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11286100000008

第8章 奇兵偷袭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展开的战略决战,时间是公元200年。此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最终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最辉煌的一页。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与了讨伐。

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并逐步征服一些地方势力,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199年,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

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的迅速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摩擦。随着军事斗争的加剧,官渡之战的序幕也就由此拉开。

200年,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将曹操骂得无法忍受。农历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农历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便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向白马疾进。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斩杀大将颜良而还,袁军因此溃败。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率兵追击曹军。

曹操当时只有600骑兵,驻在南阪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还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

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农历七月,袁军进军阳武即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

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命令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

另一方面,曹操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囤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千米的故市,即今河南延津县内和乌巢(即今河南延津东南)。

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人,冒用袁军的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晚黑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

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鼓励士兵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

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溃败。袁绍仓皇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双方取胜之道是值得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从此一蹶不振。