确的表示。

身为宰相的田婴于是开始动脑筋,他认为:如果能确定哪一位是齐王最宠爱的妃子,然后加以推荐,定能博得齐王的欢心,并且对他倍加信赖;同时,新后也会对他另眼相看。可是,万一弄错的话,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须想个办法,试探一下齐王的心意。

于是田婴命工人赶紧打造十副耳环,而其中一副要做得特别精巧美丽。

田婴把这十副耳环献给齐王,齐王于是分别赏赐给十位宠妃。第二天,田婴再拜谒齐王时,发现齐王的爱妃之中,有一位戴着那副特别美丽的耳环。

毫无疑问,不久之后新继任的王后,确实就是当日田婴所断定而推荐的那位妃子。

善于洞察人心,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田婴就善于此道,巧用心眼,博得齐王和王后的信任,使他屹立于权位的漩涡而安然无恙。

有这样一则故事。

大约在秦国统一天下前40年的时候,秦国有一位非常能干的宰相,名叫应侯,此公并非秦国人,乃是由魏国逃亡到秦国,在秦国做官,屡次升迁,终于升到宰相的高位。他所主张的一系列的外交政策,奠定了日后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矗

应侯原来在韩国汝南拥有自己的领土,后来被韩国没收。

秦王十分同情他的境遇,于是问道:“你被韩国夺取领土,心中想必有所不平。”

秦王本意是要试探身为宰相的应侯,是否会因私怨而对韩国采取报复手段。

可是应侯答道:“听说有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在接受别人吊唁的时候告诉他们:‘死了儿子固然伤心,但是想一想我原先也是没有儿子的人,也就不难过了。’我也是原来没有封土的平民,所以现在也不会为失去领土而感到难过。”

应侯心想:如果不这样回答,日后要推行对韩政策,必会受到重重阻挠,因此,故意表示出对于韩国没收自己领土一事,并不在意。

秦王虽然对他表现的宽阔胸襟感到敬服,终究还是不能肯定他真正的心意,于是派遣一位将军前往试探。

这位接受特殊使命的将军一见到应侯就脱口而出:“丞相,我真难过得不想活了。”

“喔!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丞相您想想,秦王对您优礼有加,远近皆知,可恨那小小的韩国,竟敢公然夺取丞相在韩国的领土,这种耻辱我如何忍受得了!所以我活不下去了。”

应侯听完这话,立刻站起来向这位将军深深一鞠躬,并且说道:“那就全仰仗将军您了。”

将军回去之后,将经过情形一一禀报秦王。

知道了应侯的真心之后,秦王从此不再信任应侯。

上面举的两个例子,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去试探对方的内心。当你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千万注意必须十分谨慎,否则很容易失败。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你试探别人内心的时候,不要忘记你也有被对方试探的可能,这是在察言观色时极可能发生的现象。特别是在利用试探法来透视人心的时候,千万不可忘记,被你试探的对象也有眼睛,疏忽了这一点,事态就可能发展得极为严重。

如果了解了人心,并且按照试探透视原则去做的话,多半能稳操胜券。如果在使用试探透视法时,不希望自己同时也被对方试探的话,除了要熟悉这种方法之外,还要时时假设自己正被对方试探。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在眼里,这些举动的累积,很自然地会成为别人对你的评价。

善于洞察人心,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只要善于此道,巧用心眼,就能博得别人的信任,每个人都有弱点,从弱点处看人心最有效。找到其弱点,就等于抓到了他的尾巴,然后再做些文章,对方必会拼力回应。保全自己,就难免会露出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